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芳 《科技信息》2013,(18):398-399
完整的飞机结构通常都是通过大量的机械紧固件连接而成,飞机结构最常见的破坏也就是连接结构破坏。而紧固件及孔的破坏是连接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航空工业常用的资料手册中关于紧固件选用与许用值计算相关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保守。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欧美常用的航空结构设计和分析资料手册,给出较详细准确的紧固件选用和许用值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飞机的结构零件在制造装配及修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紧固件孔位、孔径等的偏离情况,引起应力集中或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结构连接孔偏离是结构常见的结构装配偏离类型,对该类型的偏离情况进行归类总结,给出常用的处理方法,对规范飞机在制造及修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紧固件孔偏离处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起落架及其与机身结构连接设计为某项目飞机关键技术攻关课题。而主起落架方案中下位锁设计及连接方案又是主起落架方案设计中的关键难点。本文通过对下位锁部位建立多方案连接对比模型并进行CATIA有限元装配计算分析,成功解决了困扰下位锁连接设计的前期方案选型优化问题,其方法思路对类似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形位公差设计在民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位公差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统称。本文从收集到的国外飞机结构设计形位公差设计原则及标准,结合国内飞机制造厂的零件加工和装配水平,提出了我国大型民用飞机结构设计中形位公差的选择方法和数值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很多民用飞机会出现由于次要结构(辅助非传力结构,一般用于维护气动外形)与主结构连接形式不明确,而导致次要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结构破坏(产生裂纹),这些问题虽然不影响飞机使用安全,但对飞机的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结构设计中,要尽量避免这样的设计本文以某型机的问题处理为例,对民用飞机吊挂后缘产生的典型裂纹问题给出解决思路和方案.以供类似飞机设计和问题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向装配信息数据表达与飞机零部件装配夹具协同设计问题,阐述了飞机装配对象及其夹具多域集成建模过程,该建模过程给出了多域集成模型的知识框架.其次,定义各领域信息构成,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装配工艺规划的所有数据.提出了装配对象与装配夹具之间互映射机理,详细阐述了互映射过程中所需的4个关键知识点.最后以翼尖小翼为实例,证明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使夹具设计更加系统化,提高了飞机结构、装配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的协同设计效率和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江门中微子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双层不锈钢网壳方案中采用了附加有机玻璃和不锈钢的紧固件来连接主体有机玻璃和不锈钢撑杆.为了设计出能运用于该方案中的不锈钢紧固件,并且研究其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以及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各部件的应力水平,本文设计了3个相同的不锈钢紧固件的试件,进行了轴拉重复性试验,然后通过ABAQUS软件完成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试件1、2、3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400,k N、2,500,k N和2,100,k N,至少具有14倍的安全储备,破坏的模式均为球头套帽和球头套脱开;在140,k N设计荷载作用下,各部件的应力值远小于屈服强度.因此,本文设计的不锈钢紧固件安全可靠,完全满足江门中微子探测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翼前缘结构抗鸟撞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撞是飞机在飞行中遇到的重要危害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突发性和多发性的飞行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抗鸟撞设计成为飞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以机翼前缘缝翼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PAM—CRASH,开展了飞机结构的抗鸟撞仿真设计研究。分析过程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和结构的大变形特性;鸟体在高速撞击下采用SPH方法模拟。通过分析整个结构鸟撞的损伤失效过程,以及各部件能量耗散机理,明确机翼前缘缝翼结构各个部件在抗鸟撞设计中的作用,这些对于我国的大型飞机抗鸟撞设计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兆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178-2182,2192
在民用工程结构中普遍采用紧固件进行结构连接,紧固件的柔度系数是分析紧固件连接细节部位的疲劳强度的重要参数。通常确定紧固件柔度系数的方法大多基于试验,人力物力耗费巨大。本文希望通过理论方法对紧固件柔度系数进行研究,获得新的计算紧固件柔度系数的方法,以达到节省物力和时间的目的。经运用材料力学和弹性理论知识,推导出了计算紧固件柔度系数的公式。将此方法与各知名公司及NACA报告NACA_TN_1051等方法比较后,本文方法不但计算结果与它们符合的较好,而且对影响因素的考虑更加全面,因此本文提供的紧固件柔度系数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模具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在商用CAD软件环境下设计了模具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和各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虚拟装配技术完成模具机械手的虚拟装配,得到了机械手的虚拟装配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模具机械手的运动学仿真分析,以对各零部件和整机的虚拟装配模型实施静态干涉检验,验证了模具机械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为自动化模其制造生产线设计和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机装配质量数据体系化不高,数据挖掘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探索出一种面向飞机装配质量数据深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由质量数据关系模型和质量数据仓库模型共同组成质量数据模型体系,设计出一种基于数据模型体系的飞机装配质量数据挖掘循环机制。采用聚类算法选择质量问题关键特征点,同时运用Apriori算法寻找各关键因素的关联关系,最终借助Weka软件实现装配质量数据深度分析。以某型飞机前机身部件装配质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有分层装配柔性支撑框架,提出改进的铰接支撑双重抗震改进型轻钢框架体系.外墙转角或边墙处采用贯通式边柱,结构内部采用柱分层、梁贯通式结构设计.内部分层立柱之间设置柔性交叉支撑提供结构的初始抗侧刚度,贯通式边柱与水平贯通梁刚性或半刚性连接形成外围框架,提供后继抗侧储备并形成第2道抗侧防线.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改进型框架梁、柱、支撑等构件初步设计方法,并基于Pushover分析改进型框架弹塑性抗侧承载性能和关键结构参数影响规律.该结构传力机制清晰,具备多重抗侧承载机制,并可基于结构力学方法有效得到结构设计准则.柔性支撑在距边柱一定距离后其位置变化不影响结构抗侧承载性能.内部分层立柱节点刚度对结构抗侧性能影响较小,实际设计中可采用全螺栓连接或限位铰接.边框梁柱连接刚度将影响外围框架刚度和结构失效机制,实际设计中宜采用加劲型螺栓连接以保证有足够的抗弯刚度.体系中各节点均可在保障结构性能条件下采用螺栓连接以实现全装配化建造.  相似文献   

13.
惠贤 《科技咨询导报》2013,(16):69-71,73
该文通过研究某型号某架次飞机在零件制造、装配和大部件对接过程中产生的制造偏离及相应的处理技术,并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制造偏离产生的规律,协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帮助制造部门改进工艺,减少批产阶段的制造偏离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计、制作定型钢木模板体系,弧形墙体大模板专用连接紧固件及模板拼缝调节器等措施很好的解决了清水混凝土弧形墙体结构尺寸偏差、结构曲率精度及模板拼缝错台控制等施工难点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的支持自顶向下的级进模结构设计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级进模结构设计的特点,将知识工程引入变量化装配设计,提出了基于知识支持自顶向下的级进模结构设计方法;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基于SolidWorks软件开发环境的级进模结构装配模型;给出了级进模结构设计的知识表示方法、模具典型组合设计与动态装配约束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本人飞机结构设计中的具体经验,介绍了影响飞机结构细节的抗疲劳性主要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飞机结构细节的抗疲劳设计方法和具体实例,希望能给广大的飞机结构设计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发电机部件采用圆柱面无键槽过盈连接的优点,对冷压与温差法装配优缺点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发电机部件可采用温差法进行装配的结论,并提出了采用温差法装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王亮  刘武发 《太原科技》2012,(6):104-106
按照模块化设计原则,对影响高速数控铣床刚度、稳定性和抗震性的主要部件进行了分析设计,探讨了设计要求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提出了进行整机装配,完成高速数控铣床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郑均平 《科技资讯》2011,(14):126-126
本文是根据库尔勒市某建筑楼的结构改造设计实例,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和结构布置原则与新建建筑结构设计的连接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超  吴正洪  林磊  宋昌奇  马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485-14493
带弹簧片高压转子连接螺栓组件由D头螺栓和弹簧片激光熔焊组成,其因结构简单、设计精巧等原因,在国内外各型发动机上广泛使用。为彻底解决各型发动机带弹簧片高压转子连接螺栓组件焊接裂纹故障问题,以某型发动机故障件为基础,通过断口宏微分析、金相检查、焊接深度测量、温度场评估、材料选用分析、结构尺寸分析、有限元仿真计算、分解/装配过程分析等方法,对带弹簧片高压转子连接螺栓组件焊接裂纹故障进行全面的研究,最终定位了故障的根本原因:螺栓组件焊接深度不足且存在明显的焊接薄弱处;螺栓组件弹簧片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自锁螺母分解/装配过程中弹簧片承受不合理扭矩,当扭矩过大时,焊接薄弱处因应力超限而过载破坏。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螺栓组件未再出现裂纹故障,证明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