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在“六·五”战争中侵占的叙利亚领土,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叙利亚为收复失地与以军在此展开激战。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3.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六·五”战争后,阿拉伯世界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的呼声甚高。当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喀土穆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共同采取政治和军事行动”收复所有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制定了“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的”的“三不政策”,并提出了石油武器的主张。在军事上,埃及和以色列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两岸紧张对峙,并不断炮击对方阵地,进行消耗战。以色列作战飞机甚至深入开罗附近地区,对埃及造成严  相似文献   

4.
正5月10日至21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激烈冲突,以军展示了一贯的强硬作风,其作战手法也表现出新变革的气息。未来战争什么样,特别是中低强度的混合战争、城市作战怎么呈现,或许能从这场冲突中窥知一二。"幽灵部队"检验多域战威力在此次冲突中最出风头的,无疑是以色列的"铁穹"拦截系统。但真正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以军对"多域战"的实践。冲突当中,以方精心打造的"幽灵部队"小试牛刀,展露了以军近两年的战法革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安理会第242号决议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即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通过的一项旨在安排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实现和解的决议。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向埃及(当时称阿联)、约旦和叙利亚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管辖下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东区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积达6700多平方  相似文献   

6.
尽管现在的局面似乎还有点儿乱,但种种迹象表明,巴以人民仍在期盼和平的曙光。1995年以来,每年的11月4日及以后的几天,以色列人都自发地悼念遇刺的拉宾总理。今年是拉宾遇刺十周年,悼念活动更显隆重。11月12日,以色列民众及国际知名人士约20万人在特拉维夫集会,缅怀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动情地说:“从士兵到和平缔造者、从政客到政治家,拉宾一生的转变令我敬佩。”不该发生的事拉宾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他早年就参加了犹太武装中最精锐的“帕尔马赫”部队,战功累累,威信日增。升任以军总参谋长后,他又率领以军打了许多胜仗。…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埃及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主要拿埃及政府在民主问题上“不达标”做文章。面对美国的压力,埃及政府作了一些善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去年四月,阿根廷在马岛之战中使用法国制造的“超军旗”战斗机和“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法国航空工业的名声大振。其实,早在1967年中东“六·五”战争中,以色列的法制“幻影”飞机,在同埃及的苏制“米格”机的空战中就已大显身手了。法国能生产出比较先进的飞机和导弹,绝非偶然,而是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亚洲和非洲大陆本由宽近二百公里的苏伊士地峡相连,世界文明的古国埃及横跨亚非两大陆。自从187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大大缩短了东西方水路的距离,进一步沟通了各国之间的往来。然而埃及本土与西奈半岛之间的联系也因一水之隔而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埃及人民一直想把分割开的土地再连接起来。今天,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埃及成功地开凿了第一条横穿苏伊士运河的地下隧道:“哈姆迪隧道”。这是为了纪念在十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工兵副主任艾哈麦德·哈姆迪烈士而命名的。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以后,埃及出于战略和经济上的长远考虑,下决心开凿这条隧道。当时萨达特  相似文献   

10.
①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成立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为“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②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次日,阿以之间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2月,阿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5800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和耶路撒冷西区。③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两奈半岛、加沙地带、约量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④1978年9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1982年4月,以色列将四奈半岛全部归还埃及。  相似文献   

11.
1日1947年英国将青少年“离校年龄”提高到15岁。就是说,青少年在15岁之前必须接受学校教育。 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2日 179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造币厂。 1801年英国舰队与丹麦舰队在哥本哈根海域展开海战,英国获胜。 1860年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届议会在都灵开幕。 1946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建立。 1979年贝京赴开罗会见埃及总统萨达特,成为访问埃及的第一位以色列总理。 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2.
3月22日凌晨,以军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炸死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次日,哈马斯发言人兰提斯宣布自己被推选为该组织在加沙的新领导人。有记者问他是否担心遭到以色列的定点暗杀,兰提斯回答说:“我们都会在将来某一天死亡,要么被阿帕奇杀死,要么得癌症而死,这一点无法改变。如果在阿帕奇或心脏自然停止跳动之间做出选择,我宁愿被阿帕奇炸死。”仅仅25天以后即4月17日,兰提斯果然在加沙被以军阿帕奇发射的导弹精确命中。兰提斯生于1947年10月23日,故乡位于今以色列雅法市附近的亚伍奈村。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爆发后,年仅六个月的兰提斯随父母逃往…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苏丹和利比亚之间曾经出现剑拔弩张的关系。苏丹政府指控利比亚飞机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一再轰炸苏丹西部同乍得接壤的边境地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措施制止利比亚这种“公开的侵略行动”。苏丹总统尼迈里也多次发表讲话,指出利比亚入侵苏丹的图谋,并称:只要卡扎菲当权,苏丹同利比亚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利比亚则指责苏丹与埃及“合谋”在美国支持下准备进犯利比亚。埃及总统  相似文献   

14.
马晓霖 《世界知识》2010,(22):22-23
上台之初,奥巴马对阿富汗战争的定性和态度明确坚定,与其伊拉克战争观截然不同。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强调,要捍卫阿富汗“来之不易的和平成功”,当年6月,奥巴马在埃及发表与伊斯兰世界“和解”宣言,以大篇幅论证9.11恐怖袭击与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塔利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56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一行五人到达开罗。这时候,英、法和以色列侵略埃及的战火已经停止,但侵略军队还没有撤出埃及,紧急状态还没有解除。代表团在埃及停留了五十多天,又去叙利亚访问。“在埃及和叙利亚”一书就是代表团团员之一高天同志访问这两个国家的报道文集。本书开始几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埃及人民英勇抗战的情景。战争一开始,埃及全国各地掀起了参军的热潮,大批青年涌进了民族解放军的队伍。在开罗,所有的学校都停了课,学校变成了临时的军营、急救站和救济难民的中心。甚至家庭妇女也参加了救护和军事训练。在埃及国土遭受侵略的第二天,整个开罗大学沸腾起来了。每个教室都成了参军誓师的会埸。在塞得港,埃及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侵略军在这里滥施轟炸,屠杀无辜  相似文献   

16.
4月25日,埃及如期收复了全部西奈半岛.埃及领导人强调,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崭新而复杂的时代”的开始.在欢呼声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穆巴拉克总统告诚他的国民:国家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和平的挑战并不比战争的挑战好对付”.人们有理由对前景感到乐观,但是通向未来的道路却不是花团锦簇的坦途. 穆巴拉克从就任总统到今年四月,主要致力于对外政策,以确保收复西奈.据报道,今后他将着重解  相似文献   

17.
[倫敦航函]埃及是阿剌伯民族的主要国家,目前在巴力斯坦,伊朗与油田的角逐中,勢將成為中东暴風雨的中心地带。由于歐洲人民的勝利,只主的概念“不胫而走”地去叩着每一个弱小民族的門;由于在战争期,群众接触了暂时的“景气”,要求更高的生活水准便成为普遍的呼声。但这時戰後埃及的地主與资本家,却不能不是震骇萬狀。在埃及,严重的工业不安与極端的政治动盪,到處都是。政治性的暗杀,如瓦地斯党領袖奥斯門巴沙(  相似文献   

18.
埃及整个历史的道路是一条漫长的、荆棘的道路。埃及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力量由于不断的战争和外国的压迫而衰弱了。它从一个繁荣的国家——地中海的榖食——逐渐变成要依靠输入来满足粮食的需要,而终于沦为在外国统治下宛转呻吟的、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在土耳其和英国统治的时代,埃及人民的命运是特别艰苦的。今天在许多方面仍然感觉得到殖民压迫的结果。埃及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而棉花几乎佔整个产量的一半。棉花的输出大约佔每年收成的90%,因此整个经济主要依靠世界棉花市场的行市。开罗“共和国报”最近抱怨说:某些外国在利用埃及棉花贸易作为对埃及“进行讹诈和施加压力”的手段。埃及片面的经济发展和强大的外国资本对这个国家的控制是构成经济上依赖帝国主义的基础。而且多年来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络:“中东波”的有力“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岚 《世界知识》2011,(9):54-56
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突尼斯、埃及政权突变,利比亚陷入战争泥潭,叙利亚、巴林和沙特等国民众示威不断。以睑谱(Face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在此轮“中东波”的酝酿、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西方普遍冠之以“社交网络革命”、“脸谱革命”或“维基革命”等名称。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89年“莫利斯·贝特”奖授给埃及总统夫人苏珊·穆巴拉克, 以表彰埃及在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苏珊夫人为此所作的杰出贡献。苏珊夫人把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埃及儿童组织。“莫利斯·贝特”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