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845年马克思写成《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开始形成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新世界观之新,首先是哲学新视域,马克思在《提纲》中实现了他的哲学视域从解释视域向实践视域的根本转变;其次是哲学新体系。即初步形成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再次是哲学新特点,即新唯物主义体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代认识论哲学由于物质和意识在本体论上的僵硬对立而陷入停滞的僵局。马克思以改造世界的实践学说,一方面克服了唯心主义的虚伪立场,并从中拯救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质,并从中拯救出客观实在性的积极因素。两大积极因素的综合,既形成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又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僵硬对立,由此推动了哲学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范畴,以实践概念为基础能够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带有根本性意义,我们应做出科学的回答。虽然一直以辩证唯物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或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本体论等观点,但解释起来仍然牵强附会,因为哲学基本问题本身存在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引入新的概念和原理,从分析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实践过程的实质,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和本体论,以崭新的观念阐明了马克思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存在很多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实践观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一方面完整地再现了经典文本中马克思把物质世界看作实践的思想意旨;另一方面抓住用时空来阐释和说明物质范畴的哲学传统,运用海德格尔思想完成了时空的实践揭示,从而证明了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物)本身是实践的,终结了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的统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彻底的实践哲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在于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点 ,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由于贯彻了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哲学路线 ,从而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必然导致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等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使马克思哲学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和彻底性两个重要特征。因而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并没有真正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这里的新唯物主义用什么称谓来称呼,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界分歧很大,争议颇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曾经赋予新唯物主义不同的名称,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等。而其中真正能够体现马克思哲学本质特征的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论“巴黎手稿”三大中国化解读的美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统一体的,其内容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这既非主体实践本体论即人类中心主义的,也非心理本体论即心理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论即科学主义的等互不关联的某种单一化视角的美学解读,而是蕴含着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渐趋靠近,实现人类与大宇宙的共生同在,有深邃的终极关怀的关系底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贯穿着严密的逻辑脉络。它科学地阐释了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同时又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视野确立起来。它立足于人类活动和社套发展的现实实践。从实践速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以及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革命的实践”,“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从而“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塑造和展开人的本质并最终完成“历史任务”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哲学体系制定了一个创新性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新哲学的最根本观点,即实践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从头到尾贯穿在整个《提纲》中的一根红线。在这一观点统领下,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勾划了新哲学的大致轮廓。它标志着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走向更高一级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体现。它的基本内涵具有唯物主义整体性的特征,彰显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它的核心理念凸现了现代性的人学主题,吻合马克思的颠倒“物对人的统治”的思想。从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出发解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实践上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指出了旧哲学陷入了理论的对立 ,并提出要解决这一对立 ,只有通过实践方式 ,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于是他以实践为基础 ,开始了建立既不同于唯心主义又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相结合的新哲学观的尝试 ;这一尝试就是将实践赋于人的本质 ,并将实践的人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相结合 ,由此萌发了最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然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它以马克思关于自然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涵义的实践解读,深刻揭示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所要坚持的一般原则。因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实践思维方式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虽然注重人的现实活动,对传统形而上学理论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与抨击,但没有自觉地建立实践思维方式,因而是不科学的。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典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