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是,长期以来,教师的连篇累牍的分析主宰着阅读教学的课堂,年复一年,阅读教学或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或成了教师与少数学生扮演的"双簧",而多数学生却成了忠实的听众.这样的阅读教学实在是收效甚微.于是,教师为了提高"质量",便以大量的课外练习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虽能暂时奏效,但学生的阅读能力终究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潜能终究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阅读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也被称为讲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内化知识的过程,是完成中学语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着“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学”的弊端,所以收效甚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笔认为,教师应以引导、学习、参与的身份融入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以使学生有独特的阅读和思考、独特的体验和表述、独创的见解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个性化也多有涉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问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是说,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苏敏 《榆林科技》2007,(6):63-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于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不能不归咎于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不力,没有把语文课当作“例子”而授之以“渔”,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为抛砖引玉,本人不忌庸陋,浅谈一下在语文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应用能力,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在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及时获取商业信息显得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商务英语阅读水平是英语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即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商务英语“图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邢蕾 《科技信息》2010,(21):229-230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必要。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现状谈起,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列举了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就高职院校英语阅读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在考试转轮的碾压下,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不断萎缩,致使学生的文化积淀浅,语文功底差。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体验,再加上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造成学生无法体悟文本所反映的喜怒哀乐之情。想要较好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让阅读渗透生活,另一方面是让生活走进阅读。本文试着提出“创设课堂阅读的生活情景”,“整合课堂阅读的生活化资源”,“构建多维的课外阅读模式”等三个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改善目前阅读教学之现状。  相似文献   

11.
邱钓谋 《海峡科学》2006,(9):144-145
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说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同学急功近利,他们一头扎进应试教学的大海,在阅读教材中刻意搜寻“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憋足了劲儿找训练“能力点”,结果呢,阅读教材被肢勰得“千疮百孔”,而阅读教学自然显得支离破碎。怎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呢?吕叔湘先生说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首先需要大量的阅读。“一学期读它80-100万字不多。”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作用谈得更为直接,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中了。  相似文献   

12.
解构式阅读概念的提出,源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构式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视学生的不同程度分为“3C”阅读法和“5C”阅读法。解构式阅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种多视角,多纬度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敏锐性和独立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琦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8-15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阅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珍视”二字分量很重,即珍惜重视;“独特”即独有的,特别的,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新课标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精神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208-209
学习风格是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语言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对阅读教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以往的研究表明: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选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对阅读教学方式和阅读材料的偏好,力求为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阅读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阅读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先知结构”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阅读理解过程的传统看法,对外语或第二语言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先知结构”理论,并探讨其在外语或第二语言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中国学英语学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永 《科技知识动漫》2009,(22):125-125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又一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走出“三个误区”,明确“五个目标”,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