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未知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也层出不穷 ,严重地危害了计算机世界的安全。当前的病毒检测技术对未知病毒还做不到事先检测。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未知病毒检测技术 ,对代码的特征提取、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给出了未知病毒检测系统的基本框架 ,并给出了评估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病毒严重地危害了计算机世界的安全,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知病毒的特征对未知病毒进行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基于贝叶斯分类理论的未知病毒检测算法给予了系统设计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算法对未知病毒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病毒发生的一些征兆,并对目前流行的病毒和反病毒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将反病毒与防病毒技术结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预防病毒的发生并避免其灾害,并提出了具体的病毒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interest in modeling virus propag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group-based infection mechanism of computer virus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selection of infection function in virus propagation modeling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oint-to-group (P2G) infection mode to describe virus propagation in networks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 groups. Simulations compare the constant infection and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s with the new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the small-world-network environ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superior performances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modeling the P2G virus inf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modeling the random infe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5.
The origin of the new A (H1N1) influenza virus recently emerging in North America is a hot controversial topic of significance in disease control and risk assessment. Some experts claimed that it was an unusually mongrelized mix of human, avian and swine influenza viruses, while some others concluded that it was totally a simple re-assortment hybrid of two lineages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es. Here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viral PB1, PA and PB2 gene sequences using online web server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the 8 genetic segments of the new virus were possibly from two lineages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es, and one of the lineage was a mongrelized mix of human, avian and swine influenza viruses emerging in the world approximately 10 years ago. Considering the recent 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the new virus, we believe it will spread more widely in the world and persist long in human populations. It also could spread among swine populations. The future wide spreading of the new virus may coincide the disappearance of a subtype of previous human influenza A virus.  相似文献   

6.
传播是计算机病毒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传播特性独立于病毒多样复杂的表现形式而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抽取计算机病毒在传播方面上的公共性质而忽略它们在表现形式上的具体差异,建立正确反映病毒传播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合理的数学工具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揭示病毒传播内在的、客观的规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对一些病毒现象进行初步的数学解释;为进一步的研究,包括病毒不同参数传播对外界的影响,持续和瞬间检测清除对传播的影响以及病毒交叉传播的数学描述和表现特性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致畸胎试验来检测3种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小白鼠胚胎无致畸效应和致畸活性。因此可以认为3种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网络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网络中的各种传播方式,提出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应从管理措施上着手,并综合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软件、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多种技术措施对网络病毒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对副流感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流感病毒(PIV)液膜或气溶胶经过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处理,对收集处理前后的病毒液进行血凝效价和血红蛋白值(OD值)分析,确证非热放电对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显示,液膜中87.5%以上的病毒经15 min放电处理即被灭活;气溶胶中50%以上的病毒经一次放电处理后即被灭活.分析认为,非热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紫外光及自由基对空气中携带的PIV病毒具有高效的灭活作用;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电场同时有利于高效捕获空气中的PIV病毒载体,从而在放电场中灭活PIV病毒.  相似文献   

10.
纳颖  肖鹍 《科技信息》2012,(3):129-129,17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也随之产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和巨大破坏。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分类,特点等方面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和对计算机系统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探讨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带来威胁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不被计算机病毒侵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病毒程序的典型传染行为模式,总结传染模块中相对稳定的病毒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未知病毒的检测方法———基于程序行为的病毒检测方法,并采用语义网络对病毒表达模式进行形式化描述。该方法是通过抽取程序的行为模式,将之与病毒的行为模式进行匹配,达到检测未知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未知病毒的行为分析和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反病毒软件只删除病毒文件,不能恢复受损的系统配置.分析病毒行为可以更精确地得出病毒的工作机理,是修复受损系统的重要途径.该文研究病毒和蠕虫在操作系统中的感染特征,得出了检测和防御未知病毒的普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提出清除新病毒的行为逆转(BRB)模型,这种模型可通过分析病毒行为自动修复未知病毒对系统的损坏.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以及图书馆内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构筑全面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计算机病毒防御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图书馆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4.
胡晓晔 《河南科学》2014,32(7):1255-1258
透彻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当今比较先进的反病毒技术有实时扫描技术,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虚拟机技术和主动内核技术等.但是目前杀毒软件主要还是以特征代码法为基础.所以重点研究了一个基于特征代码法的病毒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首先,分析了二进制可执行病毒脚本病毒和宏病毒的特征提取技术,设计了一个简单蜜罐系统来获取病毒样本.其次,为了解决特征代码不能检测未知病毒的问题,对引擎做了改进.通过对PE文件格式的分析,总结了一系列与PE文件头节表有关的染毒标志性行为,利用这些行为特征设计了基于PE文件状态的病毒检测方案,两种病毒检测方法的结合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not only of benefit to people,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spreading of viruses. The net-viruses spread more widely and rapidly than the traditional viruses, and network has become the major path of the virus spreading.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ode of the net-virus spreading, including E-mail spreading, positive scanning spreading and through-server spreading. Then some defense strategies in the anti-virus field are introduc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t computer us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藻类病毒研究4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由于水体的丰富多样,以及“水华”和“赤潮”的严重爆发,我国研究藻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病毒程序的典型传染行为模式,总结出传染模块的典型语义特征,形成描述其语义特征的语义关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未知病毒的检测方法——基于程序语义的病毒检测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抽取程序的语义关系框架,将之与病毒的语义关系框架进行匹配,达到检测未知病毒的目的。模拟实验中选取三种病毒作为样本,检测了20个程序,结果表明,在阈值D=0.9时,检测的准确率为87.5%。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工作过程、具体现象和一般防范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感的流行大小、预防、控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技术用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原因及其引起的效应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对化妆品化学毒性进行可靠性测试,研究了一种基于微小磁微粒化学发光真菌的化妆品化学毒性准确测试方法。化妆品隐藏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人群中的易感率大;所以对化妆品毒性的准确测试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采用基于毒性反应机理的化学测试方法。通过化妆品毒性中特有的毒性物质与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反应产物或者降解产物来检测化妆品毒性是否存在;此方法在以往的检测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毒性变种的逐步扩散,化妆品毒性多样化逐渐形成,传统的测试方法不能对毒性变种扩散有效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微小发光真菌化妆品毒性可靠测试方法。通过磁微粒发光原理来检测化妆品毒性的存在,通过化学实验,用磁微粒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检测物,形成稳定的化妆品毒性检测效果和结论。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所以具有很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