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目前已探明恐龙化石点达30多处,发现化石近2万件,其中尤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诸城发现并命名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意外诸城角龙和巨型诸城暴龙等8个恐龙新属(种),部分为世界首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科研成果的问世,让诸城成为当下国内外科学家追踪研究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的又一“主战场”,我们翘首以待诸城成为在中国继四川自贡和冀北辽两之后的又一个田野“龙宫”.  相似文献   

2.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盗龙亚科兽脚类恐龙是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的代表,在恐龙系统演化中位于兽脚亚目驰龙科的基干位置。小盗龙亚科恐龙所表现出的一些骨骼和软组织特征,如肩臼窝开口于体侧、较长的前肢、具不对称正羽等,为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以及近鸟类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盗龙亚科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总结了已发表属种的特征,归纳了该类群对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骼和羽毛特征。也对小盗龙亚科与飞行有关的特征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7.
徐星 《大自然》2013,(5):44-47
夹在"三明治"里的五彩冠龙五彩湾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沙漠腹地,因这里的岩层五彩缤纷而得名。这些五颜六色的岩石形成于侏罗纪,地层中就含有侏罗纪的恐龙化石。从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夏天都来这里进行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暴龙等恐龙跟鸟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恐龙家族的系统演化树上,暴龙家族在鸟类家族出现之前就分化出来了,换句话说,暴龙类比鸟类更早出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种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个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新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媒  相似文献   

9.
孙佳凤 《大自然》2015,(1):66-67
林得霍姆龟科是曲颈龟中亚洲陆龟总科的并系群,由于化石罕见,资料匮乏,人们对这一科知之甚少。难得的是,2010年4月,我国山东诸城发现了林得霍姆龟科新成员—东武山东龟,它的发现将为龟鳖类生存演化、古生态、古环境等研究提供新的线索。龟鳖类是古老的爬行动物,化石记录表明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大致与恐龙同期出现在中生代的舞台上。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的山东诸城是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脚  相似文献   

10.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11月7日,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起,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是一处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迹~([1])。2020年12月15—17日,经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3位国家级恐龙权威专家彭光照、李大庆、王丽霞到实地考察后认定:福建上杭县发现了恐龙足迹群化石。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2.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3):14-14
发现飞行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首次确认小盗龙(Microraptor)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小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cm,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  相似文献   

13.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4.
作者所发现的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属于带软躯体化石的布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是继云南澄江动物群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早期后生动物群。它和新近发现的晚震旦世庙河生物群,分别填补了晚震旦世、中寒武世我国带软躯化石生(动)物群的空白,形成了我国多时期带软躯化石的生(动)物群体系。对于研究我国及世界早期后生动物演化并不断揭示其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16.
辽西冀北晚中生代的化石蜥蜴类(爬行纲:有鳞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蜥矢部部龙趾大具有辽西冀北晚中生代已记录的蜥蜴类化石共4属5种,及2个未命名属种。这些化石自下而上可划分4蜴类化石带:中侏罗世杨氏矢部龙带(Yabeinosaurus youngi Zone)、早白垩世早期长趾大凌河蜥-细小龙组合带(Dalinghosaurus longidigitus-Yabeinosaurus tenuis Assemblage Zone)、早白垩世早期细小矢带(Yabeinosaurus tenuis Zone)及早白垩世晚期炭德氏蜥带(Teilhardosaurus canbonarius Zone)凌河蜥-细小矢部龙组合带中的蜥蜴类属种最为丰富且分布较广,为研究早期蜥蜴类的地理地史分重要价值。布长等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6,(1)
正埃德蒙顿龙的研究始于1917年,堪称最重要的鸭嘴龙科恐龙。目前这个属的化石记录仅限于北美洲坎潘阶与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中。那么,为什么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大陆?它们是如何演化的?它们的祖先是谁?与它同宗的"兄弟姐妹"又有哪些?平头鸭嘴龙类中的大块头儿鸭嘴龙类是一类演化非常成功的植食性恐龙,广泛存在于北美洲和亚洲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欧洲及南美洲也有少量化石发现。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人们将鸭嘴龙类分为两大类:头顶平  相似文献   

18.
《少儿科技》2014,(10):12-12
<正>双嵴龙不会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提到的喷毒功夫,却能潜到水中与鲨鱼搏斗;硕大的老迷惑龙虽然打跑了一群异特龙,却还是败给了年龄;长着四只翅膀的小盗龙,在密林中与灵巧的鸟儿争锋;恐龙家族的末代霸主——暴龙,也终究为自己的强横行为付出了代价……恐龙曾经成功繁衍并演化了1亿6千万年,从剑龙的时代到暴龙的时代,这个过程比从暴龙的时代到今天还要长。每一种恐龙奇形怪状的外表,蕴含着丰富的生存智慧,体现着自然演化的无穷魅力。这本参考了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试图利用数字技术提供严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大自然》2011,(2):70-72
鸟类的起源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和羽毛等多方面内容。随着越来越多重要化石的发现,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已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鸟类化石等,  相似文献   

20.
正暴龙,即霸王龙,作为大家最熟悉的恐龙,其凶残威猛的形象可以说是给无数恐龙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各大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电影和纪录片中的当红明星,暴龙几乎都是以一副庞然大物的样子出现,这不禁让大家觉得暴龙科家族的成员们都是一些体形巨大的恐龙,即便偶尔挖到一些小型化石,也通常划归为还未长大成熟的暴龙幼崽。不过,随着一具特别的"暴龙"化石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出土,那些小个子"暴龙"的身份,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