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纽约时报》发表的有关"苹果"iPhone引发电子经济(iEconomy)的九篇系列报道,一举拿下了2013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从2012年初到年底,《纽约时报》发表了有关"苹果"iPhone引发电子经济(iEconomy,i经济)的九篇系列报道,一举拿下了2013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普利策奖委员会表示,关于"i经济"的报道"深入调查了‘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的商业行为",揭露了"对劳工和消费者而言变化中的全球经济不为人知的一面"。系列报道最引人入胜的悬念就是"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祸不单行。150余年历史的《纽约时报》频频传出丑闻:5月11日自报家丑,布莱尔制造了假新闻;接着,普利策奖得主布拉格也递交了辞呈;6月5日,执行总编雷恩斯和编辑主任博伊德辞职;最近,又因记者杜兰蒂当年对1932年~1933年乌克兰饥荒的失实报道而有可能被撤销普利策奖。人们不禁要问:《纽约时报》怎么了?我们该相信谁?  相似文献   

3.
顶夸克     
1995年,我国新闻界评选出十大世界性科技新闻,其中之一是“找到顶夸克”。夸克为何物?为何有如此显赫之身价? 朋友!我们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变化万千,但变来变去跳不出1OO种左右的元素(如金、银、铜……等),也就是说,万物皆由它们的原子所组成。到本世纪2O年代前后,人们已了解到原子像一个微型的太阳系,中心是一个原子核,周围绕行着电  相似文献   

4.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1,(9):70-70
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公布 4月18日,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公布。《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各获两项大奖,其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由《洛杉矶时报》揭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尔市官员腐败的报道摘得,《纽约时报》则分获评论奖和国际报道奖,而突发新闻报道奖首次出现空缺。  相似文献   

5.
人们每天都要看新闻,每每有人谈到这篇新闻的“信息量”多,这其实是指其“新闻价值”的大。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新近事实的获知需要并通过人们影响社会的功能。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简而言之,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那么怎么衡量新闻价值呢?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是凝聚了作者在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方面数十年考察和研究心血的一本文笔优美的科普著作,出版后不仅销量大增,并受到知识界的广泛赞誉,199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200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该书从  相似文献   

7.
徐丽君 《工程与建设》2006,20(2):124-125
文章从弗兰克·盖里的生平介绍起,论述了盖里的解构主义风格特点并从盖里大量作品分析,以了解这位75岁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建筑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2018年普利策奖在美国揭晓,以记者坎特为首的《纽约时报》团队以及《纽约客》撰稿人法罗,因对于女性遭遇性侵的相关报道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中分量最重的"公众利益服务奖"。《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还因报道俄罗斯涉嫌介入2016年美国大选的调查工作,而一同获得"国内报道奖"。2017年10月,好莱坞传奇人物温斯坦被《纽约时报》曝光涉嫌性侵多名女性。此后,超过70名女性出面指控温斯坦性侵和强暴,并带动了对其他权势人物接二连三的性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于1953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它的内容非常简单,描述了一个老渔夫在海上的捕鱼经历。这部小说叙述了一种奋斗人生观:即使是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人在精神上仍然可以得到胜利。  相似文献   

10.
孙悦 《科技信息》2011,(22):I0186-I0187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史上唯一一位以文学魅力和广泛吸引力而著称的女性小说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描写了她所熟知的奢华的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景象。1921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该作品中华顿大量运用对比反差这一写作手法,生动演绎了美国社会中纽约人与非纽约人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布局场景、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等三方面分析女作家这一独特写作手法,进而为作品的理解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在1982年问世当年,就在批评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先后摘取了美国最高文学奖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经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各界的反响更是强烈,小说《紫颜色》也  相似文献   

12.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写于1927年并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一部现实主义戏剧。该剧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长的戏剧,情节复杂,人物角色极具张力,特别是贯穿于其中的人物的自恋、侵凌性体现了法国精神学派哲学家拉康的自我分裂的主体结构,体现了人物复杂的精神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13.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江西九江人。1911年开始专门从事新闻工作,1915年遇刺,生命只有三十岁,专门从事新闻工作只有五年。但他却以自己的非凡努力,为中国早期新闻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对新闻通讯文体的创立有着开山之功。1985年是黄远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他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出走美国,在旧金山遇刺七十周年。这一年,海内外新闻界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一月,兰州新闻界为他举行了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九月,全国新闻界、史学界有关专家、学者在九江举行了黄远生学术讨论会。同  相似文献   

14.
索尔·贝洛是当代文学界一位享有盛誉的美国作家。他不仅获得过一次普利策奖和三次美国全国图书奖,更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多部作品被《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评为畅销书。《只争朝夕》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小说,瑞典皇家学会为索尔·贝洛授奖时特...  相似文献   

15.
卢裕 《科技信息》2010,(10):I0132-I0133
1991年,简·斯迈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当代"李尔王"的《一千英亩》一经问世,便因其心理刻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深刻描写而先后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同时,学术界对这部小说主旨和手法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揭示出新一代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的通过分析其互文性结构特征,展示了对《李尔王》的戏仿与解读给予了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影响与制约;有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土地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为依托,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解读了女主人公吉妮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相互压抑、相互融合,最终以"创发性的爱"将两个背反的自我统一,构建起一个成熟、完整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大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惊讶地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20年后,这个孩子伊尔·布拉格,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  相似文献   

17.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根据剧本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典范。剧中表现出作者对美国南方的怀旧心理,反映了南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反映了幻想与现实、男女两性、死亡与欲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解析剧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3,(13):48-49
“我想她得到普利策奖时大概也就十五六岁吧”。6月5日,即赶赴西海岸准备“习奥会”的前一天,奥巴马在白宫玫瑰园面对媒体调侃着内阁要员的新人选。当天,美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苏珊·赖斯被宣布将在7月接替多尼隆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接替赖斯的人选提名即这个普利策奖得主萨曼莎·鲍尔。显然,  相似文献   

19.
《“争取进步联盟”有多少进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它刊登在10月7日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争取进步联盟”的成员国在11月11日到16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了泛美经济社会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出席会议的美国代表哈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工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1986年世界女风云人物,并在1987年首期封面刊登她的照片。 1月7日,上海青年钢琴家李坚.1986年度全美钢琴家新秀比赛中获:等奖。 ,T 联合国因经费不足,1986年底关闭在泰国的一些柬埔寨难民营。图为难民营中的一个老妪。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