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了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等10种(11个样)植物的叶绿体DNAmatK基因部分序列(1039碱基对).最大同源性分析构建的系统树图建议:①拟单性木兰属与单性木兰属(Kmeria)有极近的同源关系;②木兰属(Magnolia)的玉兰亚属(SubgenusYulania)与拟单性木兰属和单性木兰属关系亦很近,并形成1个单系分支;而木兰属的2个亚属,木兰亚属(SubgenusMagnolia)与玉兰亚属之间的关系却较远,木兰属内呈并系演化特征;③木兰亚属,木莲属(Manglietia)以及玉兰亚属、拟单性木兰属和单性木兰属所组成的分支形成一个单系分支.拟单性栏属、单性木兰属的系统位置,以及它们与栏属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2.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O2光合测定仪在控制叶室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温度和相同温度条件下,分析了云南拟单性木兰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及其日变化。并通对温度、土壤湿度对光合速率单因子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云南拟单性木兰在上午、中午、下午的光合补偿点分别为5.37、7.03、9.22(μmol/m2s)。光合饱和点分别为1500、2000、1750(μmol/m2s),为阳性植物。在第四季度当光照为全光照,温度大于15℃,土壤水分大于60%时,光合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武当木兰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武当木兰(Magnolia sprengeri)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木质量均有显著影响。以腐殖质为主的基质配比容器苗生长较好,而以黄绵土或沙土为主的基质配比容器苗生长较差;武当木兰幼苗根系发达,从生产实际出发,容器规格以10 cm×20 cm最佳。提高武当木兰容器育苗质量的最佳培养方案为:50%腐殖质 50%细河沙,选用10 cm×20 cm的容器,该组合既能保证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等各项指标充分生长,又能节约育苗成本,同时根系与基质能形成紧密的根系团。  相似文献   

4.
在扫描电镜下,对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特有属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5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yunnanensisHu)乐东拟单性木兰[P.lotungensis(ChunetC.H.Tsong)Law]2种叶片的横切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叶部微形态在种间较为相似,因此是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自然类群;气器在下表皮分布的密度下表皮外表面蜡质纹饰种间  相似文献   

5.
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金 《武夷科学》2008,24(1):107-109
本研究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中,不同坡位对林分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宜在山坡的中、下部,不宜在山坡上部造林;坡向对其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的迹地造林,这是由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中,不同坡位对林分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宜在山坡的中、下部,不宜在山坡上部造林;坡向对其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的迹地造林,这是由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常绿阔叶林中的佼佼者我国的亚热带山地,分布着天然的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莽莽苍苍,景色十分秀丽.其中有一树种,干形通直,大树环抱,刚劲的枝条,向四周展开.它的叶子油绿发亮,就象一把巨大的绿伞,这就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佼佼者——乐东拟单性木兰.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e(Chun etC.Tsoong)law属木兰科拟单性木兰属.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展了采用漏孔桶作为牡丹育苗栽培容器与露地育苗进行植株根系生长、抗根腐病、周年移栽及移栽后次年开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漏孔桶作为牡丹育苗栽培容器在植株根系生长、抗根腐病、周年移栽及移栽后次年开花状况均优于露地育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幼苗、成年植株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情况以及内在联系,揭示单性木兰叶片结构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单性木兰幼苗和成年植株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并通过电镜扫描比较其幼苗和成年植株叶面解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性木兰成年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存在显著性差异;成年植株对强光的利用能力高于幼苗,而幼苗较成年植株有更好的弱光利用能力;幼苗和成年植株的总叶绿素[Chl(a+b)]、类胡萝卜素(Car)、叶片厚度(LT)、气孔面积(SA)、气孔密度(SD)、栅栏组织厚度(PPT)和气孔横轴长度(SW)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ar、Chl(a+b)、SA和SD对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建议在单性木兰的引种栽培中,将幼苗进行遮阴处理,随着植株生长可适当减小遮阴度,待植株成年后可不做遮阴处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技术,一方面利用有限的种子,最大数量地培育优质壮苗,同时通过人为调控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光、热等环境因子,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1.
赵洋毅  段旭 《科技资讯》2013,(7):246-247,249
云南松是云南特有的造林树种,其分布在云南中心的西南山地带,同时它在云南的社会和环境发展中与其他树种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带动着云南的经济发展.众多研究学者对云南松的苗木培育,自身所遗传下来的苗种以及丰收产品所运用的栽培技术和化感作用这些方面上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对苗木生长和综合质量上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都缺乏理论研究,当前国内对这方面幼苗的研究还没有报道连.所以,以后要对云南松在育苗的需要水的特性和生理指标以及采取的措施和综合的质量上的研究联系起来,为云南松的栽培技术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还对云南松在育苗质量上有所提高,同时还对育苗抗性上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如魁 《山西科技》2012,(5):129-130
根据当地南瓜栽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育苗、定植及生育期的水肥植保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南瓜丰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Unity 3D引擎的玉米栽培可视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强  郑光  马新明  席磊 《广西科学》2017,24(3):292-297
【目的】针对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的种植技术,收集并整理玉米生产定向栽培数据资源。【方法】根据玉米定向栽培可视化系统需求,构建玉米6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知识模型;建立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3D模型库,包括种子模型、虫害模型、药剂模型、杂草模型、玉米苗模型、农机模型等。【结果】根据系统可视化和交互式要求,搭建了玉米播前准备、播种期、苗期、穗期、花粒期、收获期6个时期的生产环节三维场景。基于Unity 3D引擎进行场景渲染与知识可视化交互,开发了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可视化系统。【结论】该系统为粮食生产经营者提供栽培知识的体验性过程,为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用实生苗定植,生长一年后于春季嫁接,定植后第三年投产,与成苗定植投产期相同,但实生苗定植的产量比成苗定植的产量,第一年、第二年分别提高110.7%和150%,而且,平均单果重增加11g,果实的含糖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野生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s的种子育苗方法、幼苗移栽方法、整形修剪方法、成苗催花方法和日常管理方法等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为规模种植百两金盆栽观果植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蔗种的育成与管理、整地与种植方法、苗期与生长期管理、灌溉、收获与原料蔗的选择、轮作间种、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广东甘蔗栽培技术的先进水平.认为广东“糖业复兴”运动前后的甘蔗栽培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步跨入了常规农业阶段.由于近代农学理论的指导,学者们对本地特色传统栽培技术作了科学的阐述,使近代技术向传统技术渗透并结合;同时又根椐本地风土,将外来的栽培技术揉合于本地技术之中,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甘蔗栽培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
唐菖蒲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29个切花用唐菖蒲品种,筛选出适合太原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15个。通过提前和推后栽植、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小拱棚技术、温室育苗大田移栽及温室栽培等综合技术的运用进行花期调控,使太原地区唐菖蒲鲜花供应期由40天左右延长到18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