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889年发生在镇江的火烧英国领事馆事件,是租界巡捕无故殴打摊贩引起的人民反英壮举。事件最终以惩办肇事者、恢复英国领事馆而结案,但表现了镇江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震慑了英国殖民当局,打击了其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权益,为最终收回租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租界语境下,沈从文的民族认同建立在"想象的共同体"基础上,以苗族背景作为他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参照.这种认同在他上海创作时期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被动到自觉的认知转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也使他找到了一条以民族认同对抗西方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之下,美国和英国交还了在中国的租界,废除了在中国的特权。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不平等地位。关英之所以放弃在中国的租界及特权,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流血斗争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迫使美英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是当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下两国政府惟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社会的西崽人格是租界文化的产物。鲁迅在奴性人格的层面上展开了对西崽相的透视,他在剖析西崽的崇洋和势利性格之外,又挖掘西崽买办的“无特操”的善变性和源自中国传统的“事大”心理,以及在表面“崇华抑夷”的态度和言谈下面隐藏着的西崽相。鲁迅对西崽相的分析,是他对上海租界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有力针砭,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方志敏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面对民族危亡、人民疾苦,方志敏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寻求强国富民真理,为垂危的中国而呐喊,为民族独立而奋斗。他忠诚于党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恪尽职守,自觉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他坚持人民至上,为苏维埃事业尽心竭力;关心群众生活,极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租界与近代上海市政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做为半殖民地的特殊产物,是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列强在租界里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列强在租界里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给近代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租界以现代化的市政建设、专业化和法制化的市政管理,为近代中国城市早期市政现代化的启动提供了直观、真实、具体的仿效样板,在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他所归属的民族特性和在此孕育出的人格魅力。尽管作为一代宗师的弗朗茨·李斯特大部分生活是在德国和法国度过的,但是他永远强调自己是匈牙利本土出生的人,总以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并创作了大量的以匈牙利民族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辉煌的音乐篇章。因此,研究李斯特的音乐作品,可以在欧洲古典浪漫音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这位匈牙利作曲家的风格形成及其天才的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9.
廖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94-19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个性最鲜明的诗人,是同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联系最紧密的诗人。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民族,成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伟大诗人。在当代对青少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友仁是出生在西半球的特立尼达的华侨。自幼受西方的教育,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专攻法律,执律师业务于特立尼达,家资巨万。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于爱国的热忱,他变卖在特立尼达的巨产,作为革命的经费,并毅然离妻别子,返回祖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行列,协助孙中山制订革命的三大政策。曾两度出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外交家。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作为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中国人民收回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斗争中,具有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狱中遗稿的核心内容是"清贫",方志敏的物质观和精神观以此而显示其内容。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清贫"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的生活状况,而是"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精神观融战斗意志、竭诚的信仰、死的理念及雄心壮志等为其中,体现了"人穷志不短"。把握方志敏以"清贫"为实质的物质观和精神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诗人宁调元面对专制统治、列强入侵和狱中险境,写了大量抒悲愤之情、扬雷霆之声的狱中诗。由“死”和“血”组成的“悲愤”之情,以及由“革命”、“民主”、“自由”组成的雷霆之音,成为了他诗歌的情感主旋律。这种源自于自然心声的情感,已经完全冲破了古典诗歌情感模式的束缚,奏响了一曲富有激越音色和生命力度的文学情感的交响乐,它正在召唤着一个中国文学情感模式大转换时代的到来。因而,宁调元的狱中诗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究的。  相似文献   

13.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晰地倾听到盛世之音下的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似乎对"房间"有种特殊的情怀,在她创作的作品中,有两部就是以房间命名的,它们分别是《一间自己的屋》和《雅各的房间》。阅读她的小说,有时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似乎都象牢房的奴隶,笼中的小鸟,在自己狭小的天地中枯燥无奇地终老一生。"房间"在作者眼里很多时候就是一间约束妇女自由的"牢笼"。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中《黄山谷诗补注》一篇,针对宋代任渊、史容、史季温所注黄庭坚诗进行补正,其中以任渊注为重点。钱氏的补正,包括补注典故的出处、句法的出处、诗意的原型、名物地名人名等名词、背景今典,校勘和纠正黄庭坚的用事之误等方面。钱钟书先生对文献典籍的征引详实而浩繁,考证更是精辟非常,他的补注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与诗学价值,对黄庭坚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现存的大量风情闺怨类曲作,长期以来都是众矢之的。其实,这些曲作并非都是“既多蹈袭,亦浅才情”的艳曲一流,而是以另一种委婉细腻之笔墨,绘出了深闺女子及青楼女子柔肠百结的相思与哀怨。通过缠绵相思、心理透析和青楼风景三个层面,对陈铎风情闺怨类曲作分别加以细微探析,可纠正人们对于其曲作的片面误解。  相似文献   

17.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以其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念,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它的美是通过作品的材质、造型、装饰和釉色等元素构成的,它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材质载体,其表现为更注重人类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现代艺术家对古代的解读阐释和对自身当下的思考解析,构成了现代陶艺的人文艺术精神核心。  相似文献   

18.
监狱是《双城记》里的一个重要主题,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主人公在监狱里饱受着肉体T精神上的折磨。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列出了下列监狱,有形的:巴士底狱,拉福斯,台尔森银行——巴士底狱的翻版。无形的:曼内特的精神监狱;德伐日夫人的复仇监狱;法国人民的生活监狱;达尔内的守愿监狱;卡尔顿的情感监狱。浅探了上述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伏笔作用,各种监狱都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周淑安是中国声乐教育的先驱,她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学派的开拓者之一,在声乐教育、声乐理论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建构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词曲关系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作曲技法上中西合璧、以形写神,歌曲风格上声琴融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激进、革新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和谐内涵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之中,它既具有工具价值,更具有目的价值.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路径,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基本利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的发展潜能,提升人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