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23):30-31
一、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 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是由1.9亿年前的沙丘演变而成的。在不到200平方米的山间缝隙中,血红的砂岩如海浪翻腾,刚和柔的奇妙结合令人叹为观止。顺着砂岩的纹路触摸着精致的波浪痕迹,仿佛还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24):F0002-F0002
<正>弗米利恩崖荒野地区的砂岩结构被称为"石浪",是由1.9亿年前的沙丘演变而成。这些沙丘层层累积,与钙盐沉积物结合后形成垂直和水平岩石层。但是,要想进入这里,需要有特殊许可证,并且由土地管理局会提供地图和指引。弗米利恩崖荒野地区的"石浪"美景是一种超现实体验,因为其与地球地貌完全不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拍出各种看似不可能的照片。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大自然的创造力常常令人叹为观止,比如风蚀,天长日久,风蚀的力量会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可谓鬼斧神工。1.波浪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帕利亚峡谷朱红悬崖的那些颜色鲜艳的沙岩构造,就是这种自然力的杰作。这些岩石原来位于地下,后来水顺着上面一条破裂的山脊流入这些岩石的内部,导致被风卷起的沙粒开始雕刻这条山脊,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地质勘探局不久前发布了彩色地球卫星图片。这些迷幻的卫星图片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卫星拍摄了地球各个角落,包括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天然彩色岩石构造,还有热带河流入海口处,碧绿的河水流经绿地的美景。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5,(21):55
在尼日尔中部古老的商旅小镇阿加德兹以北不远的地方,延伸着一片炭灰色高地,它从撒哈拉大沙漠冒出来,就像漂浮在奶油海洋中的一叶装满煤炭的小舟。这叶“小舟”就是阿伊尔高地。阿伊尔的山峰和高原历经漫长岁月的雕琢逐渐成形,由一系列种类复杂的岩石混合而成,包括岩浆环状岩墙、花岗质侵入岩、古生代砂岩和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2,(8):42-45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在形成拉斯塔高原的大片红色火山石灰华上开凿而成的,是12和13 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最为有名的是圣·乔治教堂,就如雕塑一般是从一块岩石上挖建并掏空出来的.整块巨型岩石被雕凿成正十字形.平面在屋顶上也雕刻国一个巨大在十字架.这座教堂坐落在一个很深在...  相似文献   

7.
<正>站在拉珂尼兹宾馆背倚的琵拉沙丘,向下俯瞰费拉角,此刻正沐浴在一片绚烂的温暖阳光中。在它脚下是延伸着阿尔金岩石礁的热带海滩和青波绿浪。优雅景致带来令人惊艳的愉悦感,尤其这里处处体现出纯天然的味道,仿佛自己伫立在了世界的尽头。难怪这座宾馆的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历史大约有45亿年,而存留到今天的最古老岩石大约可以追溯到40亿年前。在岩石记录出现后不久,生命似乎就开始留下存在的痕迹。而今科学家在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中找到了最早的生命证据,科学家描述了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纤维状化石痕迹,指出这些在35亿年前的微生物能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格陵兰岛发现了一组可以追溯到约3 7亿年前的岩石,内部含有可能是叠层石——由蓝细菌等微生物黏结堆砌而成的结构。一些科学家宣称,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0,(7):36-36
敦煌鸣沙山。驰名中外的敦煌鸣沙山位于敦煌市东南5千米处的沙漠边缘,又名“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横亘,由粒状黄色沙粒堆积而成。最高峰海拔1758米,高出敦煌城620米。大沙山北麓的鸣沙山,为海拔高度1240米的沙丘。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地质勘探局不久前发布了彩色地球卫星图片。这些迷幻的卫星图片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卫星拍摄了地球各个角落,包括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天然彩色岩石构造,还有热带河流入海口处,碧绿的河水流经绿地的美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共同发射的美国陆地卫星5号、7号和8号3颗专业观测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它们进行了实时无云覆盖拍摄。陆地7号和8号卫星的最新3D拍摄技术能让人们从任意角度观察不断变化的地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7):35-35
在全球范围内,有30多个地方存在沙丘“鸣沙”现象。这一奇怪现象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们感到迷惑不解,也激起了大批探险家和游客的猎奇欲望。“鸣沙”形成的场合很多。当沙丘出现沙崩时,就有可能会发出一种响亮而单调的声音,这种声音有的可能会持续数分钟,1600米外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0):64-65
塔中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在构造沉积演化与碳酸盐岩台地建造过程中,发育了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志留-石炭系碎屑岩储集体,并构成10套有效储盖组合,同时,塔中隆起为证实生烃坳陷所环抱,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寻找大油气田的重要领域.自1989年塔中1井寒武系白云岩获高产油气流以来,先后率先发现了我国大漠腹地石炭系砂岩油田--塔中4油田、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塔中Ⅰ号礁滩复合体凝析气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3,(8):30-31
日前,法国科学家成功模拟了“沙丘乐”现象,揭开了困扰科学家十几个世纪的沙丘会“唱歌”之谜。“沙丘乐”是在茫茫大漠中时而出现的一种浓重、悠长、和谐、震耳欲聋的声音,最早记载于中国8世纪的古书中。此后,马可·波罗及达尔文等探险家对此也多有描述。全世界共有31处可以听到“沙丘乐”的景点  相似文献   

14.
<正>土卫六表面覆盖了众多沙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认为,这些沙丘可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而目前,最清晰的雷达图像显示,当土卫六的轨道受到太阳影响发生摆动时,土卫六表面的风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沙丘的形状。轨道摆动将  相似文献   

15.
去年,完成了一趟非洲之旅,走了将近万里路途,访问了许多国家,当然最使人难忘的还算是那段撒哈拉沙漠之旅。撒哈拉沙漠的景观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地面很平坦坚实,车辆可以直驶;有时,沙丘被风吹成波浪状,看起来像一片汪洋火海。沿途常有牧民牵着一队队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都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和其他行星撞击后形成的,但是对地球和月球岩石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那么,月球在化学性质上为何跟地球如此相似呢?对月球岩石成分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成分,这个分析可能会助于解开月球形成之谜。以前的假设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时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从侧面撞击。这颗撞碎的行星由此形成的大部分残骸和部分来自地球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围绕着地球的圆盘,这个圆盘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很多证据都支持这个假设,当时形成的月球温度很高,使轻元素和水沸腾  相似文献   

17.
位于开罗以南671公里的尼罗河岸边,这里曾是古埃及新王国的都城。卢克索古迹遍布,在国王谷里,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在众多陵墓中,有一处陵墓最令人心驰神往,那就是埃及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陵寝。  相似文献   

18.
GeoSed是针对薄互储层沉积和储层分布预测研发的软件系统,软件遵循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设计,包括工区与数据管理、合成记录、测井相分析、地震沉积分析和地质成图5个子系统29个功能模块,具备等时格架建立、沉积特征加强、薄层沉积分析、沉积体系分析和配套功能五大技术系列,形成了"逐级标定、井震匹配、动态分析、目标评价"一体化方...  相似文献   

19.
刘畅 《科学大观园》2005,(22):65-65
谜一样的小河墓地在不断的自然风积和构筑墓葬时的人工堆沙过程中,沙山越积越高,高出地表7米多,整个墓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墓地南区的墓葬分为五层,底层建在原生沙丘上,其他四层墓葬都建构在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积形成的沙层中。  相似文献   

20.
丹霞地貌的概念自创立之初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误解目前甚有扩大化的明显趋势。文章通过文献和野外调研,追溯了丹霞地貌的缘起,梳理了它的内涵,得出如下认识:(1)丹霞山地形,起初为描述红层即丹霞层(后称丹霞组)而总结出来的颜色+地形特征的地层单位野外识别标志,属地层学范畴;后因地貌奇观等观赏价值才转为地貌学研究的范畴;引起歧义的关键所在是修饰地貌的“丹霞”二字被误解为红色或红黄色的形象。它实为广东丹霞山一带山地的名称,即丹霞地貌是“丹霞山式地貌”的简称。(2)该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具顶平、身陡、麓缓的显著特征,其成因条件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厚层的红色碎屑岩,且含有可溶钙质胶结物和砾石;二是岩层产状近水平,且发育两组高角度相交的近乎直立的构造节理;三是形成时代较新,仍处于发育的壮年期。(3)红黄色砂岩中的雕岩谷(如陕北延安雕岩谷和美国羚羊谷)以及褶皱倾斜互层岩石中的彩丘(如张掖彩丘和秘鲁彩虹山)的成因和形貌特征与丹霞地貌迥异,即使侵蚀继续进行,也不可能发育成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地貌的概念应回归到1983年《地质辞典》的定义,切不可继续张冠李戴,失去科学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