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和森《流派琐谈》称:“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表现了三大流派——风、雅、颂。”可谓对《诗经》风、雅、颂分类的最新解释。不过,其中《雅》不能笼统称为一个流派,因为《大雅》的绝大多数篇章,从时代背景、作者身份、思想内容,到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美学趣味,都与《颂》诗一致,而与《小雅》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总体风貌来看,“三颂”和《大雅》以史诗情结、英雄崇拜意识和雍和典重风格构成为一大流派;《小雅》则以批判精神、民族忧患意识和讽谕风格构成为另一大流派,即钟嵘《诗品》所谓长于“怨悱”的一派。本篇就此派作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2.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春秋时代,《诗三百》一度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教科书。到了汉代,传《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起于西汉初年,统称三家诗。为今文诗学。西汉时都立于学官。《韩涛》为燕人韩婴所传,文帝时立为博士。此后传《韩  相似文献   

4.
属于宣王朝的《诗经》“大、小雅”,古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毛诗序》认为《小雅》自《六月》至《无羊》十四篇,《大雅》自《云汉》至《常武》六篇,共二十篇是宣王朝诗。《郑氏诗谱》同此。朱子认为《小雅·黍苗》亦为宣王朝诗,而《小雅》《鸿雁》至《斯干》八篇及《大雅·韩奕》篇不详其世。何楷认为《小雅》《都人士》、《黍苗》为宣王朝诗,而《白驹》是武王饯箕子之作,《吉日》成王蒐歧阳也,《斯干》(成王)落新宫也,作于初建雒邑之时,《我行其野》疑太子宜臼出奔申之作。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国风里的《东山》(豳风)和小雅里的《采薇》,都是描写征夫怀念家乡的作品。它们在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点,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是建国以来《诗经》研究的第二高潮。通过对诗经成书、流变、创作方法;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毛诗序》、《雅》、《颂》;《国风》中的典型篇目的研究,是对这一时期《诗经》研究的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宴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10.
朱传华 《科技信息》2010,(10):I0172-I0172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老的诗歌中不乏对爱情的赞美、歌颂、憧憬、哀叹。而《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社会画卷,必然留下了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2.
《诗》三百篇的框架是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关于雅颂的若干诗篇,总的倾向来说:“五四”以还,学者对它是颇多误解与偏见的。许多见解,今日看来是否都是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地予以对待的呢?这就关系到怎样鉴别古籍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如何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问题;是值得我们重新予以反思与探索的。我认为雅颂诗中,就是《周颂》,它的思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是有其“合理内核”的,应予继承和发扬。是否有当,祈请海内外学者正之。  相似文献   

13.
《诗》有六义,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这也是历代《诗经》研究者所形成的共识了,但具体解说到“比兴”的含义,尤其是“兴”的含义,则千百年来聚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风诗”及广西民歌入手,探究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中原地区婚恋文化与广西各族的异同,比较了其中呈现出的不同的女性风貌。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历代所传《鄘风·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本文从《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鄘风》诗乐章的体式类型以及《载驰》本诗的章句构成、复沓风格、诗义解读和用韵特点等方面,对《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及类属之正误进行考辨,以求文献传承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孔子对《诗经》作"正乐"的工作,其目的是要使"《雅》、《颂》各得其所",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从音乐风格的差异明确分《雅》、分《颂》的依据,这是就"辨体"而言;其二是从诗的使用场合、方式等方面使《雅》《颂》"各得其所用",这是就"明用"而言。两个层面结合,正是孔子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