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告急及其抢险过程的持续报道,作为此次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堰塞湖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哪些危害?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类次生灾害?针对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联系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发生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随即发生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严重核事故,由此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核事故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危害?可有办法防护?……记者日前从“核能的安全与利用”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为这些问题寻找到了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震惊全世界。那么,核泄漏对人类到底有何影响?又该如何防护呢?  相似文献   

4.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一个著名的少年法老(国王),但他年纪轻轻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因,多年来考古学家们众说纷纭,但较为流行的一种推测是他死于王室争权所引发的谋杀。直到2005年,CT扫描才发现他的左臀股受了重伤,由此引发的感染很可能正是他的死因。那么,他的左臀股为何会受重伤呢?考古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通过研究图坦卡蒙陵墓中的5000多件陪葬物发现,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简直就像一桩盘根错节的曲折谋杀案,尽管科学家对此事件的调查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它却依然疑窦丛生。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次因小天体撞击地球而引发的事件,但撞击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人们第一次在德国的尼恩迪尔山谷发现了早期人类的遗址,由此引发了科学界对寻找我们的最早的祖先的不懈探索。而要想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最早的祖先,首先必须要给人下定义。那么,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警惕!您可知道,在您的身体里,潜伏着多少危险分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这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诱发因素长期在体内“潜伏”,如不及时检测并清除,随时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8.
谢懿 《世界科学》2009,(2):8-10
长久以来,天文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帮助人类回答了众多最宏大的问题。或许2009国际天文年会引发下一波对我们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知革命;然而它能像伽利略和开普勒捍卫“日心说”那样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吗?  相似文献   

9.
铁质素并非多多益善众所周知,放射、基因和一些化学物都能引发人们罹患癌症。那末,在食品中添加铁质素究竟能抗癌还是致癌呢?美国流行病学家理查德·G·史蒂文认为。人的血液里铁浓度越大引发癌症的危险就越大。这是他和他的同事对8,000多人研究后所作的结论。史...  相似文献   

10.
夏季天气炎热,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除了预防身体疾病外,还需预防哪些夏季疾病呢? 冰箱病。即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内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可引发此病。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存放,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留学生遭加拿大色情男星肢解辱尸”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为受害者感到深深悲痛的同时.不禁要问。这样的“杀人狂魔”究竟有怎样的心理?我们身边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什么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锷获得诺贝尔奖后,1943年应邀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作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演讲。讲稿于次年汇成《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出版。他在书中用物理学和化学解释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生命的信息是由遗传密码传递的,并认为这种密码贮存在“非周期性晶体”染色体纤丝中.这种贮存着密码的晶体,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薛定锷的预言拨动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神经,他们为此深入研究.终于在1952年发现了生命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引发了生物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百岁老人说不定也能生育子女。然而,这种对生物钟的人为干预引发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人究竟多大年纪才不能生孩子?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多大年纪当父母不利于自身,不利于孩子,不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专业的“超级预测者”对于未来比人工智能专家更为乐观。1945年,就在美国于新墨西哥州沙漠进行第一次核弹试验之前,参与制造核弹的物理学家之一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和他的科学家同事们打了个赌:爆炸的热量是否会在大气中引发核大火?若果真如此,这场大火会只摧毁新墨西哥州吗?还是说整个世界都会被它吞噬?(这次核试验并不像费米恶作剧式的赌注所暗示的那么轻率:另一位物理学家汉斯·贝特计算过,几乎绝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火海炼狱。)  相似文献   

15.
近日发生在欧洲的疫情引发公众关注和恐慌.其元凶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致命病菌呢?  相似文献   

16.
未来我们将从事何种职业?在我们孩提时代,长辈们或许就在给我们灌输一些职业理念,3D打印技术可能将极大地影响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因为一些专家预测,3D打印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面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才不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淹没。  相似文献   

17.
金振华 《自然杂志》1999,21(3):125-130
表型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已是生物学家的共识。那么,从分子水平考察,环境因素如何与遗传物质互作,通过什么途径引发或影响基因表达的性状发生?这是近年来发育生物学中倍受关注的领域--表型发生与信息感及及转导,本文以植物为主要对象,简述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22年3月以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特别是上海、吉林的规模性疫情引发持续关注,社区传播与疫情外溢交织,无症状感染者快速增长,形势十分严峻。对此,我们怎样应对?本轮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如何才能结束?  相似文献   

19.
张功耀的《告别中医中药》发表在2006年的一期《医学与哲学》上,何裕民教授作为上述杂志的副主编,是该文的主要审稿人。何教授是中医,是什么原因让他力排众议在核心期刊上发了这篇颇有争议、批判中医的文章呢?“告别”的闹剧已渐行渐远.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还在振荡。近日,我们带着许多疑问,专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底,有人声称在一张由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上发现了一个疑似“火星人”的图像,由此再次引发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探索兴趣。其实,火星生命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引起世人关注,但“火星是否曾有过生命,或者今天是否仍存在生命”这个疑问迄今仍无确定的答案。那么,人们为何如何向往寻找火星生命?为什么很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火星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空间怎样才能寻找到火星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