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钝化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回流区中煤粉挥发分释热点煤燃主气流实现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导出使煤粉气流火珠最小回流区长度、最大允许的主气流流速及极限最大可用挥发分释热量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准则对钝体及开缝钝化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开缝钝体燃烧器有优于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同时在通道流场燃烧器上对几种煤粉进行了两种燃烧器的烧性能实验,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
双回流燃烧器稳燃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粉着火、稳燃的理论和试验方面分析了双回流燃烧器对煤粉提前着火和稳定燃烧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双回流燃烧器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工业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回流区中煤粉挥发分释热点燃主气流实现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导出使煤粉气流火焰稳定的最小口流区长度、最大允许的主气流流速及极限最大可用挥发分释热量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准则对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开缝钝体燃烧器有优于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同时在通道流场燃烧器上对几种煤粉进行了两种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实验,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4.
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热工况的计算机模拟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某台130t/h锅炉采用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在热态下的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理论和实践证明,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具有高效、低负荷稳燃、火焰可调、低NOx排放性能的先进煤粉燃烧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煤粉钝体燃烧器中煤粉气流的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在实验及计算的基础上,对钝体使煤粉火焰稳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装有150kW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某等离子体点火试验燃烧器为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稳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径向/切向进风等离子体点火燃烧筒.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速(风粉气流流速)、等离子体气流的穿透区域和煤粉浓度等是影响等离子体点火过程及煤粉着火燃烧的主要因素.径向/切向进风可以在燃烧筒内形成多向回流和旋流,使得风粉气流在燃烧筒内不仅有轴向速度,而且还有径向和切向速度,改变了轴向进风气流运动的单一性,增加了煤粉气流在筒内的停留时间,着火区域扩大,火焰充满度好,有利于燃烧筒内的稳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电站锅炉燃用低质煤时的不稳定燃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叶片式煤粉燃烧器,当叶片的角度变化时,可以调节下列参数达到最佳状态;流动速度的分布,回流区的大小,湍流强度和湍流动能,煤粉浓度地颗粒的直径大小及分布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劣质煤燃烧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煤粉气流中钝体稳焰机理的近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粉气流中钝体后回流区的流场特性,假定回流区为一温度均匀的搅拌系统,在其中只有煤粉挥发分的析出并燃烧,而燃烧过程受挥发分析出规律的控制,从而导出了煤粉气流火焰稳定的定量分析模型.以回流区温度不变作为火焰稳定条件可进而得到使煤粉气流火焰稳定的最小回流区长度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电站锅炉燃用低质煤时的不稳定燃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叶片式煤粉燃烧器,当叶片的角度变化时,可以调节下列参数达到最佳状态:流动速度的分布,回流区的大小,湍流强度和湍流动能,煤粉浓度,颗粒的直径大小及分布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劣质煤燃烧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高温回流稳定煤粉燃烧火焰的简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炉膛中煤粉空气射流的流场特征,提出了以高温回流区内煤粉挥发分燃烧释热来加热和点燃煤粉气流从而实现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并以回流区温度的变化率为判据找到了稳定煤粉气流的回流区特征尺度,据此就能近似判定各种煤粉气流流场的火焰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锅炉炉膛煤粉空气射流的流场特征,分析煤粉气流的预热、着火及燃烧过程,提出以炽热燃烧的回流区为研究对象的分析煤粉射流气流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并用它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炉膛煤粉射流流场.结果表明,对于任何给定特征尺度的回流区只要满足一定的温度、煤粉浓度及射流速度等条件,就能实现对射流火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劣质煤粉钝体燃烧器的成功开发为背景,在单角燃烧实验炉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实测了冷态速度场和热态温度场.结果表明,采用钝体燃烧器使煤粉着火提前,燃烧稳定和强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低挥发分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分析了气相燃烧与煤粉燃烧的着火贫限,提出了低挥发分煤粉着火的一次风粉气分离原则.实验证明,根据这一原则设计的开缝纯体燃烧器对低挥发分煤粉的着火与火焰稳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考虑煤粉挥发分释放、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单颗粒热解、燃烧瞬态数值模型,并对陕西神木烟煤的着火、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颗粒煤粉的着火始于挥发分,且受氧气扩散速率的控制,挥发分火焰能够到达距颗粒中心约29倍颗粒半径的地方.当煤粉热解完成时,炭粒表面生成的CO被引燃,火焰退回炭粒表面附近而使炭粒快速升温,燃烧进入表面氧化反应控制状态.随着燃烧速率进一步提高,炭粒燃烧又开始受到表面还原反应的控制,火焰再次离开炭粒表面.
  相似文献   

15.
超细煤粉燃烧NOx析出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超细煤粉在一维热态煤粉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径、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及煤种等因素对NOx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煤粉NOx的排放浓度低于常规粒径煤粉;NOx的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煤种不同,NOx排放规律不同,煤粉超细化后,龙口褐煤的排放量明显减少,晋城无烟煤则变化不大;NOx的排放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瓦斯空气煤粉混合爆炸危险性大小,探究爆炸机理,方便相关事故原因分析,利用水平透明玻璃式爆炸管道,探究了甲烷浓度、煤粉粒径对复合爆炸中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接近爆炸上限浓度和爆炸下限浓度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逐渐变小,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也变小,甲烷浓度为10%,煤粉粒径为30μm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