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2.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4.
中亚,作为内陆亚洲的战略要地,自19世纪以后,成为俄、英、美、德等西方列强觊觎的焦点。十月革命后,中亚归入苏联的版图,西方列强的势力暂告退出,但它们一直未停止向这一地区渗透。苏联的解体,为它们重返中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西方国家纷纷派遣高级官员前往该地区访问,一时间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地区。然而,当下的中亚时局千头万绪,潜在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中亚民族关系非常紧张。西方国家如何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定位,成为它们能否控制中亚局势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由二极向多极…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组织的解散,将维持了四十余年的东西方军事对峙的均衡局面彻底打破,使得长期以来被两大军事集团尖锐对立所掩盖的各国内部民族分裂与反分裂力量之间的矛盾在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中得以凸现出来,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继北约提出了所谓的新战略并在科索沃危机中加以实践之后,美国军方又抛出了所谓的“内部冲突论”,这些都助长了民族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可以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民族分裂活动有可能成为引发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7.
个体独立性既是西方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内容,又是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一个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枢纽";从一定意义上讲,个体独立性观念的强弱以及个体独立性行为的多寡构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鉴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和美国都是影响力巨大,而且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又相对比较鲜明的国家,可把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代表,对其个体独立性的突出特征和文化支撑进行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石玉威 《科技信息》2010,(32):85-86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使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而作为国家民族希望所在的大学生恰恰是最容易被“西化”的群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是事关民族危亡,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冲突虽是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并不构成世界政治的主宰因素,国际冲突的主因当取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结构的平衡。对于文明冲突原因的探讨,亦不能仅仅从文化本身去理解,其根源于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扩张与当今不对等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0.
刘泽坤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29-I00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于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成为潮流。一种新的经济交往方式--国际经济合作,正日益成为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双边合作到多边次区域合作乃至全球规模的多边经济合作,不但形式繁多,规模逐渐扩大,而且合作内容日益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的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读书、教学多年,亨廷顿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这位著作等身的名牌教授一向备受尊崇,影响之大在全美、以至全世界,很少有人可比。但自《文明的冲突?》(1993年美《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以来,却突然遭到西方各界的冷嘲热讽,其中有学术争鸣的原因(附文后),更有深层次原因。说到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亨廷顿的观点不利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无益于维持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是单极还是多极的辩论。美…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5世纪,古典希腊在政治、经济上、文化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繁荣,被称为“希腊的黄金时代”,雅典也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国和主要文化中心,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成就与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伯里克利的统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今一些西方舆论惊呼,“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原以为,打着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在欧盟的支持下,出兵南奥塞梯会彻底解决南奥地区问题。但是他万没有想到,这样做就意味着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西方面对代表长期趋势的事实:忧从中来;把文明视角引入国际政治研究:值得重视;防止把荒谬的推断变成可悲的事实:需要警惕。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以后,在很大我围内引发了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性反应。这一现象禅身就值得研究。首先,从政治层面看,"文明冲突论"乒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一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J亡的、排斥异己文明的西方中心观,二是基于斗争哲与的、以寻找主要敌手为目的的冷战时期思维定式。岌两点使得被归入非西方文明的那些国家本能地产生打触情绪,而且西方世界的政要们也因此不得不与"多明冲突论"保持距离,以免树敌过多,自找麻烦。李次,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6.
曹盈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07-107
网络文化是一个具体的有特殊内涵的文化概念。从理想和现实的层面看,网络文化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理想层面上,网络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全球社区”。而在现实层面上,现阶段网络文化发的展,并没有摆脱西方的文化操纵。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其信息和技术优势,仍然牢牢掌握着网络文化的支配权,决定着网络文化的主流。由此,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必然面临着与现有网络文化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这种冲突从本质上讲,包含着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冲突。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网络文化的本质,确立网络文化的先进文化核心地位,反对消费主义倾向,理清虚拟与现实,是构建我国网络文化的关键。本文就试图对构建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从哲学层面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由一些谋求自由和幸福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它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美国文化也具有多元性。本文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性的分析,阐述了来自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区域的移民组成的特殊的美利坚民族,在“文明基因”的前提下,各种文明和平相处,多元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化,求实进取成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遇到重重困难,麻烦成堆,又一时苦于找不到解决良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地区则出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多在伊斯兰世界出现,除了有西方霸权主义这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一定的宗教民族根源:恐怖主义者曲解伊斯兰教中的圣战意识,为其暴力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伊斯兰教现实中教派林立、政教合一,容易给恐怖主义提供生存的空间;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运动合法斗争途径被堵塞的现状,容易为恐怖主义者利用。但“国际恐怖主义”绝对不等同于“伊斯兰主义”,只有当西方放弃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伊斯兰教得到全面理解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