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昕  高艳洁 《松辽学刊》2004,25(4):48-49
对吉林省四平市刘房子膨润土进行了化学品质分析,提出了用其制备活性白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产品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 油脂脱色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等。对于食用植物油脂的脱色,工业广泛采用吸附法,此法常用活性白土、活性炭作吸附剂,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压力、时间和混合条件下对油脂进行吸附脱色。活性炭的吸附力强,脱色效果好,但由于它的价值昴贵,且吸油率高,在油脂脱色工程中很少单独使用活性炭。活性白土对油脂中的色素和胶态物质有较强的吸附力,食用油脂精炼目前普遍采用活性白土作脱色吸附剂。但是,经活性白土脱色后的油脂中,产生了许多含醛基的物质,能闻出一股醛腥味来,且有过氧化值升高的现象。对脱色油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活性白土作吸  相似文献   

3.
信息博览     
高效脱色吸附剂高效脱色吸附剂是信阳易林工业粘土厂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活性白土,该项目利用膨润土水解的特性,采用直接活化法,按水、土、酸加料顺序,控制温度和铝离子的析出,通过离子交换和加酸技术,以氢离子取代钙离子和镁离子,显著提高了活性度,同传统产品相比,具有高脱色、高吸附的特点,并通过了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测试和河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查新,其技术指标高于产品标准,在国内同类文献中未有该产品技术指标的相同报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多家油脂加工企业应用反映良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信阳市科委陈宝鸡…  相似文献   

4.
有机膨润土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有机胺、季铵盐等有机插层剂对不同膨润土进行有机化处理 ,制备了系列有机膨润土 ,并利用FT -IR ,XRD和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FT -IR证明有机插层剂已进入膨润土的层间 ;XRD数据表明膨润土的层间距由 1 .48nm增大至 1 .76~ 4.0 6nm .结果表明选择高交换容量的钠基膨润土和长链季铵盐插层剂 ,可制备层间距增加明显的有机膨润土  相似文献   

5.
改性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晶晶 《松辽学刊》2004,25(3):62-64
利用有机高分子改变彭润土端面带有的正电荷为负电荷,从而使膨润土的端面和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增大了膨润土所带的负电荷总量和表面积.同时,研究了提高吸附重金属离子(Hg^2 、Cr^6 、CO^2 )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膨润土端比未改性的膨润土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提高近20个百分点,利用X射线图证明膨润土端面改性是成功的,并解释了改性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提高的原因,利用改性的办法可能进一步扩大膨润土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华  陈毅  侯炼 《河南科技》2015,(1):124-126
传统的高密度钻井液采用膨润土来配制,高温下膨润土含量过高会过度分散,导致钻井液黏度和切力增大,膨润土含量过低会导致膨润土聚集,破坏钻井液稳定性,导致加重剂沉降,引发钻井事故。本文通过室内研究,建立了一套抗高温无黏土相甲酸盐钻开液体系,该体系具有黏度切力适中、高温稳定、抗污染能力强,有良好的抑制性等特点,酸化完井后渗透率恢复值可达94%,储层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钠基膨润土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了以酸性膨润土为原料,用离子交换法制备钠基膨润土的新工艺,探索了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较高纯度钠基膨润土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DLVO理论对不同pH值条件下膨润土接触方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在蒙脱石底面零电点附近,膨润土主要以底面-底面及底面-端面接触为主,其湿法提纯产物纯度最低;在蒙脱石端面零电点附近,膨润土以底面-端面、端面-端面接触为主,其湿法提纯产物纯度居中;当pH值高于蒙脱石端面零电点时,膨润土在分散介质中不易凝聚,提纯产物纯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插层复合用有机膨润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手段表征有机膨润土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剂能够降低钠基膨润土的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提取姜黄粉中的姜黄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采取逆向思维,将活性白土用于姜黄色素脱油脂进行提纯,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用于分析姜黄素的含量.实验表明:用丙酮提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94.57%.丙酮提取液流经活性白土层析柱后,测得活性白土对姜黄素的吸附容量为7.34%,分别采用碱性水、碱性乙醇、碱性丙酮洗脱被吸附的姜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吸附和洗脱条件.最终可得到高纯度、不吸潮的精制姜黄素产品.实验结果显示,色素的产率为2.36%,产品纯度为94.29%,色素总收率达80.7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桩周土层性质差异较大的两个试验区的4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不同桩端土注浆前后对桩基础承载力、沉降、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承载力分别提高5 000kN、2 000kN;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阻力分别增长205.71%、182.25%;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附近约7倍、9倍桩径长度的桩侧摩阻力得到增强;密实圆砾土桩端注浆前后桩基础承载特性发生改变,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前后其摩擦桩承载性状不变。桩端土强度增强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桩端阻力增加对桩侧摩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土基土非线性流变特性与模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典型地基土,即深黄色粉质粘土与浅紫色粉质粘土进行室内单剪蠕变试验研究,发现当应力水平大于屈服极限时,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蠕变特性;并对两种粘性土进行非线性流变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两种粘性土建立了统一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140℃,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使L-丙交酯开环与凹凸棒石黏土(AT)表面上的(Si-OH)发生反应,生成的低分子量聚乳酸接枝到经过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上,然后将接枝凹凸棒石黏土与聚乳酸(PLA)景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LA/PBS/凹凸棒石黏土(AT)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力学性能测试及维卡软化测试仪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袁征.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的最佳加入量为1.5%;PBS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PLA的韧性,当加入量为25%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聚苯乙烯磺酸(PSSA)为掺杂剂,插层原位聚合制得水分散性聚苯胺(PANI)/蒙脱土(MMT)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变温电导率.结果表明,蒙脱土以剥离的片层结构存在于聚苯胺基体中,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较稳定的变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某地区沙三下亚段浊积岩、三角洲沉积体时空展布复杂,大量分布的灰质泥岩对沉积体系空间描述造成了影响。为更好地对该类沉积体系进行研究,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XRF(X-ray fluorescence)元素测试等资料,从沙三下亚段富灰质泥岩岩石类型分析入手,对不同尺度灰质泥岩岩石学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不同的岩石类型组合并建立了测井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深灰色灰质泥岩具有低GR(自然伽马)中AC(声波时差)特征,砂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呈现高GR、高AC特征。砂质泥岩的GR均值大于深灰色泥岩,而声波时差值则偏低。研究区岩石划分为灰质泥岩—砂岩型、泥岩—砂岩型、灰质泥岩—泥岩型、灰质泥岩—砾岩型四种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系列恒定应变率的单轴压缩试验,对高岭土的年代效用和粘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观察到了未掺水泥的高岭土的显著的蠕变变形.经过恒定载荷作用一定时间后重新以恒定应变速率加载时,掺水泥的高岭土在较大的应力范围内有很陡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实验发现,通过掺水泥,高岭土的湿陷和蠕变变形明显降低.未掺水泥和掺水泥的高岭土,屈服后的e-log(σ′ν)关系为线性关系,且与饱和期和/或养护时的应力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粉质粘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及温度分布特性,采用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仪及低温试验箱,对兰州粉质粘土进行了室内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试验土样采用人工制备兰州黄土,液限33.0%、塑限19.5%。试样直径为10cm、高度21cm;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4%、18.1%、24.6%,干密度分别为1.27g/cm3、1.40g/cm3、1.53g/cm3,不同温度差为7℃、9℃、11℃。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7组试验工作,测试了试样在封闭系统中单向冻结水分迁移及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一定范围内侧壁存在裂缝,裂缝处存在冰透镜体。冻结温度差对试样冻结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温度差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但就含冰(水)量峰值而言,温度差较小时峰值较大。干密度较小时水分迁移量较明显,含冰(水)量峰值较大。当初始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迁移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以商州二龙山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剖面为例,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商州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表明粒度<5um的粘粒级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中差异最大,S1古土壤达30.39%,而L1黄土仅为24.7%;S1古土壤中大量出现铁质粘粒胶膜并呈流胶状,结构密实;L1黄土粘粒胶结物含量较少,土质疏松.得出了商州晚更新世S1古土壤形成于湿热的森林环境,L1黄土形成于凉偏湿的草原环境,S0黑垆土形成于湿温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通过RBF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评价泥页岩TOC和S1的可行性.利用RBF神经网络法和ΔlgR法对L69井TOC做测井评价并进行对比,二者建模结果中实测值与计算值R2分别为0.73和0.7,前者略优于后者,当声波或电阻曲线与TOC为非线性关系时表现尤为突出;利用RBF神经网络法对L69井S1进行测井评价,其建模结果中实测值与计算值R2为0.73,精度较高,成功实现了对泥页岩中S1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法对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包括含油非均质性)的测井评价可行性和模型精度均较高,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