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唐志超 《世界知识》2008,(14):40-42
海湾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和巴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油库。根据统计,六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的45%(其中沙特占约20%),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的1/4,日产原油近1650万桶。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已由2001年的20美确跃升至今年6月的140美刀桶。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也随之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岳杨 《世界知识》2012,(13):44-45
前不久,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联酋等六国领导人在利雅得召开会议,正式讨论了构建"海湾联盟"的问题,成员国一致同意进一步研究并落实沙特提出的"海湾联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3):8-9
温家宝访问海湾三国并出席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1月14日~19日,温家宝总理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访问沙特期间,温家宝与阿拉伯国王兼首相阿卜杜拉、王储兼副首相纳伊夫举行了会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应防止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双方表示支持有关国际决议,在中东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  相似文献   

4.
<正>【英】《中东》2014年7月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社会动荡中,海湾国家成为少有的经济亮点。在2010年~2013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沙特、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的年均实际GDP增长率达到5.6%,明显高于中东整体水平。六国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到世界的30%和23%,其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至2012年增长了近三倍,从12000美元升至  相似文献   

5.
唐凯 《世界博览》2013,(14):20-21
现任元首主动让位,为阿拉伯世界首例凭借雄厚财力和大胆改革,卡塔尔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造就了中东地区的"奇葩一朵"。在海湾国家,现任元首主动传位几乎从来发生过,或者等待国王去世后由王储接替,或者有人发动政变夺权。一些王储因此到死也未能继位,例如在沙特,现年89岁的国王阿卜杜勒仍大权在握,83岁的王储苏尔坦没等到继位就在2011年去世,78岁的纳伊夫顶替上来、继续等待。如今,这一传统被颇显"异端"的卡塔尔打破了。6月25日,61岁的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哈马德·阿勒萨尼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王位传给33岁的四儿子塔米姆。法新社称,哈马德的逊位在阿拉伯世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底,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举行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阿曼海湾6国石油部长会议。为了确保今后石油运输的安全,六国一致同意改变原来经由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输油的路线,今后将逐步经红海——曼得海峡或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输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1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23年年会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拉开帷幕。当日,沙特阿拉伯媒体援引该论坛中东北非负责人凯鲁兹的观点称,本届年会将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大放异彩的时刻。在随后五天的会期中,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代表团以创下历史纪录的强大阵容,在多场会谈中皆有亮眼表现。总体来看,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深刻改变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而多年的谋划与改革是助推其国际影响力日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国家     
以阿拉伯民族为主所组成的国家,都叫做阿拉伯国家。它们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由于这些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因此通常又称为阿拉伯世界。在亚洲西部有: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科威特,以及由波斯湾到红海沿岸一带的二十多个酋长国和苏丹国,如巴林群岛、卡塔尔、麦什哈特阿曼、阿曼和亚丁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再加上阿联,在地理上又有阿拉伯东方之称。阿拉伯东方的面积是  相似文献   

9.
攀件圆放: 埃及当地时间2006年2月2日晚7时30分,夜幕已经降临。1300多名主要来自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乘客在沙特的杜巴港登上“萨拉姆98”号客轮。“萨拉姆98”号客轮预计在次日凌晨3点钟左右抵达埃及塞法杰港。船上共载着1272名乘客和96名船员。乘客主要以埃及人为主,他们大部分是在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务工的人员。船出发后不久,这些旅客就开始睡觉,只等着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23,(2):12-13
2022年12月7~9日,应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本次出访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外界普遍称之为“三环峰会”。  相似文献   

11.
海湾的两难     
美国总统布什在中东马不停蹄,八天七国之行(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来去匆匆。虽然东道主对布什的来访在接待方面绞尽脑汁.有的元首接机,有的设沙漠盛宴.有的全城放假保驾。但不少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布什的这次访问还是充满疑虑。这次访问的主调被认为是落实去年11月在美国安那波利斯召开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趋势中,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它在缓和海湾局势、协调海湾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防务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加强。一年一度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轮流在各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首都召开,去年12月18日至21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了第10届会议。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的定义是从民族的角度确定下来的。凡是中近东和北非主要由阿拉伯民族所組成的国家,統称为“阿拉伯国家”。这些国家包括叙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也門、埃及、苏丹、利比亞、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亞;此外,还包括从波斯灣到紅海间沿海一帶的許多酋長国,如在巴林群島、阿曼、特魯西尔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和亞丁等地的酋長国。阿拉伯国家的全部面积約有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稍大,但人口仅八千万左右。  相似文献   

14.
海湾国家卡塔尔,人口不足30万,国土面积不到1.2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阿拉伯之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俨然一副中东"巨人"的模样.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后,卡塔尔是第一个对埃及示威者表示祝贺的国家;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成立后,卡塔尔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对其予以承认的国家,也是当时惟一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卡塔尔召回驻叙大使,无限期关闭驻叙使馆,甚至公开要求军事解决叙利亚危机……但另一方面,冒险性、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也使卡塔尔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4日,"北京大学中国—海湾战略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卡塔尔大学国际合作部长希萨·瓦赞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前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6.
田义升 《科技信息》2009,(14):316-317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六国之一。国土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国总人口80万(2005年),其中卡塔尔人口占30%,其余为外籍人口。自然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家闲置资金增加,政府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投资。繁荣的经济状况使得建筑业欣欣向荣,这为国际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也使卡塔尔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市场。众所周知,卡塔尔建筑市场为准高端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众多建筑商的关注带来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丁隆 《世界知识》2022,(8):49-51
<正>在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荡之际,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试图与海湾地区盟友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领导人通电话,孰料竟遭“拒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因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分量而受到西方国家关注。美国希望海湾阿拉伯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反俄联盟”,并扩大石油产量以稳住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飞冲天”的国际油价,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然而却碰了壁。  相似文献   

18.
2022年12月7~9日,应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阿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中海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本次出访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又一轮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5月25日,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巴林6国元首在阿联酋宣布了海湾地区第一个区域性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诞生。它反映了海湾6国联合自强的强烈愿望。目前它已成为维护海湾安全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风急云骤中诞生海湾6国有许多共同点,很久以来它们就酝酿成立一个联合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延搁下来。近几年,海湾地区战略地位日趋突出。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将其战略前沿向前推进了650公里,直接逼近海湾。其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形成钳形包围。美国为了抵制苏联的攻势,也极力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筹建  相似文献   

20.
余国庆 《世界知识》2023,(15):58-59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并于4月6日宣布正式恢复两国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后,在两国关系良性互动引领下,近些年业已出现在中东地区国家间的缓和趋势得到显著推进,该地区迎来新一波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的“和解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