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顺层滑坡问题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重庆万利高速公路K31含煤顺层岩质滑坡的治理工程实例,通过前期预加固抗滑桩治理工程的介绍,结合开挖后滑坡变形原因分析,对该段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然后准确判断该滑坡的病害性质、滑坡机理,最后制定了双排抗滑桩和部分坡体刷方永久根治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崇遵高速公路新街子滑坡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街子滑坡是目前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中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体积约700万m~3,复活部分170万m~3,存在三层滑面,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勘察难度极大。勘察中采用了地质调绘及钻探、物探及声波测试、平硐及竖井、钻孔测斜、岩土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勘察过程中对各种勘察手段的选择,并对勘察结论及推荐的处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肖旭 《科技信息》2007,(23):137-137,143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滑坡的稳定性研究、治理及边坡的长期稳定对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和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滑坡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并与某省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具体滑坡治理工程相结合,提出了加固治理策略,结果证明加固治理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赵文辉 《广东科技》2014,(12):94-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增多。由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使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中,滑坡成为威胁其正常使用的最主要地质灾害,也成为高速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以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以下简称宜巴高速)三里花滑坡为例,通过对其程地质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及滑坡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所修建的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中,出现了许多高路堑边坡的滑坍。正确地评价其稳定性,分析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何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这对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节省投资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云南水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处路堑滑坡,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及施工进度,现以水麻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K117+960~K118+120段滑坡处治为例,分析其滑坡的原因及处治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辉 《贵州科学》2007,25(Z1):273-278
本文介绍了贵州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见的滑坡类型、主要特征及形成条件,并系统总结了公路滑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由于线路不可避免的穿越老滑坡体,路基及隧道挖方削弱了边坡的稳定性,造成老滑坡体复活,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同时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以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滑坡为例,分析了老滑坡变形机理及复活原因,并基于GEO-SLOPE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衡阳至邵阳高速公路两侧的黄土滑坡为例,论述了山区公路建设中滑坡的危害性及经济损失,分析了该公路沿线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惠兴高速公路镇宁至兴仁段地质条件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施工不当极易引发生顺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本文以其中的一个古滑坡治理为例进行技术探讨。介绍了工程概况及滑坡区域基本工程地质条件,并详细进行古滑坡基本特征的地质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滑坡整治设计。实践证明本工程的"三坡"咨询设计及古滑坡治理是成功的,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及初次勘察、设计、施工的分析,说明了该公路滑坡事故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公路滑坡形成的部分机理和工程建设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德  宁伟男  王振 《科技信息》2011,(29):I0371-I0372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滑坡工程对公路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其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来模拟分析滑坡工程稳定性,并据此提出合理、经济的防护治理措施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河南省内一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sufer、ansys和FLAC-3D三维仿真模拟分析了其滑塌过程及形态,为同类型滑坡的勘察与分析评价提供了参考示例。  相似文献   

12.
刘铸 《科技信息》2009,(23):I0304-I0304,I030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公路畅通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然而,每到雨季来临,这些地区的公路和桥梁水毁以及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就一直都是公路交通的最大自然灾害。据近年来普查统计,因水毁造成的县乡公路经济损失达亿元左右。因此,分析县乡村公路水毁造成的原因与类型,因地制宜地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及其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因素及外力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景观首次确定由三期山崩体组成,其中不同期次山崩形成各自特色的旅游景观,反映出山崩地质作用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在开发利用山崩景观的同时,应从水环境、景区植被及协调开发与规划等方面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维持翠华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古滑坡复活的工程地质要素分析,建立古滑坡复活成因机制评价基本思路。以甘肃罗峪沟古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数值模拟手段,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罗裕沟古滑坡的成因机制,其孕灾模式如下:坡体前缘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后缘拉应力集中,加剧裂隙节理扩张→强降雨水入渗,导致土体自重速增→触发古滑坡失稳。同时,利用雪橇模型对古滑坡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滑体的运动速度最大达到11. 56 m/s。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得到其在自重+地表荷载和自重+地表荷载+暴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位移图、应力应变等灾害特征,这些研究可为西北地区类似古滑坡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滑坡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因修建厂房开挖山体形成陡坡,在暴雨作用下,表层松动岩体沿下覆泥岩顶面产生整体高位滑坡,威胁下方厂房及工人生命安全。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表明,滑坡边界条件及坡体地裂缝展布受早期构造结构面控制,通过地质力学分析该滑坡侧缘、底面边界分别受两组剪性结构面、一组张性结构面和层面控制。滑坡表面宏观变形迹象明显,通过野外定性判断和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暴雨、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清除表层松动岩体辅以地表截排水的治理建议。采用的地表变形迹象与结构面地质力学配套分析方法,对于确定类似岩石滑坡边界条件、成因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边坡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及该区域边坡工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筑一套边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风险等级评定依据、风险防控措施和串联各步骤的计算方法;依托MATLAB语言环境开发出集成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权重向量计算、风险分级计算统计与风险分级结果查看等4个界面的边坡风险分级软件RCSlope,并将其应用到沈海复线高速公路福鼎至柘荣段41例路堑高边坡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防控预案的制定.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及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区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分析了六盘山镇幅内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断裂构造、河流与公路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点分布频数这一指标来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触发滑坡控制参数的权重大小。在GIS环境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占12.43%;中易发区,占20.14%;低易发区,占42.98%;非易发区,占24.46%。此外,结果还表明:(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滑坡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滑坡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滑坡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工程地质岩组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软弱的泥岩岩组易滑地层区域内,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滑坡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正确认识黄土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对于开展滑坡灾害风险评价、预测预警、工程治理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保障黄土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解决滑坡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本文在对甘肃省东乡县陈家下坪山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面调查、钻探和探槽等多种手段,结合区域环境详细研究滑坡发育的特征,阐明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水文地质、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滑坡的影响。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评价了下坪山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下坪山滑坡为老滑坡整体复活,属于中型黄土—泥岩滑坡,其运动特征为间隙性下错的牵引式低速滑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该滑坡稳定性的敏感因素;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受裂缝大量发育的影响,局部有发生滑动的可能性,但未来环境变化会导致滑坡整体滑移失稳的可能性大;依据滑体原始冲沟为界将下坪山滑坡分为东西两块,西侧整体稳定性好于东侧,东西两处滑坡块体在遇暴雨或地震沿现有滑面发生再次滑动的可能性较大。在西北内陆暖湿化的大背景下,该区黄土老滑坡存在复活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