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候长缨 《奇闻怪事》2006,(12):34-34
小a的妈妈昨晚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又不敢跟老师说。我一早就来到班里找小a了解情况。小a说:“我可以看见,我妈妈让我再往前坐一排。”听了这话,我对她说:“能看见的话就先在这里坐着,以后有合适的位置再给你调,好么?”小a,点点头。这时,他的妈妈来到了教室门外找我.又给我说起了调座位的事情。我把刚才了解到的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急了,说:“小b比我们个子高,为什么在前面?”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成名后的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一次,有位老太太拿着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来拜访巴尔扎克,她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先生。”  相似文献   

4.
姚灵莉 《奇闻怪事》2005,(12):17-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辅助:关于人类起源的三种说法:“进化论”、“海猿说”、“神创论”) 女儿小的时候常常问我:“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呀,小孩儿是从哪儿来的呢?同学们都会说是妈妈生出来的。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最早的妈妈)从哪儿来的呢?世界上第一个人也是妈妈生的吗?从古自今,很多人都思考过“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天早晨,我正在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突然,一位中年妇女闯到我面前:“老师,我……我有事找你!”她气喘吁吁地把我拽到一边,“老师,我商店里400元钱叫刘倩倩(化名)偷去了!”她声调激昂,一脸的愤怒。“你当场抓到她了?”我直视着她问道。“肯定是她!这闺女是出了名的三只手。今天早晨她到过我的商店。”妇女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三年前外出打工的母亲今年春节回到家中,现已六岁的女儿好奇地问她:“妈妈,你家在哪儿?你家也喂猪吗?”这个真实的故事引发了我对“留守儿童”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1990年的岁终,我来到加拿大的南方小城温莎,我惊讶于它冬天的温和与湿润。早晨起来走向空寂的街巷,前夜的残雪被清晨的微雨洗过,只在草坪深处依稀可见一点斑痕。天虽是灰色的,这水迹中宁静的小城却显得一片清新。我呼吸着这雨后甜润的空气,脑际里依旧清晰的故国别离和越洋倦旅,凝成了一个梦。而这小城的早晨,犹如一位善意温和的主妇,张开她披纱的臂膀,轻轻地将我环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这是你的自动取款卡。”银行里的小姐将一张小卡放在我手里:“知道怎么用吗?”我摇摇头说:“从来没用过这东西。”于是,她微笑着把我领到…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在朋友中谈及网上购物的话题时,别人顺口就会回答说:“网上的东西你都信?”三年后我同一位中学生问及到网上购物的问题时,他却很不耐烦地回答我:“请你不要问我这个老土的问题,这两年我的书、鞋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我问他:“你在网上买东西有人骗你吗?”他回答说:“网上网下都有骗子,但网上有“支付宝”,你找信誉好的不骗你,东西便宜,还有积分返利。”  相似文献   

10.
爱的魅力     
沈益亮 《奇闻怪事》2006,(10):31-31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了一切。在童话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柳杰 《世界博览》2010,(1):87-88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自助旅行?”因为时间有限,我三言两语说了几句旅行或者不旅行的人都知道的陈词滥调。其实,我要说的很多。  相似文献   

12.
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  相似文献   

13.
俞天任 《世界博览》2009,(13):79-80
如果一位日本的“草食系男子”对一位女性说“我和你困觉”,那他真的就是陪她“困觉”而已,绝无附加动作。柳下惠灵魂附体?。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三项发明专利享有者;他被誉为“中国政府第一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公关总领”、“中国形象大师”;他是学者型官员,常常语出惊人:“人一动物:文明或文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靠越剧传播,在中国难过黄河;但若换作小提琴协奏曲,世界传播也不在话下”……谈笑问闪烁着理性而智慧的光芒。他和著名的神学家、基督教福音传道者路易·帕罗有过三次对话,帕罗说:“和他这样有智慧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谈话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的谈话促使我思考过去30年当中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一些问题。”……他就是赵启正。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作文困难户”李小刚。(化名)在全县五年级语文统考中作文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三位。李小刚拿到试卷后,脸上堆满了微笑。老师评讲试卷时也一反常态地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放学时,学习委员张红(化名)含着眼泪来到我的办公室告状:“张老师.李小刚在班上说我的作文分数没有他高,说我不配当学习委员。其实他这次作文成绩能在班上名列第三,那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他凭什么这样说我……”听了学习委员的一番话后,我马上来气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训斥:“李小刚同学,你这次作文成绩能在班上名列第三,那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有什么值得骄傲?  相似文献   

16.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男孩在英国交了一个女朋友,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分手了,原因是男孩过马路时闯了红灯,英国姑娘吃惊地说:“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违法的事你不敢做?”后来,这个男孩回国了,他又结交了一位中国姑娘,结果小伙子却因为过马路没有闯红灯分手了,中国姑娘评价小伙子说: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能有多大出息?虽然这只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17.
谁是小偷     
一家旅馆里,有位女士的钻石项链被偷了,她在接受调查时说:“今天早上有两个人来过我的房间。先是一名服务员,她敲门进来,说给我送早餐,但是我并没有订餐,后来她解释说,她错把我的房间号321看成327了。她走后,又有人敲门,这次进来一个男人,他看见我很惊讶,问我为什么会在他的房间,我们争论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他其实是421的住客,只是走错楼层了。”柯南听完后说:“我知道谁是小偷了。”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曾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女蜜蜂被100只男蜜蜂追求,但她选择了一只难看的蜘蛛。问为什么?她说,谁让他有一张网呢,坐在家里都有食物吃。如今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年代里,厂家都梦想着能像蜘蛛一样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网,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在市场上牢牢控制住自己品牌的供给线。以“人脉网”的优势席卷全球的直销模式在15年前“杀”入中国市场,1998年却被中国政府“一刀切”。始作俑者是谁?人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暴富”的驱动下,人脉已经演变为“拉人头”。随后,中国政府批准了10家外资直销企业转型经营,从此“店铺 推销员”成了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吴惠新 《奇闻怪事》2006,(11):39-40
五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文科班的女生哭着走了进来。我吓了一跳,忙问是怎么回事。她哽咽着说:“烦得很,听不进去课.想找你谈谈。”看到眼睛又红又肿、胸前的衣服都被泪水打湿的她,我真的很心疼,忙拿出纸巾递到她手中,扶着她的肩膀,说:“那好吧,快坐下.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视点     
一天晚上,我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在路上,我指着远处的一幢高层建筑问女儿:“你说那幢楼漂亮吗?”满以为女儿会毫不犹豫地说“漂亮”或“不漂亮”,可孩子非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爸爸,哪有房子啊?”我被她问的一愣,随口说:“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并刻意看她是不是看错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