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7,2(Z1):96
<正> 1956年11月13—19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了蒙、中、苏三国历史学家合作编写三卷本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8人:蒙古方面9人,苏联方面6人,中国方面3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蒙古史研究室主任翁独健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儒林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邵循正教授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湯玮 《科学通报》1958,3(24):759-759
水利科学技术交流会議第二次会議于1958年12月5日—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是中苏兩国联合召开的,并有朝鲜及蒙古的代表团参加。苏联政府派遣了以A. H. 阿斯科欽斯基院士为首的代表团,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吳世仁为首的代表团,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道尔  相似文献   

3.
66年前,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当时侵占中国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地区和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暴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由于种种原因,诺门罕之战的史料披露甚少,许多真相蒙在鼓里。近来,俄罗斯资料解密,日军参战人员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回忆录,人们才对这场血战有了更多的了解。表面上,诺门罕之战的起因是所谓的“满蒙”边界问题。1924年前,内蒙外蒙均属中国领土,外蒙属喀尔喀部落,内蒙属巴尔虎部落,双方边界的某些地段未划清。其…  相似文献   

4.
野人之谜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传说:中国的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山的耶提(雪人)、蒙古的阿尔玛斯、西伯利亚的丘丘纳、非洲  相似文献   

5.
郑晋桐 《科学之友》2004,(12):38-40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先生近日纰漏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揭开了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4—13日苏联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科学技术会議,討論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和各种射线在国民經济上和科学上的利用問題。参加会議的有三千多人。阿尔巴尼亚、英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印度、中国、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波兰、罗馬尼亚、美国、法国、捷克、南斯拉夫都派了科学家出席会議。在全体大会和15个小組会上宣讀的論文有400多篇。  相似文献   

7.
李冀 《科学之友》2004,(12):35-36
2004年10月4日,一条“日蒙联合考古队将成吉思汗陵墓所在位置,锁定在距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约241.4km的阿夫拉加市达尔根哈安村附近“的消息一经公布,就被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那么,成吉思汗陵墓真的近在咫尺了吗?近日,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权威人士、71岁的南京大学教授陈得芝先生指出,日蒙考古队其实不过在“炒冷饭”。  相似文献   

8.
沙槎云 《科学通报》1964,9(7):648-648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于1964午3月10—17日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农林害虫生物防除会议,出席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7人,还特邀了湖北省有关专家5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26篇,其中天敌昆虫方面88篇,昆虫病原方面38篇。会上,刘崇乐教授作了“廿年来昆虫病理学三大进展”、高尚蔭教授作了“昆虫病毒研究进展”、曹诒孙教授作了“家蚕的僵病、卒倒病与害虫  相似文献   

9.
《自然杂志》2016,(4):232
<正>兰州大学环境考古研究团队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研究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史前文化演化、人群流动、东西方交流、农业起源和传播,以及史前人-环境相互作用,现已发展成"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研究中心",由董广辉教授担任主任。中心有教授、副教授6人(含院士1人),在读研究生10余人。研究团队已发表SCI、SSCI和AHCI论文近百篇,包括第一作者单位的《Science》论文3篇、《PNAS》论文1篇,部分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中国高  相似文献   

10.
<正>最新一期"上海科普大讲坛"邀请到当今世界顶尖的神经科学研究专家,请他们解读正在启动和实施中的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人脑研究计划,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正是在这次会上首次提到了中国的脑科学计划。三位受邀演讲的神经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特聘教授、神经科学学科主任威廉·莫布里和洛桑理工学院欧利弗教授。本刊受邀刊发此次上海科普大讲坛的内容,其中浦慕明先生的文稿已经本人审定;另两位报告人的文稿未经本人审阅。另外文中涉及的标题均为编者所加。——编者  相似文献   

11.
施成熙 《科学通报》1958,3(2):59-59
一会议概况第三届全苏水文会议已于1957年10月在列宁格勒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除苏联水文学家、工程师和专家外,尚有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波兰、民主德国、中国和蒙古等国代表共1,229人,在会上宣读有关陆地水文的论文共434篇,其中包括中国的8篇。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国外共有十余支考古队近年来过蒙古。如在韩国“亚洲研究中心”资助下,蒙古国立大学考古研究所每年与该中心进行野外考古研究。2002年在肯特省和东方省考察时,韩蒙考古队在东方省呼伦贝尔县一下子找到了12~15世纪的坟墓100-130座。经考证,这是从未发现过的墓地。  相似文献   

13.
任毓骏 《科学之友》2004,(12):44-45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2年8月17日报道说,蒙古民众奔走相告,成吉思汗再度显灵,使相传多少年来一直保护成吉思汗墓穴不被人发现的一道咒语发挥威力,让一个声称已找到成吉思汗墓地的美国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  相似文献   

14.
1979年1月,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小组召开第四次冬季氟化学会议。应本届会议主席狄玛托(D.D.DesMarteau)教授的邀请,我国,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黄维垣同志为首的中国氟化学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化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美国化学会所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0人,除美国外,还有英国、法国、中国、波兰、苏联、捷克、加拿大、南斯拉夫、西德、  相似文献   

15.
金怡濂,江苏常州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金怡濂1929年9月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他曾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当选过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受聘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花钱买不来高技术2003年2月28日,一个激动人…  相似文献   

16.
安成邦  陈发虎 《科学通报》2005,50(15):1653-1653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全球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蒙古、中亚五国的广大内陆干旱区,因受中高纬西风环流和低纬亚洲季风环流的交互影响,频繁的地表覆盖/景观变化和强烈的沙尘暴活动,该区域已经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影响的研究重点.继2001年中国兰州会议和2003年德国柏林会议之后,第3届“亚洲中部环境变化国际学术会议(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entral Asia)”于2005年5月24-27日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会议得到国际有关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6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我国有9位学者出席了该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孔乡 《科学通报》1957,2(22):702-702
由我国农业部主持的中国稻作科学技术会议,于10月7日至12日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交流稻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除我国稻作专家、教授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外,还有苏联、朝鲜、越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贾醉公 《科学通报》1958,3(8):255-255
中国土壤学会召开的全国水稻土学术討論会于2月26日—3月3日在长沙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四川、貴州、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的土壤科学工作者50余人。在开幕式上,中国土壤学会学术委員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侯光炯教授致了开幕詞。他强調指出:为了实現全国农業發展綱要40条,迅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对水稻土进行全面而深入  相似文献   

19.
藏原羚和蒙古原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羚羊大都长得体形优美,它们属羚羊亚科是羊的远亲。中国的几种羚羊———藏原羚、普氏原羚和鹅喉羚都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只有蒙古原羚是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中国的特有野生动物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以及鹅喉羚可以说是青藏高原上有蹄类动物中的“芭蕾舞者”:当它们回眸凝顾之时,高高昂起的修颈好像天鹅优雅美丽的长颈弯曲有致,造型美丽;它们的四肢细长、挺拔,小小的蹄子仿佛是芭蕾舞者那踮起的足尖,奔跑时踢尘如烟,好似冰上芭蕾舞迅捷、轻盈;踱步草原之时它们的步态娴静、舒展如湖旁翩翩戏水的天鹅。雄羊头上的镰刀状的角也是上苍慷慨的…  相似文献   

20.
1981年5月号日本《自然杂志》曾以黑体字标题刊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人首先发现超高速兴奋传导——在对虾巨大纤维上的发现》的文章。作者渡边教授是日本著名神经生理学家,现为日本的生理学研究所神经细胞生理研究室主任。作者高度评价了我国生理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