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一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快速译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可以对天线数大于2的复信号星座进行全速率的编码,但是准正交空时分组码采用成对最大似然译码(DML),其译码复杂性随信号星座数量呈指数增长。针对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这种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最大似然译码(FML)算法。仿真及计算结果显示,在信号星座数较大时,采用快速最大似然译码方法可以在保证性能损失很小的前提下,使接收机的译码复杂性减少2~3个数量级,而且该方法可以推广到任意数量的发射天线。  相似文献   

2.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可以对天线数大于2的复信号星座进行全速率的编码,但是准正交空时分组码采用成对最大似然译码(DML),其译码复杂性随信号星座数量呈指数增长。针对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这种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最大似然译码(FML)算法。仿真及计算结果显示,在信号星座数较大时,采用快速最大似然译码方法可以在保证性能损失很小的前提下,使接收机的译码复杂性减少2~3个数量级,而且该方法可以推广到任意数量的发射天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衰落信道中多发射多接收天线传输系统中的非正交空时编码技术,提出一种低复杂性的球性译码方案。相对于非正交空时编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球形译码具有较低的复杂性和良好的性能。为了减少球形译码中信号空间搜索的计算量,采用动态调整信号空间搜索半径的处理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非正交空时码采用低复杂性的球形译码的性能接近其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系统最大似然检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化最大似然算法.该算法利用多维高斯分布逼近干扰加噪声的统计特性,并根据发射天线数和调制阶数来调整待检测发射向量的个数,以减小需搜索的待检测信号向量个数,在复杂度不高的情况下就可达到与最优检测相近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发射天线数为4、采用16-QAM调制时,该方案可仅用最大似然算法0.0162倍的复杂度达到与其相近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分层空时接收机的球形译码算法复杂度,提高运算速度。方法对信号矢量的分量进行分组,每个分组内部采用球形译码算法进行检测,而各个分组之间通过判决反馈的方式进行干扰抵消。结果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明显地降低接收机译码过程的计算量。结论由于在各个分组内部进行球形译码,大大降低了最坏情况下的计算量,从而简化了接收机复杂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酉空时码最大似然检测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酉空时星座的设计及低复杂度译码方法.根据酉空时信号失真测度的定义,依照最邻近原则对星座进行划分,以最小失真准则计算各个星座子集中信号的最佳中心,再通过迭代算法,交替使用两个局部最佳准则,生成由各个信号子集与对应中心所构成的若干子树,形成树形结构的酉空时星座.接收方以接收信号为树根,选择具有最小失真的中心信号.对选定的中心信号对应的子树进行遍历搜索得到对发送信号的估值.该译码方法仅需要对某一中心信号及其对应子树的叶子节点进行计算,避免了最大似然方法对整个星座的全搜索,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译码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最大似然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以有限的性能损失换取译码计算的有效简化.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可变半径的球形译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中,球形译码算法的性能最接近最大似然检测算法,但传统的球形译码算法复杂度较高.详细分析了球形译码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对传统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可变半径的球形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在保持译码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运算复杂度,从而更适合现代无线通信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可变半径的球形译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中,球形译码算法的性能最接近最大似然检测算法,但传统的球形译码算法复杂度较高。详细分析了球形译码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对传统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可变半径的球形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在保持译码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运算复杂度,从而更适合现代无线通信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解调卷积编码的高速数据信号,提出了一种均衡与译码相结合的新方法.在分析均衡与译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按照最大似然估计理论,导出了维特比译码新的算法公式.该新算法能够在实现译码过程中,同时完成抵消码间干扰的均衡器功能.文中也分析了慢时变信道自适应估计的迭代公式.最后以OPSK 为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衰落信道下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由于存在反馈延时而导致其误码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下采用最小均方误差信道预测和功率回退法的空时编码方案。首先基于预测信道矩阵和接收端信噪比最大化准则选定发射天线;然后将经过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信号进行空时编码,编码后的信号再通过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放大并由选定的天线发射出去;最后在接收端进行最大比合并、最大似然译码和矩形正交幅度调制的解调后恢复出原始信息。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当功率回退值为3 dB、归一化延时为0.02时,所提方案的编码增益比延时发射天线选择空时编码方案的多约6.4 dB;当平均误符号率为10~(-4)时,采用软包络限幅的功率放大器比固态功率放大器和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信噪比分别改善了约2.3 dB和4.5 dB。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每用户双发送天线的空时编码OFDM/SDMA系统上行链路的性能,对采用空时分组码和空时格码的OFDM/SDMA系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多用户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相同数目的接收天线时,空时分组编码的系统性能优于无编码的系统;而空时格码编码的系统性能在采用双倍接收天线时才优于无编码的系统,在抑制多用户干扰方面,空时分组码优于空时格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空时编码,阐述了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编解码过程及其与网格编码调制相结合的系统,并对空时分组编码、空时格栅编码、网格编码调制和空时分组编码级联这三者在相同的发送功率、相同的信息速率和相同的频带利用率的条件下的BER(误比特率)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简单的网格编码调制和空时分组编码级联后的系统,可以比同复杂度甚至更高复杂度的空时格栅编码系统节省SNR(信噪比)。结论是针对两根发送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的,但对于更多天线的无线系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衰落信道中空时网格码(STTC)的性能估计,对STTC的成对差错概率(PEP)进行了研究.利用矩母函数(MGF)分析方法,推导出对于Rician和Nakagami-m不同衰落信道条件下STTC的PEP的单变量积分形式的准确表达式,并且分别对快衰落和慢衰落信道下PEP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PEP单变量积分形式能够更精确地估计STTC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Rayleigh和Rician慢衰落信道下的QAM信号的调制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等增益分集的调制分类算法。给出等增益分集用于调制分类的模型,对合并器输出信号的归一化四阶累积量进行估计作为分类特征,并推导了用于判决的等增益合并器输出信号的四阶累积量理论值。计算复杂度仅为N阶(N为样本个数),数值仿真实验结果以及与已有方法的比较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Beyond 3G MIMO系统下行链路中发射天线数大于接收天线数的特点,通过构造码字结构,根据编码增益的表达式,得到具有高编码增益的参数,提出了一种适合于4根发射天线、具有低解码复杂度的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方法.该方法具有编码增益高、误码性能好和解码复杂度低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空时编码方案,如酉空时码、空时分组编码和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方法相比,新编码方法具有很好的误码性能,同时具有很低的解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的空时频编码OFDM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编码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系统误码性能更为优越、功率效率更高的空时频编码OFDM(COFDM)技术.该技术采用子载波分组与线性预编码方案,通过适当的子载波分组,可以保证系统获得最大的分集增益,并使系统编译码的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将空时格栅码(STTC)与空时分组码(STBC)相结合,使得系统在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最后引入功率配置来进一步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提高功率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较高的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在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下WCDMA系统中的空时格型编码(STTC)性能。介绍了STTC系统模型,重点讨论了WCDMA下行链路STTC系统的几种接收机,通过仿真给出了STTCWCDMA系统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上的FER(误帧率)和BER(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在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下WCDMA系统中的空时格型编码(STTC)性能。介绍了STTC系统 模型,重点讨论了WCDMA下行链路STTC系统的几种接收机,通过仿真给出了STTC WCDMA系统在频率选择 性衰落信道上的FER(误帧率)和BER(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块交织方法是对单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OFDM)信号进行块交织,所产生的候选信号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性能的改善。针对传统块交织方法的这一局限性,提出了降低OFDM系统PAPR的时频联合块交织方法及其次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块交织扩展到一个时间片内的多个OFDM信号之间,增加了产生候选信号的自由度,降低了候选信号间的相关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块交织方法相比,在计算复杂度相同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时频联合块交织方法可以获得更优的PAPR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near programming (LP) decoding of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 multistep linear programming (MLP)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for decoding LDPC codes that includes a slight increase in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 MLP decoder adaptively adds new constraints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a selected check node to refine the results when an error is reported by the original LP decoder. The MLP decoder result is shown to have the maximum-likelihood (ML) certificate property. Simulations with moderate block length LDPC codes suggest that the MLP decoder give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both the original LP decoder and the conventional sum-product (SP) deco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