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及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无形中,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美国对台湾的拉拢、利用意图增强,打“台湾牌”力度增大。其中颇为显著的是,“台湾牌”中的军事比重大增,美台军事关系有了明显加强,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对峙和台海局势的风险危机。  相似文献   

2.
张华 《世界知识》2015,(7):59-61
<正>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或者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中,最为敏感的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占据着媒体的大量时间和版面,是"旧常态"。然而,近年来美台军事关系发展显示,事情已经远不是对台军售那么简单。美台近日频繁传出军事交流取得"突破"的消息。台湾《联合晚报》3月4日透露,台陆军秘密派遣一支26人的侦搜排前往美国本土,与美军交流高寒地带作战技能。台《自由时报》5日则披露,台军"参谋总长"严德发日  相似文献   

3.
正1月20日,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正式上台执政。特朗普强烈的"美国优先意识"、反全球化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仅将对国际经济形势、中美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对台湾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冲击与影响。蔡英文对外经济战略遭遇重挫特朗普当选与上台执政后美台关系的变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人们的视线大多集中在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台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影响,而对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7年岁末,美国针对台湾“入联公投”掀起新一波反对高潮。随着台湾“大选绑公投”日益临近,美国正为后扁时代的美台关系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美牛”可不是一头美丽的牛。马英九执政以来连遭重创,先遇金融风暴,再因“八八水灾”引发执政危机,眼下又遇一坎:在未取得岛内共识的情况下,与美国签订协议,正式放宽美国牛肉进口,从而引发争议。在民进党的大肆鼓噪下,“美牛事件”从台美双边经贸问题迅速升级成新一轮政治风暴,不仅进一步加深马当局执政困境,还影响到海峡两岸关系下一阶段的发展,尤其为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埋下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6.
背景3月9日,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核态势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准备动用核武器的对象和条件,中国位居七个目标国家之列,台海发生战事时美国将使用核武器。3月10日,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赴美参加“美台防卫高峰会议”。此外,美方又在酝酿让李登辉及台湾军方某官员近期去美活动。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不断升级,对我国安全产生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注意。3月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就近来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美关系的行径,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3月11%日,“清华—世界论坛”就“美台军事关系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郭建友 《世界知识》2011,(12):17-19
一般而言,两国之间的军事关系是国家交往中信任与成熟度的标志性指标。而中美关系中的军事关系却常被比作是一块短板,限制了整个“木桶”的蓄水高度。回望中美建交以来的历史,两国防务和军事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时常受到台湾问题、战略信任、美国国内政治及各种突发事件等因素的牵绊,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推进,似乎走不出“停滞-恢复-发展-再停滞”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在杜鲁门执政时期所确立的一些对台政策基调,对后来的美台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杜鲁门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进行一些探讨,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美台军事合作动作频频,美国清晰地释放出支持台湾"防务自主"的信号。4月7日,台防务部门称,美国将核准台"潜舰自造"所需的载台技术协助与相关装备商售案的"营销核准证",台军"海昌计划"所需的包括战斗系统等"红区"(完全依赖外援)装备,美方可望一并核准对台输出。这一举措不但被视为台"潜舰自造"的一大突破,也是美国调整对台政策、深化与台防务关系的重要标志。特朗普政府鼓励其亚洲盟友通过采购和自造军事装备增进军事实力,台湾蔡当局又重点发展"机舰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发表言论,表示对台湾2016年"大选""美国不会闷不吭声",受到台湾政界的高度关注。显然,美国已经开始关注并有意影响2016年的台湾"大选",让选情向着有利于美国管控台湾的方向发展。同时,美国又开始讨论是否需要重新检讨新形势下的现行美对台政策。事实上,多年来美国一直在管控台湾,特别是在政治上绑架了马英九,现在只不过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大陆强势崛起的双重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对台湾的管控,维护美台政治结盟与准军事同盟关系,让台湾继续扮演牵制中国大陆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正特朗普执政后,将中国列为头号"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在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基础上,提出了"印太战略",其基本框架是安全利益、价值秩序和经济繁荣。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被纳入"印太战略"实属必然;蔡当局的"台独"路线和执政困境也决定了其一边倒投入该战略的立场。未来,美台有将台湾打造为"印太战略"代理人和重要支点的共识,双方的战略合作或将深层次重塑美台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将带来  相似文献   

12.
正6月24日至7月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率团赴中南美洲"邦交国"巴拿马和巴拉圭访问,往返过境美国。全程为期九天八夜,定名为"英翔专案",这是蔡英文执政后首次出访。从全过程来看,访问的目的除了巩固与中南美洲的"邦交关系"、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外,另一核心内容是强化台美关系,蔡英文自称此行为"踏实外交"。出访重头戏是"过境"美国"过境外交"从来就是台当局领导人出访行程中的重要环节,极具出  相似文献   

13.
正自美台"断交"以来,对台军售向来被台湾社会视为美国对台支持的重要象征,也是检视美台关系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2015年12月16日,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总金额18.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送交国会审查。这是奥巴马任内第三次对台军售,也是马英九任内美国第四度宣布对台售武。若国会无异议,该军售案将在通知国会的一个月后生效。美国此次对台军售,无论是从时间点还是具体项目都经过了精心考量,从一个侧面反  相似文献   

14.
正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与台湾以防疫为名,关系持续走近,而中美、两岸间的良性合作却呼之不出。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下,台海地区既有的矛盾、风险不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偏见作祟,中国与美国、大陆与台湾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疫情之外,美国签署《台北法案》,就台湾拓展国际参与问题大做文章;中美两军在台海周边军事活动的针对性逐步加强,传统地缘安全风险大大提高。在后疫情时期,美台关系的走向正成为台海地区高度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主要内容在每年台美军售会谈后的60天内,总统应向国会报告台湾要求售予的军事装备项目和需求理由;美对台提供的防御性物品和服务的性质,应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而不是中美《八·一七公报》或任何类似的行政协议、命令或政策;在美国防大学、战争学院和其他军事教育机构中为台湾学员预留更多的名额;在该法制定后的180天内,美军太平洋总部要与台湾指挥体系建立直接通讯;美国防部应向参众两院军事和外交委员会提交机密和非机密报告,说明美国有效应对影响美国在台利益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法案通过210天内,国防部长必需提出美台两军人员训练交流的计划,其中包括台湾防卫所需的敌情分析、作战训练、战术战法、兵力部署、作战运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4月20日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了《第88号共同决议案》,再度确认了《与台湾关系法》和美国对台"六项保证",决议案称这两者是"美台关系的基石"。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将对台"六项保证"列入决议案。消息传到岛内,台湾"外交部"4月21日表示感谢,称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一向对台湾展现跨党派一致的支持,"时代力量"更是专门发文表达感谢之意。台湾方面一片欢腾,沉迷在被"美国保护"的幻觉中,绿营似乎更加相信自己已找到了拿美国当靠山的"护身符"。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7.
刘琳 《世界知识》2023,(9):32-34
<正>4月11日至28日,菲律宾和美国举行第38次“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这是小马科斯上台后菲美首次“肩并肩”演习,也是该演习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强化军事合作又一表现联合军事演习作为国家间军事合作的高级形式,其频率、规模、科目等往往是军事关系的“晴雨表”。“肩并肩”演习作为菲美之间最主要的联合军演,是两国防务合作紧密程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国内学界有诸多讨论,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意在增加"台湾牌"的份量,将台湾问题与中美经贸摩擦、朝核等问题挂钩,以台湾为"外交筹码"与中国大陆进行讨价还价,实现美国在其他议题上的利益。一俟"筹码"价值榨干,美国则会对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8日,美参议院火速表决通过"与台湾交往法案"(Taiwan Travel Act,H.R.535,又译"台湾旅行法"),进一步为全面解禁美台高层互访、提升美台关系铺路。此前,该法案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外委会通过。该法案包含多重政治算计,若最终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成为国内法,将严重破坏一中原则,冲击中美关系和两岸和平。法案背后有"升级美台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