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我国金融结构已由“绝对银行化”变为“相对银行化”,但这种变化只是数量的变化,金融效率仍然非常低下。银行方面表现为不能满足各经济主体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体系已经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证券市场表现为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赋予国有银行对银行业的垄断和赋予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独占地位。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日至3日,深圳40多家商场、超市和专业大卖场纷纷以“系统维护”为由拒绝刷卡消费,旷日持久的“银商之争”终于全面爆发。此次事件迅速波及全国各地,商家用无辜的消费者来要挟银行,而银行自有来自央行的“尚方宝剑”,硝烟未尽,“打破银行收费垄断”已经成为这场银商之争的最新主题。但是,身处货币支付电子化和经营市场化双重压力下的中国各大银行又何尝没有苦衷,垄断并非银行业的初衷,打破垄断也并非一纸条例或一个仪式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3.
刘婧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91-19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深化以及银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银行和金融市场间的“闸门”已经成为制约我们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打开这道“闸门”成为我们经济界的焦点问题。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刘半甜 《世界博览》2010,(12):78-79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经济素有“华人钱库”之称,战后这一地区崛起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华人金融集团。其中,泰国的华人资本尤其突出,形成了以盘谷银行的陈弼臣、泰华农民银行的伍班超、大城银行的李木川、京华银行的郑午楼等四大金融集团为中心的11家华资银行,其分支机构超过了1000家,是实力最强的海外华人金融集团。  相似文献   

5.
羌建新 《世界知识》2014,(17):56-5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改革方兴未艾。在多边开发金融领域,中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银行改革的同时,相继提出成立金砖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这是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改革方面推出的重大举措。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正在日益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金融战略思想初探林佩元金融是国民经济命脉。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战略问题有精辟论述。54年他提出“金融不稳定,财政不可能稳固。”①86年又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  相似文献   

7.
刘阳 《科技智囊》2000,(3):32-32
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日本10大商业银行中的兴业、第一劝业、富士和东海等七大银行竞相宣布合并,实施资产重组。其中,兴业、第一劝业和富士银行合并为“第一富兴银行”,总资产约达1.4万亿美元。它将取代世界银行之首的德意志银行而成为全球银行的“大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合并是以金融控股的方式进行的,这不仅改写  相似文献   

8.
李达 《科技资讯》2023,(4):145-148
为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快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JS银行在2019年便提出了全力建设“四大银行”的发展目标。“四大银行”即智慧银行、敏捷银行、绿色银行和温暖银行。这4个发展目标既彼此独立又紧密联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共同构成JS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该文从什么是“四大银行”、为什么建设“四大银行”以及如何建设“四大银行”3个维度对中小银行建设“四大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13,(10):6-6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也许不仅拉开了传统银行业转型创新的帷幕.广大中小微企业也将有机会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这将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增添巨大动力。未来金融牌照放开之后,网络银行、电商银行和传统银行之争将会集中于小户的活期存款,  相似文献   

10.
好梦银行     
懒蛋博士在童话镇开了一家“好梦银行”。“什么是‘好梦银行’呢?”懒蛋博士解释,“就是‘好梦的银行’。”大奇说:“请讲清楚一点。”“别的银行是存钱的,‘好梦银行’是存梦的,”懒蛋博士推推大眼镜,“如果你做了一个好梦,可以存到‘好梦银行’里。等你老了取出来重温旧梦,那该多么温馨啊!”“是啊,”大家点头赞同,“不过,还没老的时候能不能取出来呢?”“也可以呀,不过会损失一点利息。”懒蛋博士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谁一辈子不碰上点烦心事呀。心烦的时候只会做恶梦,这时候把好梦取出来一温习,心情又好了。”这真是个伟大的发明,“…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盛,互联网金融逐渐兴盛起来。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内兴盛的金融模式,这给传统银行造成了一定冲击,同时也推动着传统银行的转型。该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环境中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创新,探讨传统银行转型策略,以期为银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融之翼     
最近,一直在研究金融方面的问题。 可以看到,从去年到现在,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措施,从“国九条“到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从陆家嘴论坛到第三届融洽会,在全球金融格局大调整的同时.中国的金融格局要怎样铺排,这确实需要中国交一份答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汽车到民航,再到彩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无一不是打着“发展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竞争”的旗号大搞价格同盟,制定最低限价或维持价格不动,行业垄断之风有愈刮愈烈之势。波及到企业、商家和消费者的这些垄断现象,引来方方面面的关注,于是对于《反垄断法》的呼吁便油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08,(5):94-95
1.粮价成倍上涨,两大金融组织发布“红色警报”; 2.美国第四大银行一季度亏损近四亿美元,拟股票融资; 3.米价推高穷国通胀,粮食库存与消费比接近警戒线;4.IMF呼吁应采取多边行动应对金融动荡;5.香港明报文章: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一直低迷不振,伴随而来的是“不良债权”、“银行呆账”、“证券公司丑闻”、“银行倒闭”等名词经常见诸报端,挂在人们嘴头上。有人说,从1995年开始,日本进入了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期。颇有“个性”的日本金融日本金融业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具有日本自身的特色,而且也引进了欧美诸多的先进经验。金融业的发展在日本经济建设中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领域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金融道德风险实证分析“在市场制度中,交易者的道德是一个保障市场能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张军言)。然而交易者的“道德”却又是不受法律制度约束的,是难以驾驭和控制的。所以市场中往往会出现由于交易者没有良好的道德而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损失。道德风险在我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1-1 政府与银行之间存在道德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只是财政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金融体系。在转轨经济中,金融的角色错位———金融担负着财政的职能,最典型的就是发放所谓“安定团结贷款”、“救济贷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金融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很多人将其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企、涉足金融业已呈“全面开花”之势.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7月,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同时也有各大商业银行的网银行、手机银行、网上基金、手机钱包、电子商务金融平台等金融创新产品齐齐上阵.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打响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在金融领域激烈竞争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李若愚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1):877-881
在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影响下,2017年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降、一升”,人民币存款与人民币贷款“一少、一增”,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杠杆率“一降、一稳”,各类利率水平有所抬升。2018年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积极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国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抬头以及各类金融风险点进一步暴露等多重挑战。金融调控要做到“四个加强”: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加强价格型调控,引导利率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加强结构性调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加强流动性精细化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广东在“大科技、大开放”的理念下,一直探索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机制和路径,在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结合等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创新,初步形成了科技与金融互动的良好局面,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金融道路。  相似文献   

20.
黄瑞君 《科技信息》2009,(31):I0366-I0366,I0374
品牌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如今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品牌作为银行产品个性化的体现,是一家银行自身及它所提供的产品不同于其他银行的标志。银行品牌包含以下两层内涵:第一、金融产品,主要是指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这构成了银行品牌的实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