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李长慧 《科技信息》2010,(11):157-157,18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9.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从“mouth”(口)向非人体域的映射和“mouth”(口)向人体域的其他器官之间的映射两个层面,比较英汉语“mouth”(口)词汇的隐喻表达,并揭示荚汉语中“mouth”(口)隐喻特点和两种语言中“mouth”(口)词汇隐喻构建异同。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由规模较大、领域混杂的平行语料训练获得,当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领域分布不一致时,其翻译质量往往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布相似度的翻译模型领域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得目标领域源语言端和目标语言端的词向量,并构建二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借助这一映射关系,获取源语言单词在目标语言端的语义k近邻词,然后基于该语义k近邻词在通用领域语义空间的分布,计算双语短语在目标领域下的翻译相似度,并作为新特征加入解码器,以此提升通用翻译模型的领域自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系统,利用本文所提方法优化后的翻译系统在英汉翻译任务新闻领域测试集和科技领域测试集上,分别获得0.67和0.56个BLEU值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从日常生活语料中取材,对英、汉时空隐喻进行共性与个性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英、汉时空隐喻取象、认知的共性与个性。时空隐喻的共性源于人类思维与生活体验的共通性。而个性差异则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等。时空隐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同时使学生增进了解语言、文化、认知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意义是将某一个领域(即原始域)的经验映射到另一领域(目标域)。运用概念隐喻及语法隐喻的理论分析外刊上的经贸文章,发现这类语篇中隐喻表达非常普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等概念隐喻的运用有助于我们认识抽象的经贸知识,而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表达则对语篇衔接及语言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及造成的原因。文化背景不同是造成中英两民族具有不同隐喻性爱情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COMPANY”是从事商务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以“COMPANY”为目标域,以现实商务经济英语语料为基础,探讨了“机器、人、植物和战争”等始源域中具体的、熟知的概念图式知识与目标域“公司”中公司的构成、公司运行过程中的行为、公司业务成长、产品销售策略等抽象内容之间是如何实现映射的。研究表明,一个目标域可以有多个始源域的映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