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后浇带对施工期闸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闸墩施工期容易开裂的问题,阐明了闸墩的开裂原因.借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后浇带的防裂机理和效果.指出后浇带对减小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以及早期表面拉应力作用不大,对减小闸墩后期的内部拉应力有明显作用.研究表明,后浇带可以有效防止闸墩后期"由里及表型"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李龙江 《科技信息》2009,(8):355-355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梁板部位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物中,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往往需要设置变形缝,然而从建筑的角度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平面布局。通过多高层建筑或其它构筑物的工程实践表明,在总体布置上或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设置变形缝,即可解决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问题,又可以解决高低结构的沉降变形协调问题,这就是留设后浇带。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收缩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施工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群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施工后浇带的功能、做法及遇到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膨胀混凝土在结构中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来抵抗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或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由于温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通过合理布置膨胀加强带以取代后浇带,从而达到连续浇筑的目的。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超长混凝土的无缝设计与施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设置后浇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的规范并未对后浇带的间距给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软基上倒T形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场,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底板和墩墙合理的后浇带间距,以期对类似结构后浇带设置间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高贵  许朴  林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4107-4111
设置后浇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的规范并未对后浇带的间距给出统一明确的规定。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软基上倒T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场,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底板和墩墙合理的后浇带间距,以期对类似结构后浇带设置间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建筑中为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施工问题,需要留设后浇带。笔者主要就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主要功能、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钟远辉 《科技信息》2007,(26):96-96,125
根据具体工程设计实践和体会,注重结构概念设计,简要分析了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重点介绍了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如何有效设置后浇带及其它一些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具体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要坚 《科技资讯》2009,(17):41-41
钢筋砼结构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沉降差异、钢筋砼的收缩变形、砼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和设置原理,并从模板支设、结构砼浇筑、后浇带砼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后浇带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产生原因,提出了控制温度裂缝的具体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是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好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形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方法。文中依据现有理论与工程经验,结合具体工程的结构特点采取措施,对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疲劳是零件或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此设计了一种操作灵活的新型疲劳裂纹修复仪,其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和机械臂实现自动工作.纳米材料在低于零件或结构熔点的温度下被用以修复裂纹.裂纹修复仪主要由机身、手柄、相机、喷嘴和活塞组成.其利用激光作为热源,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并对纳米材料流通道进行控制.来自外部光源的激光通过喷嘴中心孔照射到工件裂纹处,喷嘴中心孔被粉末通道的出口环绕,粉末出口的方向和激光的焦点重合,在激光加热工件之后喷上粉末,并在材料沉积工序之后进行压力冲击.距离传感器能够使修复过程随着裂纹的发现和探测来进行.本设计结构紧凑,原理简单,可以高效完成裂纹修复.  相似文献   

1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是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又可视为强化水泥硬化、充分利用其活性的能源。因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取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温差应力,稳定其体积,辅之以水冷却及其他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扩展,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机理,对一砌体结构墙体与屋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得到了砌体结构墙体与屋面板随时间的温度分布,给出了砌体结构建筑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在实测温度场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法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温度应力分析,并给出了考虑干缩影响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为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于带缝运行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状况.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扩展的稳定性问题,主要从断裂力学的角度,以缝端应力强度因子为特征参数,结合某重力拱坝,讨论了裂缝稳定性随水压、温度以及二者的不同组合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裂缝的转异特征.对该重力拱坝,水位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较小,裂缝的稳定性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低温较低水位对裂缝的稳定最为不利,高温低水位对裂缝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还讨论了裂缝的时间效应和转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温度收缩对沥青路面开裂的影响规律,在考虑沥青混凝土弹性模量及温缩系数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对温度型表面裂缝及反射裂缝的扩展进行动态分析,并预估2种温度裂缝疲劳断裂寿命.结果表明:不同变温条件下,裂缝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K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温降越大,裂缝扩展越快;基准温度越低,裂缝扩展越快.其中表面裂缝温度疲劳扩展寿命要远远小于反射裂缝的温度疲劳扩展寿命,路面结构参数对反射裂缝温度疲劳扩展的影响则要明显高于对表面裂缝温度疲劳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混凝土箱体结构的温度裂纹问题,基于太阳辐射与来自近环境表面低红外辐射之间的能量密度失配,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白天用于混凝土箱体桥梁表面的自控温装置.该装置采用辐射降温涂层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相结合,多层控温的方式,外挂在腹板表面,从外向内依次分为滤波器、反射层、封装层、潜热层和连结层5个部分.以陕西神沙河大桥为例,通过...  相似文献   

19.
掺入AEA膨胀剂的混凝土加强带能从根本上克服后浇带的缺陷,减少或避免后浇带的裂渗问题.论文介绍了有关AEA加强带的性能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评价温度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考虑沥青路面温度沿深度方向的非均匀性分布和温度对沥青混凝土模量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面层初始裂缝深度和不同气温下的路面结构温度应力与应力强度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面层表面开裂后,裂缝处的温度应力显著减小,面层底面的温度应力有所增大;裂缝初始深度越大,日平均温度越低,温差越大,面层底面的温度应力越大,裂缝处的应力强度因子也越大。在青藏公路沿线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的条件下,一旦面层表面开裂,沥青路面结构将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导致裂缝快速向下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