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晋 《世界知识》2021,(1):54-55
近日,以色列在中东动作频频。一方面主动出击,加紧了对伊朗及其地区盟友的打击和遏制,显示出强势姿态,另一方面,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以及中东外的国家不丹先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重大的外交突破。眼下以色列政坛暗流潜藏,内塔尼亚胡政府迫切需要在外交领域有所建树,以此提升国内支持度。  相似文献   

2.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苏联外交部作过多次报告,谈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改革。今年7月,他又在苏联外交部的科学—实践会议上作报告,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精神以及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对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反思,就这一领域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提出了批评性的意见。下面是这篇报告的摘译。标题和插题都是本刊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3.
正2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就双边分歧进行了磋商,在后者保证欧盟反对抵制以色列、欧盟有关要求在犹太人定居点出产的商品上标注产地的通知"不具约束力"后,以色列决定恢复与欧盟正常关系。欧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根据以  相似文献   

4.
 从“为了外交的科学”“外交中的科学”和“为了科学的外交” 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科技活动。以色列通过“为了外交的科学”,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中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和提升了双边关系。通过“外交中的科学”,以色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当前,以色列加大在华吸引投资力度,进一步助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了“为了科学的外交”。  相似文献   

5.
正很少有国家像以色列那样遭遇如此极端的外交孤立。作为反应,以色列利用自己的水务专有技术来帮助解决这种孤独的状态,经常帮助开发或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通过和他国分享经验和技术,以色列已将水当做外交和商业来往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帮助世界各地区的一些国家改善它们的水资源状况。以色列通过这些方法利用水来进行援助和交往,这差不多从其建国初日就开始了。就中国而言,以色列的水务专门知识在北京改变其长期以来和以色列的外交冻结中扮演了特殊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4):87-89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精明地制定并实施了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正确政策,提高了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在科学研究方面,以色列鼓励在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围绕杰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建立高级研究中心,同时尽量在广泛的科学领域中保持国际水平。在扩展以色列利用的科学资源和专业知识方面,国际合作继续起着主要作用。在技术方面,以色列集中力量发展有限的领域,主要通过专业化来争取良好的成绩。以色列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有多么留恋、多么不甘心,特朗普1月20日必须离开白宫。最后时刻,国务卿蓬佩奥、总统顾问库什纳不辞劳苦穿梭于中东各国之间,竟然促成摩洛哥与以色列建交。显然这不是选举操弄,而是对外交遗产的抢攻,中东被特朗普政府视为任期内最闪亮的外交成就。但是,拜登誓言铲除特朗普的外交遗迹,让特朗普在美国外交史上无立足之地,使得奥巴马之后紧接着就是拜登的名字。但拨开政治斗争、情绪对立的浮云,不论拜登嘴上是否承认,新政府中东政策都将具有相当大的延续性,把特朗普中东政策推回去的空间不大,"不变"是主流、本质和内容,"变"是支流、表面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内塔尼亚胡政府正站在以色列前所未有的全球高度释放以色列的国家能力,改善以色列的内外处境。这种新战略对巴以问题、中东局势是喜是忧,值得思考与评估。近一段时期以来,以色列外交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方面,今年7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  相似文献   

9.
谈起苏联对亚太地区的政策调整,人们势必要提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他在海参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讲话。戈尔巴乔夫在这两次讲话中重新估价了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人们看到苏联的亚太政策有了大幅度的调整。苏联领导人认为亚太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政治中心”;这一地区的一切复杂问题都与苏联息息相关,苏联理应参与解决。由于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长期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较深,苏联要挤进来,首先就会遇到美国的强烈抵制。所以,苏联在调整亚太政策中不得不把协调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关系作为主轴。一、推行全方位外交:苏联经过外交反思,深刻认识到由于过去长期推行重欧轻亚政策。致使苏联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联合举办的“冷战后中国中东政策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外交官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13.
近几个月来,埃及首都开罗成了中东外交的一个核心舞台。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数度往来于此,就巴以协议以及阿以和平进程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紧张的谈判。5月4日,在穆巴拉克总统的主持下,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巴以签署的这一最后协议意义重大,此中埃及功不可没,它为埃及外交增添了光彩的一笔,也使人们更加注意到了埃及外交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开创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地处中东前线,是一个与以色列直接对阵的国家。在风云变幻的中东地区,这个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十几年来,对内采取一系列稳定局势、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对外实行“多元外交”和对以色列的“强硬路线”。它在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的崛起,外部世界需要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中国自身也需要一个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和适应过程。●我们提倡的“对日新思维”是整个外交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政治“新思维”究竟“新”在何处,其含义又是什么,这是近年来引起各国政治家和学者极大兴趣的一个问题。三年多来,有关苏联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的新的指导思想,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论述。关于外交问题的“新思维”,虽然在戈尔巴乔夫的著作和讲话中一再有所阐明和发挥,并多次在苏联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得到表述,但是这方面的公开讨论一直落后于国内问题。同外交直接相关的军事问题则还没有怎么展开。近半年多来,情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围绕外交问题的讨论趋于活跃,对外交的反思达到了新的深度。这主要表现在:某些长期存在的“禁区”开始被打破;已经形成的新观念和新政策开始在理论上得到比较深入系统的阐述。1988年6月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是个标志。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  相似文献   

17.
6月上旬,以色列当局发动军事侵略,强占黎巴嫩大片国土。以色列侵略军铁蹄所至,人民遭到屠杀,城镇村庄化为焦土。这是十年来以色列对黎巴嫩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入侵。它蛮横践踏一切道义和国际关系准则,悍然不顾国际舆论的抗议和谴责,气焰嚣张、肆无忌惮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以色列为什么这样猖狂呢?这同一贯偏袒以色列的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展示外交新思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11月8日至19日,胡锦涛主席出访英国、德国、西班牙、韩国,并出席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将在北京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会晤。布什将从19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金秋是中国高层外交的好季节。此  相似文献   

19.
<正>正是在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关系得不到改善、与欧美国家关系又出现不同程度危机的情况下,以色列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国家。在近年来中东国家"向东看"的潮流中,以色列同样不甘落后。尽管以色列在地理上一直归属为一个亚洲国家,但由于其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加上东西方冷战对抗等因素影响,建国后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心也一直是欧美国家。随着近年来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快速崛起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结构的变迁,以色列外交也开始逐渐向亚洲靠拢。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简称"新著")努力适应当今中国面临的世界新形势和新特点,服务中国外交新战略和新需求,着重关注和研究对于当今外交依然发生重大影响的相关内容,对于丰富当今中国实施"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确定新时期中国外交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著"对于中华民国外交史的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一、建立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新体系。"新著"体系注重中国所处国际背景的重大变化;列强在华势力的升涨降落;中国外交主要交涉对手和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