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当是全面的,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整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相互区别:涵义、表现的内容、体现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以及在社会文明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又紧密联系:政治文明依赖于物质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同时又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反作用于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内容。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崭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 ,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开拓和创新 ,表明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定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整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相互区别:涵义、表现的内容、体现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以及在社会文明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又紧密联系:政治文明依赖于物质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同时又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反作用于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吴建民 《科技资讯》2006,(24):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其本质是人民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总数近1/2的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女性性别本位观念这一角度揭示其对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以期从总体上提高认识,推动女性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明体系的AGIL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构成,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社会,这四个文明建设与帕森斯后期研究中的AGIL理论模型基本相符合,只有各个文明建设充分满足AGIL各部分的功能需求条件,并且各部分之间能够合理和有效地进行信息和能量转换,才能实现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走向和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发扬民主,发展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到执政年代,从未放弃的承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势在必行。把政治文明与两个文明并列,作为奋斗目标提出来,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大战略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论断;第一次全面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这些认识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已成为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很深的渊源,党的历史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也体现了和谐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国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具有突出的特征:国内需求乏力是后危机时代的显著特征,加快结构调整是后危机时代的核心主题,进行自主创新是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引擎;后危机时代人本发展模式的深刻内涵:人的自身发展,人的公平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途径去实现后危机时代的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哲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5):98-101
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该表述第一次把“政治”与“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连接在一起作为完整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指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归全体人民享有;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务实性: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