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概览     
<正>博尔顿"被炒"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他9日晚告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白宫不再需要他的服务",后者10日上午递交了辞呈。特朗普说,他和政府中其他人一样对博尔顿的很多建议"非常不赞同"。博尔顿出生于1948年,曾就职于里根、老布什、小布什三任政府,是美国政坛著名的"鹰派"人物,以对外政策立场强硬著称。他于2018年4月取代麦克马斯特,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上任后  相似文献   

2.
大大削弱最高法院中的民主自由派势力,攻击了民主党掌管的国会。今年6月,在美国最高法院担任了24年大法官的黑人自由派人士瑟古德·马歇尔退休。7月1日,布什总统提名黑人保守派人士克拉伦斯·托马斯接任,并称他是“担任该职的最好人选”。这项提名一经宣布,立即引起了一些党派团体甚至一些黑人民权组织的反对。在参院司法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支持者与反对者争执不下,表决结果形成了7∶7票的僵持局面,最后不得不将这一提名交参院表决。但就在参院表决的前三天,新闻媒介披露,托马斯的前女助手希尔已向司法委员会指控托马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4,(4):8-8
<正>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马克斯·鲍克斯为下一任驻中国大使2014年2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资深参议员72岁的马克斯·鲍克斯为下一任驻中国大使。提名通过后,爱好跑步的鲍克斯说他打算参加北京马拉松赛。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2月提名鲍克斯为新任驻华大使。参议院在表决中以96票对0票,一致批准这项提名。包括鲍克斯在内,四名议员没有表决。参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籍议员里德说:"他任议员数十年,他的激情众所周知。奥巴马总统任命他代表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是绝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伪装和平、积极备战的侵略政策,在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共同安全计划的咨文中,以及许多高级官员在参院或众院的外交政策委员会上为这一计划申辩的发言中,都充分地暴露出来。积极备战的铁的证据,就是艾森豪威尔要求在1961年财政年度的对外军事援助的拨款比1960年财政年度增加。他在咨文中说:“至于军事援助,我在有待讨论的国防部预算中要求给予二十亿美元的拨款,这个数目比1960年财政年度所要求的或者所提供的数目来得多。”副国务卿狄龙在参院外交委员会上的发言说:整个共同安全计划“要求的数额为四十一亿七  相似文献   

5.
参院选举惨败后,安倍坚持不辞职,并表示要反省。这种反省应该是"治国方针"上的,因此任务艰巨啊。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亞於1955年12月10日提前一年半选举了全部众院議員,並且提前半年改选了参院議員的一半。大选的初步結果顯示出,目前联合执政的自由党和鄉村党在众院一百二十二席(兩个沒有投票权的議席未計在內)中獲得七十六席,此上屆議会增加了十二席。在参院的六十席中,执政党則獲得了三十席,比上屆少了一席。  相似文献   

7.
布热津斯基是卡特当政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新近出版的《战略:指导美苏竞争的地缘战略学概要》在里根政府内流传一时。里根总统打电话给布热津斯基对他的新著表示祝贺,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参院外委会主席卢加尔致函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8.
周琪 《世界知识》2017,(24):34-36
2017年美国国内政治一个主要特点是,特朗普执政开局遭遇困境,执政能力受到质疑。他的行政班子组建速度远远低于往届政府,目前仍有大量需要国会参院批准的政府高级职位空缺。特朗普任命的白宫重要官员像走马灯一样不断被撤换,最“短命”的是他的首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只干了24天就因陷入“通饿门”丑闻而不得不辞职。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第三次中立法已于三月三日在参院中通过,现正送交众院讨论,等到众院通过而由俄罗斯总统签署后就于五月一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果使里根面对着一个完全由反对党控制的国会,但是他的优势并没有终结。现在两党都在作一定的政策调整,都在向中间靠拢,开始了——民主党打了翻身仗美国中期选举在11月4日以民主党取得在国会众、参两院的优势降下了帷幕。在众院,民主党赢得全部改选435席中的259席(比上届增6席),得以继续控制众院,共和党则从上届的182席减至176席;在参院,民主党以55席(比上届增8席)对共和党45席的优势夺回了1980年失去的参院多数控制。在州长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已经降下帷幕,民主党在坐了12年冷板凳后终于如愿以偿,一举夺回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众院230∶195、参院51∶49)、并赢得了比共和党多六位的州长职位。国会山上,民主党人喜笑颜开,庆功喝彩。然而,曲终人散后民主党人会发现,他们获得的仅仅是微弱多数,更何  相似文献   

12.
1月14日,美国参议院就弹劾总统一案进行辩论,从而拉开了参院弹劾总统的序幕。另据美国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有67%的人认为克林顿是一位称职的总统,有63%的人不希望参议院赶克林顿下台。美国到底怎么了,参院要弹劾总统,普通百姓不希望总统下台。贵刊第1期《就几个国际问题与专家对话》一文中,江凌飞老师就此问题谈到了-美国的“民意”与“法律”,读后深受启发,本人也想从弹劾案谈谈美国的“民意”与“法律”。  相似文献   

13.
外刊要论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能够实现有效核查David Hafemeister(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教授,美国前国务院及参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科技顾问)《今日军控》2008年10月刊美国军控协会出版美国参院过去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核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2月25日,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宣告解体。15年来,这一问题已被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们讨论得翻天覆地。正当本刊策划“冷战结束十五年祭”这一话题时,普利策奖获得者刘香成先生的特殊经历,以及他和我们的晤谈让我们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恰在驻伊美军单月死亡人数创历史新高,鹰派大佬拉姆斯菲尔德、博尔顿相继落马,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和州选举中全线崩溃这些情况接踵而至的时候,“超级大国累了”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于是,本刊编辑记者团队集体激情出手,写出了本期的封面话题。——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5.
<正>河内第二次朝美峰会以后,特朗普政府对朝决策越来越呈现小圈子的模式。特朗普将朝核问题作为他连选的政治资本,决策圈只限国务卿蓬佩奥、美国对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比根等人。但以博尔顿为首的白宫以及各相关行政部门为了不使特朗普"突破底线",仍在加大对朝鲜施压力度,继续执行"以压促变"的老模式。一时之间,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在两个轨道同时运行,一个是以特朗普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两党力量对比目前基本平衡,但其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两党争夺的焦点是对参议院的多数控制。共和党在参院的改选席位是民主党的一倍,这对共和党不利,对民主党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共和党是执政党,且经费充裕,其势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严谨  汪子涵 《世界知识》2023,(24):22-25
<正>2013年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美洲国家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宣布“门罗主义”时代已经终结,承诺“美国不再干涉其他美洲国家的事务”,收获现场不少拉美国家的掌声。不过,仅仅数年后,“门罗主义”就又被美国官方摆上台面。2019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扬言“门罗主义还存在,且生机勃勃”,特朗普更是在联大会议上声称要继续推行“门罗主义”。人们惊呼,“新门罗主义”已悄然降临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18.
自民党参院选举惨败,给日本带来战后最大的政治变动。在野党向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发起挑战,今后日本政局走向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宇野的出台使自民党几个月来的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但如何消敉“里案”冲去的余震;革故鼎新,清除党内腐败,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而7月到来的参院大选则是对新内阁的第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20.
自民党在众院强行通过了“派兵法案”,由于在野党的反对,“法案”在参院搁浅。但派兵的动议并没有就此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