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微课在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文从微课在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期促进微课对教育教学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是我国互联网+概念在教育领域得以运用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学中,微课由于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较低的制作成本、课时短小却包含大量内容、声音动画视频融为一体的特点,提升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效果,故此,高职院校中每位教师积极推进微课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批依托信息技术而衍生出来的教学资源随之出现,如微课等,微课教学模式自身所具备的整合零散化资源的优势使得其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通过该文探究了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同时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加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来实现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从而来进一步探索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结构的最优化,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该文试图基于微课来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遵循教育生态学的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的思政教育的弊端在于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而英语教学过于关注基础的语言知识,缺乏人文教育。结合思政教育的英语教学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而医科院校的思政教育可以结合医学人文知识,发掘医学英语和英语专业课文中的思政题材。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6.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即微课能为高中英语教学开拓新思路,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展示和聚焦作用,微课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基于此,探讨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即微课要与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优化结合,微课要为课堂语言交流提供载体,微课前瞻性设计要为英语学习提供语料。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前的教育教学在多元化文化浪潮下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很多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在逐渐地朝着综合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交流必要的一项语言技能。因此当代大学生教育必须将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并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就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来看,错误思想理念和教学误区的存在,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不仅和当前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有关系,同时也是缺乏多元化的文化教学所致,为此,对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性科目之一,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是典型的语言类学科,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的基本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考核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英语听说教学都是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应在英语听说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营造具有系统性、交互性、立体化特征的虚拟教学环境,开展虚拟仿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最大。微课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微课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并且调配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怎么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应该成为高校英语教师关心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催生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平台互动"的教学理念,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微模式,覆盖微目标、微课程、微班级、微语料、微课堂、微考核、微竞赛以及微生活等模块,为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贯彻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下,丰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新课改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该文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对中国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精髓进行了简要阐述,最终提出将中国传统语言教学法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中,希望对学生掌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该文在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微课的特点及优势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如何合理整合微课资源并设计出了微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从而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交际语言教学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交际行为下的英汉语言对比教学,体育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体育英语师资建设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培养专业知识、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一个体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以突破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从而提高体育英语特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熊美璐 《甘肃科技》2016,(12):61-62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其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约束性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将微课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对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师专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长期存在的学科地位没能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内容和方法与教学实际操作方法脱节,与中学英语学科内容、目标、方法等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课内讲授轻实地见习,以及未能确立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等实践训练课程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的弊端,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构想:即英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课、英语教学实践课和英语教学理论选修提高课,意在加强师专的师范性,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为中学输送合格的一线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微课从属于新媒体技术,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在新媒体技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很多人紧随时代的脚步,将科学技术合理地与教学以及学习过程融合,使大学英语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大学英语微课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成立微课群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大数据资源的利用。文章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大学英语微课群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大学英语微课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英语微课群的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区别在于英语教学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讲解和听说能力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此开展英语情景短剧教学成为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元素。优化英语情景教学策略是当前新课标时代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景短剧教学,不仅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对学生视听说能力的要求,必须对英语教学的传统方法和手段进行新的挑战.数字语言教学系统为现代化教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技术环境,其在英语视听说课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数字语言教学系统的优越性能及其在英语视听说课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SWOT分析法,对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路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英语的教学新标准认为,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学科的英语,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语言知识为基础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我国的高职教育正为我国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努力着,英语学科的学习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学过程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对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先对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介绍,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