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宾阳县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及时抓住机遇,主动积极地发展宾阳当地的乡村旅游。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来对宾阳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逐一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访谈法对当地的居民、旅游者进行关于乡村旅游的认知、态度等其他相关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宾阳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宾阳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代“礼治”二者的区别来阐释“以德治国”并非是提倡“人治” ,而是“法治”建设中一项富有弹性 ,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治国政策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鱼”是直接把“鱼”(教学结果)给别人。“授人以渔”是直接把“怎样捕鱼”(学习方法)教给别人。“授人以池”是间接给人养鱼的原始材料,让别人通过“组料养鱼一学会养鱼——收获捕鱼”这个过程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笔者分析三种教学模式,学到一些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福柯的大书《词与物》的问世,“人之死”似乎已成为一个风靡当今西方世界的口号。然而,语境中的“人之死”实际上有着独属于它自身的某种深刻的含义。这里的“人”指的并非抽象的作为人类的人类,而是特指由现代认识型所形构的人;这个古怪的命题当然也不是要陈词滥调地指明某个自然意义上的存在事实,而是表征出一个神话诗学性质的心灵期许。它是一个“通灵者”基于自己对现代世界的心灵排斥而“打赌”于未来的“诗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形成“单向度的人”的原因是当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文化艺术、日常生活都成为“单向度”的时候,甚至连人的本能都成为“单向度”的时候,人只能够束手就擒,成为“单向度的人”。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身被同化,“单向度的人”就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无奈的永远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人本”思想在柯岩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为两个大的层面,即“人民”与“人”。这种以“人”为介体和载体的生活之美与时代之美,永远都是谍智与道德的结合、表象与本质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变绎。所以,柯岩对“美”的发掘和表现,也总是自觉地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最后又笃定要落脚在这个基本点上的。柯岩的“人本”思想已经在其文学追求与审美取向中扬励和体现得十分深广,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实践和真真灼灼的目标追求。这也正是柯岩文学创作的潜力、活力、引力与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五人制”足球从场地、人数和技术的使用上,都是“十一人制”足球的一个缩影.在中小学开展“五人制”足球,对缓解学校体育活动场所供需矛盾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促进学校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从而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人制”篮球赛是群众性篮球运动开展的载体,它的娱乐性、游戏性更强,而竞技性相对较弱,因此,专家学者对其关注较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分析掩护配合在“三人制”篮球比赛中的特殊作用和应用方法,旨在为丰富“三人制”篮球比赛的攻防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出版的各类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科书等,均把出席我党“一大”的代表包惠僧说成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代表。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考证,确切认定:一是出席“一大”的代表包惠僧不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有异于其他十二名代表的“特殊代表”,而是作为广州小组两个代表之一出席“一大”的;二是出席“一大”的代表确切人数应是十三人,但历史上曾有“十二人说”,这是因为另一名代表何叔衡的中途离会、没有终会所致。旨在驱散历史迷雾,依照历史本来面目认定“一大”代表人数,使今后有关史书对“一大”代表人数和代表身份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以来的调查研究,与他在“七千人大会”上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客观估计、对产生困难的原因与出现错误的根源的深刻分析乃至“七千人大会”会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研究,说明了领导千部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志敏 《科技信息》2009,(14):150-15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中,思想思维方法对教学方法起着决定作用,而主体-客体”结构模式和“人—世界”结构模式这两种“在世结构”模式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维方法的基础。从“主体-客体”结构模式出发,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往往流于片面;从“人—世界”结构模式出发,把人与世界万物看成是息息相通、融为一体的内在关系,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则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总的来说,九十年代小说是“先锋”与“写实”结合后的进一步发展,在走下神坛之后更加逼近了“人”自身:一方面挖掘人,一方面拯救人.“晚生代”创作虽有缺点,但他们与“先锋派”小说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应当引起人们更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唐凯 《世界博览》2010,(19):52-53
“赖家王老五”、“啃老族”、“归巢族”……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美国人也开始给20多岁的年轻人贴上类似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多余人”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当时社会的“多余人”。杜少卿成为“多余人”的原因既在于乐善好施、仗仪疏财的性格,更在于其追求的儒家的政治礼乐理想。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叛离和觉醒,表现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叛,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高素质水下信息战人才为目标,阐述了“人”“机”“环”三要素中“人”和“机”在水下信息战中的含义、作用,重点研究了水下信息战中“环”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在水下信息战任职教育中建立“人一机一环”相耦合教学模式问题进行了思考。结果表明,只有坚持“人-机-环”相耦合的教学模式,方能充分发挥“人”“机”“环”三者的最大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20.
沈石溪成长小说本着文学向“人学”回归的理念,着力反映少年“性”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与高涨,体察成长的烦恼和痛苦,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再现少年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