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针对价格随机波动的存货,应用"主体 债项"的风险评估策略,研究下侧风险规避的银行在质押存货的期末价格服从一般分布和几种具体分布时的质押率决策.进而在理论推导基础上,以实际中银行和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为背景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只要贷款期末价格分布已知就能求出静态质押方式下质押率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2.
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考虑委托监管模式特征及成本收益结构,建模分析了融资约束下风险中性的借款企业的订购决策,然后通过借款企业和银行的博弈,分析了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质押率的决策. 研究表明:采用"主体+债项"的风险评估策略更能把握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特征,同时考虑企业主体违约风险和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风险,下侧风险规避的银行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再订购决策反应设定相应的质押率才能使决策最优,银行对贷款下侧风险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贷款风险满足银行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价值风险度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有效的价值风险控制方法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动态控制存货价值量下限的质押方式下,考虑市场的有效流通速度,持仓量以及物流企业变现能力对变现时间的影响构建变现时间模型,提出度量价值风险模型。通过对贷款价值比率.贷款利率、持仓量、物流企业变现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贷款价值比率对价值风险最为敏感,其次是持仓量、物流企业变现能力,而贷款利率对价值风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价值约束的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组合优化是使投资者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文中用风险价值(VaR)来控制风险,根据在贷款组合有效边界上银行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分配各项贷款,建立了基于VaR约束的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优化模型.主要创新与特色:①通过贷款组合效用最大配给贷款符合贷款优化的目的,解决了决策模型与决策目的相一致的问题;②当银行决策者或决策群体对风险的偏好在VaR允许范围内时,现有研究的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③在控制贷款组合VaR的前提下,实现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当效用最大的贷款组合在VaR控制的边界内时,此组合即为最优组合.当效用最大的贷款组合在VaR控制的边界外时,贷款组合有效边界上效用最大的组合就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物流企业在存货质押融资中的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企业在存货质押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虑物流企业决策问题,给出了在银行增大融资利率,及企业投资风险大的项目时,物流企业通过调整监管决策来保持期望收益不减的相关结果.通过比较物流企业提供监管服务与银行采取激励机制两种情况下银行收益,说明物流企业只有提供满足一定条件的监管,才能获得参与存货质押融资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的新增贷款组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全部贷款组合非线性风险叠加原理,建立了新、旧两组贷款组合风险叠加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以银行总资产收益最 大为目标函数,以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的总体风险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的新增贷款组合优化模型.模型创新和特色: 一是提出了在一组新的贷款发放时,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后的全部组合风险控制的科学问题.由于在实践中银行家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组新贷款组合的风险控制,而是银行贷款全部组合的风险, 故立足于新、旧贷款组合 风险的整体控制,开拓了金融资产优化配置与控制的新思路,改变了现有研究仅仅是立足于新增贷款组合风险控制的传统思路.二是建立新旧贷款组合非线性风险叠加的函数关系.提出全部贷款组合的非线性风险叠加原理,建立了全部贷款组合风险与新、旧两个贷款组合风险的函数表达式,为在新增贷款决策时、控制所有贷款的组合风险提供了简洁有效的科学方法,克服了传统组合风险复杂计算方法不便或不能优化全部组合风险的弊端.三是控制了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后的总体风险.建立新旧两组贷款风险叠加的总体风险约束, 解决在一组新的贷款分配时,新、旧两组贷款组合后的全部贷款组合风险的控制 与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库存商品融资下的库存优化管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传统的库存决策模型往往会忽略企业的资金约束问题,而企业的资金约束以及融资方式都会对企业的库存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讨论在仓单质押的背景下,假设销售商品属于报童问题,企业应采取的总体库存决策.研究发现如果银行对于质押库存给予的贷款价值比较低,企业只有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贷款价值比较高,企业就有可能保留部分资金,以贷款来继续追加库存.  相似文献   

8.
动态质押模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态质押模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伴随着整个质押期。本文研究了控制价值量下限模式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在质押期间,针对可能出现借款方违约的情况下,采用L-VaR的方法研究了流动性风险,提出了最优变现时间模型以及变现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预期收益模型,与此同时也给出了度量业务的风险度量模型,并给出具体案例供银行操作借鉴。  相似文献   

9.
延迟支付方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服务定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在供应商允许零售商采用延迟支付方式的条件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零售商提供存货质押融资服务的定价模型.在分析零售商行动策略的基础上,给出了存货质押融资服务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Monte Carlo模拟和CreditMetrics方法的基础上,以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VaR风险限额为约束,以法律、法规约束和经营管理约束为条件,建立了基于Monte Carlo模拟和VaR约束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模型.其特点一是利用Monte Carlo模拟预测出贷款期限内各年度的收益率及标准差,将其平均值作为该项贷款总体的年平均收益率及其标准差,从而考虑了各项贷款期限不同的因素,可以对不同期限贷款的收益率进行同等的比较,在总体上对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有了较可靠的把握.二是利用VaR技术建立约束条件,使贷款配给的风险限定在银行的承受能力和贷款准备金的范围之内.三是直接利用各企业贷款收益率的历史数据求解各贷款之间的收益率相关系数,进而求解资产组合的方差,而不是利用企业资产的相关系数求解,更直接反映了贷款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四是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比率建立约束条件,通过巴塞尔协议内容和众多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约束控制流动性风险,使贷款的分配决策满足行业监管和银行经营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峰度和偏度对企业信用等级转移的阈值进行修正,引入了半绝对离差方法衡量贷款组合风险,建立了基于信用等级修正和半绝对离差风险的银行资产组合优化模型.其创新与特色主要有二:一是用企业各自收益率的峰度和偏度对正态假定下企业信用等级转移对应的阈值进行修正,改变了现有研究把本来是非正态分布的企业收益率按照正态分布来确定其企业信用等级阈值的不合理现象,提高了贷款组合风险的计量精度.二是将半绝对离差方法引入到贷款组合风险度量中,解决了现有研究以方差或绝对离差表征风险、将高于期望收益的超额收益部分当作风险处理的问题,使贷款组合收益风险量化更为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2.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其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而贷款利息收入水平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配置的合理性.本文针对贷款收益率具有的偏态、过度峰态及厚尾特性,建立了基于稳定分布的多目标全部贷款组合优化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在稳定分布情况下考虑收益和尺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追求贷款组合的偏斜指数最大使分布向大于收益率均值方向偏斜来提高贷款组合的超额收益,弥补了现有研究忽略偏度的弊端.二是同时考虑了包括"存量"与"增量"在内的全部贷款组合的风险,改变了流行的现有研究对于巨额"存量"贷款风险缺少控制可能引发重大损失的弊端.三是将现有研究在主观给定贷款组合收益下单纯地控制贷款组合风险完善为同时控制贷款组合风险和收益的"均值-尺度参数-偏斜指数"多目标全部贷款组合优化模型,满足了银行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达到了既控制风险、又追求效益的风险与收益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把企业信用风险迁移引入贷款收益率的计算中,引入条件风险价值(CVaR)来度量贷款组合风险,建立了组合贷款优化决策模型.本模型的特色:① 用CVaR代替VaR,控制了贷款组合极端损失的发生;② 反映了企业信用等级迁移对企业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了贷款的真实风险,解决了现有研究仅简单求解各笔贷款的收益率标准差而忽略信用风险迁移的问题;③ 通过现行法律法规为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中,控制了流动性风险,避免了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危机,保证了银行资产配给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阶矩风险控制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 以VaR来控制贷款组合的风险价值, 以偏度约束来控制贷款组合收益率的整体分布向大于均值的方向倾斜、以减少发生总体损失的单侧风险, 以峰度来控制贷款组合收益率分布出现极端情况的双侧风险, 建立了资产分配的收益率均值-方差-偏度-峰度模型.本模型的创新与特色是通过峰度约束控制了贷款组合收益率向极端损失偏离的程度.在马可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 增加了偏度和峰度参数, 建立了收益率均值-方差-偏度-峰度模型.模型通过方差约束, 控制了组合收益率偏离均值的离散程度: 通过偏度约束, 控制了组合收益率总体分布向损失一侧偏离的程度: 通过峰度约束, 控制了组合收益率出现极端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模型从多个角度控制了贷款组合的风险, 拓展了经典的均值-方差优化组合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中有效前沿和资本市场线模型,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NIM(net interest margin)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效率进行测算;采用2011-2016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收益造成的损失;通过对上述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效率,能更好揭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收益关系.未来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应考虑参考和使用投资组合理论.  相似文献   

16.
贷款组合的配置优化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从全部贷款组合整体风险和风险分散度两个角度,构建了基于CVaR和改进熵的全贷款组合优化模型。通过在比例熵中引入调整系数构建改进熵来衡量全部贷款组合的分散化程度,改进了比例熵约束必须给予每个企业一定贷款权重而造成过度分散化的弊端,使得全部贷款组合分散化的衡量更加合理。通过控制存量组合和增量组合叠加后的全部组合风险的情况下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得到增量资产的最优配置。改变了流行研究仅仅控制增量风险的不足。在贷款收益率服从Laplace分布假定的基础上对全部贷款组合进行风险控制,符合金融资产收益率“尖峰肥尾”的特性,使得风险可以准确评估,改进了以正态分布为基础进行研究,不能准确拟合贷款收益率实际分布,进而无法合理估计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根据CreditMetrics信用风险迁移矩阵的时间效应和随机过程中的Brown运动来反映银行贷款风险的非系统因素,确定信贷资产风险随时间变动的数学关系;结合因子模型与Markowitz的均值-协方差模型,建立基于存量与增量组合累计风险的银行贷款决策模型.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决策前贷款存量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率与其加入一笔新贷款后的总风险和总收益率的对比来决定是否发放该笔贷款.模型的主要特点:①综合反映贷款存量组合累计风险对贷款决策的直接影响,合理地考虑了贷款存量组合与贷款增量的关系;②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由扰动项定量的表示出来,而不是像流行方法那样由于因子模型的扰动项的均值为零而直接将σ2ei设置为0;③把微观层次的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充分考虑宏观经济要素对微观个体还贷能力的重要影响,即综合考虑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期动态优化的银行资产组合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VaR风险收益率为约束,以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约束为条件,运用多期资产分配的逆向递推原理和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多期银行资产组合动态优化模型.一是通过逆向递推,使本期资产的最优配给建立在下一期资产的最优配给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研究只是在单期里求解而忽略了各期之间的联系与影响的问题.二是考虑到本期的贷款收益率期望值将受到上一期贷款信用等级迁移的影响,利用不同等级贷款收益率期望值和一年期迁移概率矩阵,计算出各类企业各年份的相应的贷款收益率期望值及标准差,更加客观地反映了贷款的真实收益和风险,解决了现有研究只是简单求解各笔贷款收益率期望值或将其设为常数的问题.三是用贷款组合的VaR控制多期贷款的组合风险,解决了现有多期研究中对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监管的客观要求考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小物流企业信用表现的优劣直接关系物流服务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针对现有研究仅侧重历史信用评估,无法有效判断企业未来风险演变的情况,本文构建集对-变权Markov模型预测中小物流企业未来信用风险趋势。首先,构建完善的中小物流企业信用特征指标体系,设计CRITIC-时间熵方法综合面板信用数据纵横向信息计算指标变权;其次,综合考虑风险状态转移和趋势转移两种情景分别构造集对关系和M a rko v转移矩阵,结合集对势思想从正、均、反三种态势预测企业信用发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对于中小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状态和趋势判断的有效性。该模型从未来风险发展视角分析中小物流企业信用状态,为有效预判物流企业信用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non-linear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risk overlap of incremental and existing portfolios.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incremental loan portfolio is based on how total loan portfolio optimization is built. The contribu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lie in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contribution is to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problem of controlling total portfolio risk based on risk overlapping of incremental and existing portfolios while putting out an incremental portfolio. The whole control of incremental and existing portfolios is the top issue, which not only exploits new idea about optimal allocation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assets but also alters traditional idea merely considering the risk of incremental portfolios. The second contribu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non-linear function relation of overlap between incremental and existing portfolio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overlap of total portfolio, the function expression connecting total portfolio with incremental and existing portfolios is built. The third contribution is the controlling of total risk after overlapping between the existing and incremental portfolios risk.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trol and optimize total portfolio risk while allocating an incremental portfol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