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九岩 《科技资讯》2006,(19):202-202
财政标部于2000年底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制度》针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借鉴第36号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1号准则公告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对所有不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不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也纳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并具体列示了这三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参考性条件。在这些资产减值准备中,大部分是其对资产的唯一减项,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为了正确核算和反映固定资产项目,发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作用,有必要剖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2.
王志敏 《科技信息》2011,(10):I0369-I0369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新会计准则在准确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但是新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规定,很可能促使资产减值会计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管理者可能少提或不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而加大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以此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跌价准备又是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存货跌价准备的实务处理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拟对存货跌价准备核算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岚 《科技信息》2008,(5):255-25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企业应于会计期限期末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认是否计提减值勤准备。而减值测试的关键在于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的财富驱动力由实物资产转向非物质资产,其中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根据"资源基础论",商誉作为一种战略无形资产,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容易发生减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形成商誉的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一并不陌生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发布的资产减值准则本身与税法在核算方法,计提口径、计提比例、核销程序等方面依然存在差异,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对差异形成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新准则只允许采用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业务处理。同时,资产减值准则与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紧密的联系,如唯一能税前抵扣的坏账准备,通过其与税法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行纳税筹划,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阐述了新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减值的会计处理步骤、减值规定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新准则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尹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10-212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一般资产,将金融资产减值单独规范,规定了金融资产减值确认的客观证据、计提准备的范围等。本文就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及其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对金融资产减值处理的难点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问题一直被上市公司及信息使用者所关注。通过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就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及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介绍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针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与否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不转回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应该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都予以转回的观点及2种避免利润操纵的转回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就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从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对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惯例和证监委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管要求进行探讨与叙述,分析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税负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是,税法仅对坏帐准备的计提作了规定,而没有对其他七项减值准备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使得计提准备金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主要研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完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给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以及针对措施,从企业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角度,对如何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信贷资产质量评估方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计提“八项准备”,尽管如此,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做好资产评估,合理确定核算“八项准备”的损益帐户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在论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会计刺度和准则的进行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目的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在介绍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并就如何杜绝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科技信息》2006,(4):158-159
目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已引起各方面普遍关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已经由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扩大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共八项资产,但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并不完善,企业利用新制度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本文拟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出发,来探讨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并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计提“八项准备”,尽管如此,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做好资产评估,合理确定核算“八项准备”的损益帐户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应计提的八大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程序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希望籍此可以降低企业盈余操控空间,提高资产稳健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以2002年、2005年和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新准则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稳健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