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1):44-44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不要厌恶和责备自己,不要因为强迫行为而痛恨自己,这是强迫患者首先要明白的事。想象一下,你的强迫症是个哭闹不休的孩子,你越是打骂、斥责,他越是变本加厉,如果你温柔地对待他,愿意理解、倾听他,情况就会有不同。所以,不要着急一下改掉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9):20-21
正每位男孩的家长,如果具备了这四大原则,那么你的孩子会很了不起!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当你第一次看到史蒂夫·曼的时候,一定以为自己打扰了一位钻石鉴定师或技术高超的焊工,因为你一眼就能注意到他右眼前的目镜。不过,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曼的“武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目镜的塑料边框上装着小巧的视频头;花花绿绿的电线从目镜后面伸出、绕到他的脑后;厚厚的运动外套下闪着时红时白的光芒。一开始,曼会很热情地接待拜访他的人,但很快,他就会因为不断闪现在微型电脑显示器上的信息而分心。这个显示器就装在那楔形的目镜里。最初与曼在一起会令人感到有点不适应,比如,他看起来是在跟你共进晚餐,可实际上他正在通过网络和别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21):48-49
<正>想在老板面前展现睿智一面?你要比他棋快一招——比他更懂他的身体语言!一个不经意的皱眉,或许暗示老板对你的所为略感不满,你立刻改变工作模式,他会觉得你充满灵性……每个人都是一本好读的漫画书,老板也如此,读懂他微妙的身体语言,你就能在职场出奇制胜!1.尖塔式手势——老板很有把握当老板两只手的指尖轻轻相碰,形成尖塔式手势,放在嘴上或颌下,这代表他对眼前的事很自  相似文献   

5.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表达方式却不恰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七大“狠招”,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干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1):22-22
正经常说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傻吗?专家表示家长措辞不当,会影响孩子心理!李女士有个儿子,这孩子在上学前就不太听话,有时出门特别丢面子,家长们好声好气的教育,但效果不好。没办法,家长就经常训斥他,暴力之下,儿子有所收敛,就是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乖乖的。有一次,他因为要一件东西达不到目的,就睡在地上打滚,被孩子的爸爸打了一顿屁  相似文献   

7.
1.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2.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3.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23):24-24
<正>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  相似文献   

9.
很多妈妈太喜爱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吃饭、穿衣、如厕等等生活技能均要代劳或者帮助,有的孩子到了上小学还不会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您是这样的妈妈,你该想想你能帮孩子走多久? 1、拿杯子喝水 交给孩子塑胶或压克力的杯子,让孩子自己学习拿住杯子喝水. 2、走路 孩子扶着东西移步、独自站立到迈出步伐走路,代表着他的世界扩大且丰富了.所以宝宝学会走路后,每次出门尽量让他自己走路,避免抱或是坐手推车.上下楼梯也尽量让他自己爬.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钻石法则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地去做。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焦虑症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进化意义的。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的你的生活,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人生驿站     
坏脾气有一个男孩,很任性,常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第一天,这个男孩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男孩发觉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次你能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过了很多天,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又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  相似文献   

13.
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侯"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4,(17):46-48
<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行为,是指身体上攻击或者语言上的攻击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在此,为你介绍下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特为你介绍下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1.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5,(23):46-47
孩子一天天长大,可是他的行为却让你越来越捉摸不透,他开始变得很磨蹭,上厕所、洗澡要比平时慢十几分钟;看到你丢垃圾,他也会弃而不舍地一遍一遍往回捡……孩子到底怎么了?面对这些怪异的行为,你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17.
本色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刚出道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20美元。当时在音乐界正如日中天的奥特雷很欣赏柏林的能力,就问柏林是否愿意做他的秘书,每月的薪水有800美元。“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奥特雷;但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会出一个一流的柏林。”奥特雷忠告他。柏林最后接受了忠告,没有去做奥特雷的秘书,而是继续执著地走着自己的音乐道路,并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其实,每一位成功者,不外乎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本色@顾欣  相似文献   

18.
宝宝为什么那么爱哭呢?其实,宝宝爱哭,为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啊.哭泣可是他们寻求关注的法宝. 宝宝哭泣的可能因素 表达能力欠缺:这是比较常见的因素,当孩子遇到问题而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时候,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沟通方式来表达需求. 社会交往能力贫乏: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中,难免会发生种种状况,他们会委屈、受伤、不满等,所以他们选择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哭让孩子成为注意力的焦点:通常孩子一哭家长就会特别关注,才会顾及孩子当下的状况,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哭泣时他们寻求关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聪明的父母总是为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聪明的父母也就给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经验.更多的时候,父母只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就行了,而不需要你来怎么教会他做. 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一般都在学龄前,也就是说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已经养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些家长自己本身长得挺高的,但是自己的宝宝在发育完成后却比自己矮,有的甚至比自己矮很多,就像是小矮人.其实,孩子的身高,除了基因,后天有几个错误的做法也会阻碍到他(她)长高.爸爸妈妈们快来看看有没有犯下面这些错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