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史志洁 《科技潮》2001,(7):28-29
5月29日下午,能容纳700人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一层2号会议厅座无虚席,连过道和第一排的地毯上都坐满了人,后来的人只能站在会议厅的最后面。静静的礼堂里,只有丁肇中的声音在清晰回响。一位年轻人站起来,他请丁教授“给中国研究基础科学的科学家一些建议,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丁教授略微思考了一下,以他一贯有条理的语言答道:“这是社会学讨论的问题。我能回答的是,如果一个科学家选择了基础科学研究,他就得把基础研究作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其他事情都没有它重要。”话音未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理想主义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让人感动,而这些冲出心灵的掌声不仅感动于他的这句话,也是对丁肇中大半生一直执着于基础科学最前沿精神的钦佩和肯定。这是应北京市科协的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向北京公众做题为《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20日,世界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莅临我校,在校本部报告厅作了题为《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学术报告。他以“5个故事”为线索,谈了5次实验的5个体会:“不要盲从专家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意外现象要有充分准备”、“选科学上最重要的题目”、“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丁教授儒雅而又风趣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千余师生的会场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同理,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1980年7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所作报告的记录稿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丁肇中教授的报告介绍了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最近二十年来所作的工作:“重光子”的研究,特别是得到1975年诺贝尔奖金的J粒子的发现;电子大小和量子电动力学适用范围的新实验;胶子存在的间接证明等。该报告反映了作为世界上第一流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的丁肇中教授的实验思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我们很荣幸请到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主席到外交学院论坛作嘉宾演讲人。他是我的一位好朋友。1992年李鹏总理到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会议时,我和克劳斯·施瓦布主席第一次会面。之后,1996年1月我作为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大使赴日内瓦工作,有一次我参加瑞士联盟主席主办的午餐会,会间他笑着说:“瑞士联盟的主席数易其人,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却纹丝不动。”施瓦布主席在1971年创办了世界经济论坛。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论坛。昨天,我接受了国内媒体的采访。他们问我一个问题:“施瓦布主席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我回答说:“就我所知,他热爱学生。”尽管他非常忙碌,但总设法找些时间与学生们在一起,给他们讲课。这简直太棒了!———吴建民院长  相似文献   

6.
6月1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山东大学西校区作了“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精彩演讲,演讲结束后,丁教授又和夫人SusanTing博士匆匆赶到位于南校区的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师生就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进行了座谈。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林教授等向丁肇中教授汇报了中心工作人员所承担的AMS项目中的热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得知中心已完成了所承担研究工作的三分之一多,预计今年10月份将全部完成热系统的科研工作时,他微笑着说:“做得不错,很不错。”随后,丁肇中教授就AMS项目的相关问题与省科技厅厅长姜代晓,山东大学校长展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山东大学参加AMS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并书写了山东国际科技合作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7.
发现的艰难     
《少儿科技》2009,(5):9-9
著名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谈自己发现J粒子。他说:“我做了十年矢量介子实验。在J粒子实验中,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像在北京地区下一场倾盆大雨,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做实验是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的。”  相似文献   

8.
非常高兴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来给我们讲中国新军事变革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去年5月初,我跟熊副总长在巴黎见面,当时我知道要到外交学院来,我就向他提出能不能到外交学院来讲一课。熊副总长很爽快,欣然允诺,而且后来我几次见到他,他都说:“没有问题,我一定到你们学院去讲课。”熊副总长是我敬重的一位军中首长。他好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有一个爱好,喜欢收集作者亲自签名的书。他到今天所收集的作者亲自签名的书可能是中国人中最多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熊副总长对知识的追求。———吴建民院长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4月卸下外交部长的重任后,李肇星的工作并没有轻松多少:目前他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11月9日,他又出任外交学院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在聘任仪式上,李肇星向外交学院上千名师生发表了讲话。下文据其讲话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0.
开心就笑     
蜈蚣出游一个寂寞男人买了一条蜈蚣当作宠物,放在盒子里带回家。稍后,他想和这位新朋友一起出去散步,便敲敲盒子说:“喂,老弟,咱们出去走走好吗?”盒子里没有声响。过了一会儿,男人又敲敲盒子说:“喂!去散散步好吗?”蜈蚣还是没有搭腔。他决定最后问一次,于是便把脸贴在盒子上喊道:“喂!你有没有兴趣去散步?”盒子里终于传来微弱的声音:“你第一次叫我时我就听见了,我忙着穿鞋呢。”  相似文献   

11.
的知识,妈妈很想帮他。里薪水多,学了50钱交上去,的杂货铺里散了钱,喘吁吁的说一天,我家的煤气灶突然不燃火了,可能是坏了吧!妈妈忙打通了电话,叫别人来修。“叮咚,叮咚”,一阵急促的门铃声传来,我开了门。只见一个大哥哥,提着一个工具箱,笑着说:“我是来修灶的。”“哦,快进来!”妈妈知道,拿了一双拖鞋给大哥哥。大哥哥走进厨房,蹲着修煤气灶,他干脆利落地修着,时不时在工具箱里翻一翻,时不时用钳子鼓捣鼓捣。妈妈站在一边,问他:“你多大了,怎么没去读书呀?”哥哥不紧不慢地说:“我15了,家里没钱,我才出来打工。”妈妈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我…  相似文献   

12.
许智宏校长:尊敬的李政道先生,各位老师和同学: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与大家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副校长林建华教授,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和长期参与领导物理系工作的沈克琦教授,原物理系主任、著名教育家赵凯华教授.  相似文献   

13.
秘密投票     
电话铃响了,屏幕上是佐藤先生,世界政府未来部部长: “世界政府想请您去采访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会议,在海南岛的三亚市。世界政府不派任何人参加,只有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莎迪娜陪您采访。”他补充道:“令郎司马林是与会的21名代表之一,还有一位您的熟人:科学界元老奥德林先生。” 这句话足以使我了解会议的重要。奥德林生前是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很多弟子(包括我儿子)已是当今的科学泰斗。他10年前去世,但宝贵的头颅作了“永生”处理,这是他第一次复活。 七岁的孙子小勇笑嘻嘻地说:“佐藤伯伯,让我也去吧。” 我喝道:“不许胡闹!” …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关于金钱问题,有这样二个故事: 第一个是:齐国有一个想黄金想得入迷的人,有一天,他走到市上,看见一个柜台放着闪闪发光的黄金,高兴得忘乎所以,尽管有人守着柜台,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去抢了黄金就跑,结果给人抓住,扭送官府。当官的问:“你怎么敢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抢了黄金呢?”他老实地说:“我只见到黄金,没有见到人呀”!(《列子、说符》) 第二个是:王夷甫从来嘴里不讲“钱”,他的老婆故意要作弄他,用很多钱包围住他睡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并没有“遗传”他当数学教授的父亲,他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  相似文献   

16.
游乐园     
它是谁虎大王娶媳妇,森林王国派了一个合唱队,前去祝贺。这只动物合唱队在唱歌时,混进了一位没有资格当合唱队员的在里面滥竽充数(如图),虎大王发现后,非常生气。请你指出它是谁?(东春/供稿)这里有4幅图画,画中都有流水,水断而意连。请你根据这4幅画的含意,猜出4句成语。看图猜成语(赵忠智)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就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小明说…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科技日报》评出了1998年26件世界重大科技新闻,其中有2件是关于反物质的。6月2日探测反物质的阿尔法磁谱仪上天运行;9月欧洲核研究中心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反物质工厂。反物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反物质呢? 这要从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预言说起,他说,宇宙中每一种普通的物质粒子,都有其伴生物——一种与其对应的反粒子。例如,电子——反电子(又称正电子),质子——反质子等,它们两者质量相同而电荷相反。以  相似文献   

18.
由东亚思想库网络主办的“东亚共同体:前景与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4月21日在外交学院召开。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主持了开幕式,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东亚合作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先导,不仅深化了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和政  相似文献   

19.
陈壮叔 《科技潮》1999,(12):54-55
1996年曾爆出一条大新闻:德国科学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这是最简单的反物质:一个反电子绕着一个反质子旋转。别小看这区区9个微粒,它是德国核物理研究所15年努力的结果。不过严格说来,他们连一个反氢原子都没有看到!为何这样说呢?原来这些反原子是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形成的,且它们的诞生和消失皆在一瞬间。德国人所看到的,只是反氢原子"垂死"前发出的特征性信号罢了。两年之后,制造反物质的技术已日臻完善。最近欧洲核子研究所(CERN)的克拉斯教授宣称,他们已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反物质工厂。他说,1997年该厂每小时仅能生产9个反氢原子,而今已  相似文献   

20.
从零开始     
李斌 《科技潮》2000,(11):12-15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纳米是一个远比网络、基因更为陌生的科技新名词。今年,随着“纳米热”的兴起,人们更想一知究竟的是:纳米在中国发展如何?有何趋势?“眼睛”和“手指”的诞生历史上,最早提出分子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教授。他在1955年提出一种光辉的设想,即人类能够用宏观的机器制造比其体积更小的机器,而这个较小的机器可以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进行可以达到分子状态,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排列原子并制造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