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Inc.)在研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针对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试验性治疗中迅速表现出临床症状缓解效果。吉利德公司旋即声明提供Remdesivir用于试验性治疗,以支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2020年4月29日,中美三个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同时发布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再度引发全球热议。本文检索了吉利德科学公司Remdesivir专利,对其专利市场布局概况及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其中国专利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吉利德科学公司相关专利技术保护严密、市场布局主动、运营潜力巨大,值得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高速增长,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9%。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针对在肝细胞葡萄糖稳态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葡萄糖激酶这一靶点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是2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科学分析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专利技术现状,能够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情报支撑及决策参考。本文运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和Cortelli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专利的申请态势、专利分布区域、专利申请人及其药物、专利技术构成及其热点,以及技术发展路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GKA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要布局区域;在专利申请人方面,国外的罗氏公司、阿斯利康公司和辉瑞公司以及国内的华领医药公司申请数量较多;专利技术热点涉及药物结构、药物剂型、药物配伍、药物化学、疾病治疗等七个方面。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我国葡萄糖激酶激活剂领域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专利的申请布局以及产品创新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阻燃剂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助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化工、航天等领域。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专利在线分析系统,以中国阻燃剂专利为研究对象,从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申请的阻燃剂相关专利情况,包括总体状况、申请趋势、专利区域分布、申请人状况、发明人情况等方面,以揭示我国阻燃剂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结果显示,中国阻燃剂技术起步较早,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在中国进行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中,中国申请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89%,其中江苏拥有3353件专利,占中国专利总数的23%。而相关阻燃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料的研发上,如使用有机配料、使用无机配料及使用其他大组中的配料混合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汤森数据分析器(TDA)、Thomson Innovation分析平台、中国科学院专利在线分析平台等工具,从专利年度申请趋势、专利申请整体技术布局、主要国家和专利申请机构竞争态势、在华专利申请情况等方面,对甲醇制汽油(MTG)技术领域的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MTG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日益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大量集中在近几年,特别是部分能源企业已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申请专利保护。从专利分析结果来看,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促进核心专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MTG经济性;2)开展有组织的专利保护策略研究;3)合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拓潜在国际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5.
基于incoPat数据库收录的专利数据,对1999—2018年全球精准农业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探讨精准农业领域的全球专利研究态势、技术研发热点、主要国家的科研水平、重要专利申请人的研发布局。研究发现,近二十年,精准农业领域专利研发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信息采集传感器和变量作业装备是研发热点;中国、美国、日本是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国,中国进入该技术领域较晚但取得了重大进步;国外机构在信息采集技术和变量作业技术主题占据主导优势,相关研究机构努力的方向是形成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专利影响力、增强专利海外布局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对研发资助类型与大学发明专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分析不同资助类型对技术发展的贡献。具体来说,研究以"IIP专利数据库(知识产权研究所)"为主要数据源,将支撑大学发明的研发经费分为"政府研究资助"、"企业研究资助"和"竞争性研究资助",重点分析其对大学发明"先驱性"和"影响力"的不同影响。其中,"先驱性发明"是成为"技术轨迹(Technological Trajectory)的始祖专利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创新发展。本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及相关能源政策,从专利分布、技术来源地、领先专利申请人等方面分析了相关专利的整体发展趋势。专利布局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领域专利的主要研发力量和目标市场国家;中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各领域的专利技术构成揭示了我国当前的重点研究领域;结合煤炭转化利用领域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来深入分析专利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炭转化关键专利技术应向生产力转化,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以提升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氢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制氢技术是氢能利用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为了全面把握我国制氢技术领域的研究状况,本文通过专利分析,从专利总体态势、技术主题、地区分布、重要专利权人等方面梳理并归纳我国制氢技术研究特征和研发重点,发现在相关扶持政策背景下,我国制氢技术发展迅速,研发能力和专利数量不断上升,研究重点集中在制氢催化剂及太阳能制氢等领域,但也存在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制氢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制氢,加大专利成果在工业界的转移转化,并加大技术保护力度,谨慎布局制氢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IAM)对欧洲和中国的区块链专利情况作了对比研究,包括欧洲专利局(E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处理区块链专利的方式以及两者的异同,主要结论如下:中国的区块链专利情况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区块链专利,领先于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2017年,中国是区块链专利申请最活跃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区块链市场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13亿欧元)。  相似文献   

10.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为依托,对2006~2016年间相关专利进行检索,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进行细胞治疗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学科类别分析、专利权人构成分析、发明人合作网络分析、专利热点领域分析、德温特手工代码技术演进分析、高被引用专利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该领域细胞治疗技术专利申请呈现波浪式上升状态,技术涉及学科高度集中;2)欧美等发达国家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但整个领域技术合作范围相对有限,合作程度比较低;3)该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细胞来源、细胞培养、抗原抗体制备、细胞体外诱导材料、工艺、体外抗炎抗感染及药物组合治疗等方面;4)从时间演进变化看,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是恒定主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工艺的优化、治疗方案的多样化方面的专利正逐步涌现,成为新的焦点。立足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细胞治疗技术在抗癌领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领域持续活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明晰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的量子战略布局,最后结合论文与专利的多维度计量分析,展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发态势。研究发现:当前量子信息领域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国际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在该领域的政策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引育和国际合作等,其中美国最具优势;中国在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领域基本跻身核心位置,未来还需要加速实施量子信息领域战略部署、积极引聚育留量子信息科技人才、深度推进量子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核心和非核心技术演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美国专利数据库USPTO的特斯拉公司技术专利及其引用专利为数据源,构建特斯拉专利引文分析数据集,依据技术轨道识别原理,利用Pajek软件提取最大凝聚子群以及小的重要凝聚子群,识别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核心和非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各技术领域主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特斯拉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是电池热管理系统,非核心技术领域有5个:电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池过充电保护技术、电池泄压技术和乘客保护、车辆悬挂以及高效电池组等技术。本文对这些领域技术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及相关汽车企业把握纯电动汽车技术重点、选择研发方向、进行技术合作、提高研发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干细胞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是现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从专利分析视角出发,以德温特专利分析和评估数据库(TI)中收录的1999—2018年国内外干细胞领域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方法,对检索出来的全球干细胞技术专利数量、地域分布、技术类别、专利权人机构、技术主题等进行统计及可视化分析,并着重对近十年的专利技术主题图景进行定性解读,力图多方位、多层次剖析干细胞领域研究现状,旨在为促进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干细胞领域研究渐趋平稳,美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导地位,是干细胞最重要的专利布局地,其相关大学、企业等在干细胞技术领域拥有较多的专利数量;目前研究主题集中在干细胞培养、治疗(心脏疾病)、材料和装置、提取物衍生物、基因序列及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本文调研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布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并基于全球绿色技术领域PCT专利的计量和文本聚类方法,分析了国际绿色技术的研发态势。结果表明,全球主要国家十分重视绿色技术战略布局,在工业、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提出研发和应用推广规划。当前主要的发展趋势是降低关键绿色技术成本和进一步推动规模化应用。从专利分析结果看,2000年以来,全球绿色技术研发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衰退和回升三个阶段;从技术领域看,能源领域是绿色技术研究最多的领域,专利数量占比达30.4%;美日德在绿色技术领域的研发处于领先地位,是绿色技术PCT专利主要技术来源国,中国绿色技术PCT专利申请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仍与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1)抓住全球绿色复苏大趋势,完善绿色技术发展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布局和系统谋划,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促进绿色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多领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3)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多元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0月,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自动驾驶技术(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专利竞争态势报告,对自动驾驶技术相关专利共58675件(32906项专利家族)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专利管理建议。领先专利权人:自动驾驶技术前10位领先专利权人包括6家美国公司、3家韩国公司、1家日本公司;专利家族数排名前三的专利权人分别是丰田、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从专利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汽车工业还是科技领域,欧洲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都较为落后。专利受理地域分布: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利数量为28479件,位居榜首,其次是日本专利局(10505件)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9208件)。  相似文献   

16.
多能互补系统通过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梯级利用以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具有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实现新型低碳、高效能源系统构建,多能协同利用等优点,世界主要国家均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制定多能互补能源发展战略,并开展了相关技术研发和试点项目。本文从国际相关的多能互补系统战略布局、项目部署、关键前沿技术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并从专利计量的角度深入分析国内外分布式能源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地区分布、研究热点、主要专利权人等信息,进而提出中国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疫情防控阻击战随之打响,信息科技协助疫情防控纷纷付诸实践。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科技在我国疫情防控中的创新应用,探讨以美国、加拿大、韩国、以色列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应用信息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应举措,鼓励各方利用信息科技,全面支撑疫情预警、监测、防治和社会治理等工作。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疫情预警技术应用;建立高效、多向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客观认识信息科技效用;加快发展协作型机器人技术及深化信息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科技创新集群区的发展过程、基本特征以及作用进行了相关探究。首先对科技创新集群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提出整体认识;其次,以全球科技创新顶级企业的集聚现状为出发点,找出科技创新集群区的共同特点,对其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进行梳理,提出了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和分布现状的认识,针对目前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区的分布情况,对各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集聚程度及规模效应、科创回报力度、科创潜在企业、治理支撑、区域流通度这六大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进行权衡比较以及综合对比,说明各地区的优势产业,分析其发展趋势;最后,进一步提出我国现有产业集群区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在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利润率、企业数据和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类型的无水压裂技术,分析其技术特点、优势及存在不足。并结合文献计量法和调查比对分析法,研究无水压裂技术的全球研发态势、学科分布及各国研发重点领域,发现当前无水压裂技术研发活动非常活跃,涉及到20多个学科领域,但各国的研发分布和重点不同,主要集中在工程学、能源、地质学、地球科学等方面。最后,提出研发无水压裂技术需要遴选兼具应用性、经济性、环境潜力的技术、重视顶层设计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我国具有良好商业化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其全球专利布局,以厘清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洞悉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该领域技术发展差距,为合理部署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创新,有序推进其产业化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专利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时间、地域和研发主体等维度梳理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通过文本聚类和技术发展路线分析,明晰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热点、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当前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趋于成熟,美国和中国是主要技术来源国,美国在专利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国际种业巨头专利储备丰富,布局地域广泛。表达载体构建是该领域的重点技术,多重抗虫基因组成的嵌合基因和多抗虫基因表达盒组合是其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在专利申请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尚有差距,在表达载体构建和检测方法方面的专利布局仍有不足。建议我国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技术为重点优化技术研发布局、积极培育种企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全球化布局战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