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岸带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态修复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土化的生态修复措施。分析广州市虎门大桥(北侧)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开展水环境调查和生物群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水质、沉积物及生物群落多样性等评价,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建议,并提出适合一般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基本设计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水体质量较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底栖动物生态环境受损。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建议开展以种植红树林为主的生态修复,增加红树林物种类型,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程度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运用生态学理论和区划理论以及GIS技术手段,通过分析海南岛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海南岛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揭示其区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将海南岛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和38个生态功能区,为海南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合分析了卓尼县生态环境特点,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明确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结合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将卓尼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13个生态功能区,21个生态功能小区,以期为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莉莉 《河南科技》2023,(19):112-116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旨在有效推进鄠邑区生态保护工作,平衡区域发展与保护。【方法】根据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通过MCR模型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筛选出重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结果】根据生境质量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出13处生态源地,79条潜在廊道和26条重要廊道,形成鄠邑区生态网络系统。鄠邑区整体生态环境较好,但由于人类活动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北部的生境质量明显低于南部,景观阻力明显高于南部,南北之间缺乏过渡,导致生态网络南北连接不足,无法构成完整的整体。【结论】可通过发展生态源地、设置廊道缓冲区等方法,增强南北连通性,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要不损害后辈人的利益;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走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了国内主要四种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方法,并且选取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伊春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应包括直接投入、机会成本和伊春市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三个部分,经测算伊春森林生态补偿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参考值为168.7元/亩.  相似文献   

8.
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区域规划的基础,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地判定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本研究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选取自然、人文和经济共20项指标,运用PSR环境评价模型构建了大连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大连市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了2000—2010年的大连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2000—2010年大连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状态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目前已达到适宜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地反映生态造林对荥阳市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和成效,按照国家生态效益研究的标准,河南省林业科学院对全市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保持土壤效益、养分蓄积效益、森林蓄水效益、释氧效益、净化环境效益、野生动物保护效益、减灾效益、景观效益、护农效益等9项生态效益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森林生态建设已发挥出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形成了荥阳市森林绿色GDP,全市森林生态城建设范围内生态服务功能的年货币总值达到11.7663亿元.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评价是科学开展退耕还林、评价实施效益的依据,而退耕还林作为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对不同区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田村为例,基于地块尺度以坡度、面积、高差、耕作距离为指标评价耕地质量,从土壤保持价值、固碳价值、释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环境净化价值5个方面,评价质量较差耕地退耕还林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比退耕前后耕地价值变化,评价退耕还林效益.结果显示,(1)研究区耕地质量较差,一、二等地占耕地面积的22.26%;耕地质量受地块坡度影响较大,坡度越小质量越高.(2)假设对五等耕地退耕还林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9.211 3万元,退耕还林对土壤保持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的贡献较大.(3)五等耕地退耕还林后其综合价值增加了34.971 7万元,服务功能价值远高于作为农作物生产时的价值,产生的生态效益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巨大贡献.(4)退耕还林规划不应仅以坡度大于25°为硬性条件,还应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研究不仅为退耕还林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具有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