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根据受纯扭钢筋混凝土工形梁的试验结果,分析了约束扭转对工形梁刚度和抗裂度的有利影响.文中在作了三条基本假设后,提出了计算裂前抗扭刚度和开裂扭矩的计算式.经与实测值比较.证实了理论计算值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2.
在SFRC自防水预应力预制屋面板的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与抗裂弯矩均远远超过按SFRC设计施工规程的计算值,作者提出了修改规程公式的建议,根据试验结果,保证正常使用的抗渗性能满足要求,由于防水层的取消,采用这种屋面板可以降低造价并减轻自重。  相似文献   

3.
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抗裂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2个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节点抗裂强度的因素,提出了节点抗裂强度计算公式.运用此式作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离心成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电杆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成型技术制作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电杆,对提高电杆在荷载作用下的横截面抗裂能力和环境作用下纵截面的抗裂能力具有明显效果,对截面开裂后裂缝宽度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提高电杆的承载变形能力及增强破坏时的延性特征,具有良好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在离心成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锥形杆和等径杆受力性能试验成果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电杆正截面承载力和抗裂度、裂缝宽度、变形设计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可用于此类电杆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CS屋面板截面曲率与弯矩、剪力的对应关系,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编制了CS屋面板荷载.挠度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并将电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程序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CS屋面板的设计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十根钢筋砼L形截面构件受扭的试验结果以及理论研究,提出抗裂度计算式及正常使用最低配筋率的概念和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路用性能的表层矿料级配AK16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C16,AK16,SMA16等级配范围基础上,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表面构造深度试验、渗水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混合料性能试验对AK16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具有密实耐久、低温抗裂与高温抗车辙等综合路用性能的表层级配范围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8.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裂计算模型,结合试验数据,提出正截面抗裂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钢衬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高抗拉强度的新型结构材料,将其应用到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中,可以明显地改善管道的抗裂能力.通过一系列大比尺管道试验,对比了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钢衬钢纤维混凝土压力管道,钢衬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能够明显地提高压力管道的抗裂承载力.依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理论推导,给出了钢衬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开裂荷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偏心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探讨了梁柱偏心对节点核心区抗裂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偏心节点抗裂度计算方法,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龙江大桥的静动载试验,了解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实际工作状态,测定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性能,从而判断乌龙江大桥整体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4根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足尺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二次受力试验研究,通过与另4根同配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原截面纵向配筋率对加固梁抗弯承载力和截面刚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三面U型加固形式,量测试验梁裂缝分布形态、荷载-挠度曲线、钢筋应变发展规律等.试验表明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以及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频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有必要明确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本次研究以大同煤田同忻矿为研究对象,收集钻孔地质资料,总结了各可采煤层厚度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各煤层顶板类型;采集各煤层顶、底板岩心样品,以岩石力学测试实验为手段,得出了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明晰了煤层顶板岩石类型和稳定性,并针对此提供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山2#、山4#、2#、3-5#、8#和9#煤层共6套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3-5#和8#煤层为主采煤层;山2#煤层顶板多为中硬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山4#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区域小规模存在,多为中硬岩和硬岩,稳定性较好;2#煤层可采区域顶板类型主要为直接顶和老顶,软岩—坚硬岩皆有分布;3-5#煤层顶板类型区域内以直接顶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伪顶和老顶穿插分布,主要为软—中硬岩;8#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罕见,软-中硬岩皆有存在;9#煤层顶板类型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穿插分布,软岩—中硬岩皆有发育。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小型汽车在双侧顶盖抗压试验中的安全性能,评估了不同滚动角及俯仰角组合对顶盖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顶盖近侧及远侧之间抗压性能的差异.通过顶盖抗压试验对汽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基于不同滚动角度及俯仰角度进行全因子正交试验设计.虚拟试验结果表明:俯仰角和滚动角的变化对顶盖抗压性能有显著影响,在127mm(5inch)的压缩行程中,当俯仰角相同时,在10°~45°滚动角范围内随着角度增加顶盖两侧强度持续下降;而当滚动角相同时,在5°~15°俯仰角范围内随着角度增加顶盖两侧强度逐渐减弱.总体来看,近侧顶盖的强度性能明显高于远侧.  相似文献   

15.
浮顶在实际运行中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采用有限元计算并辅以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连续梁及网架浮顶在雨载作用下的强度破坏、屈曲失稳、浮顶沉没以及船舱漏水导致浮顶倾覆等强度和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种浮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有限元求解方案和模型试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商业软件AN SY S的二次开发功能,研制出了浮顶模拟分析专用程序。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二者吻合较好,并验证了该浮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齐大山铁矿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通过极限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在附加载荷的作用下,不同厚度的空区顶板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当顶板厚度小于5.5 m时,顶板的破坏以受拉伸破坏为主,破坏区呈"拱"形向围岩内发展,此时的安全系数和极限承载能力随顶板厚度的变化并不明显,近似呈线性关系;当厚度大于5.5 m后,顶板的安全系数和极限承载能力随顶板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因而建议对于10 m跨度的空区,其顶板安全应不小于5.5 m.对岩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抗拉强度同步进行折减得到破坏区与增量加载的计算结果相似,得到的安全系数要小于仅折减黏聚力和内摩...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大涡模拟的平屋盖锥形涡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涡模拟(LES)对平屋盖建筑受45°风向角作用下的表面风荷载问题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得出,大涡模拟能较好地捕捉到建筑物顶面出现的锥形涡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锥形涡作用下建筑物顶面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的分布,以及加设分隔挡板和不同高度的女儿墙对屋面风压分布和旋涡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Q准则的旋涡判别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斜风向下屋面形成的锥形旋涡;在背风区锥形涡与侧面脱体涡相互作用并脱落,其影响将反馈至屋面旋涡上导致屋盖两个锥形涡强度以屋面对角线为轴交替波动,此消彼长;屋面女儿墙的存在使得两个锥形涡之间的间隙变窄,旋涡足迹变阔,且屋面峰值吸力随女儿墙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一些典型大跨度平屋面结构的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这种结构风敏感方向的风压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理.用频域相干分析法间接地证实了锥形涡的存在,并指出它是造成此类结构角区附近负压显著偏大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类结构的风压分布特征,提出了气动抗风措施.试验结果显示它可以干扰锥形涡的形成,大大削减风敏感部位的风荷载值,使平均局部体型系数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20.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分析软件UDEC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充填体宽度、充填方式、充填体强度和端头不放顶煤长度等对综放沿空留巷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留巷顶板下沉是老顶回转运动与围岩变形的综合反映;充填体上方顶煤位移由老顶岩层运动引起,由浮煤和充填体压缩变形以及充填体承载前预留变形量3部分组成;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无法控制老顶回转量,但锚网支护巷道留巷效果比架棚巷道好;端头留设一定长度的顶煤不放,有利于老顶回转触矸后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栽结构.当采用综放沿空留巷时,在保证顶煤及项板稳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围岩移动规律,确定合理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就能保证充填体稳定,达到很好的留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