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互联网,IP网络如何提供有效的移动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集成主机身份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和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的多层次移动管理方案,该方案在充分利用HIP和SIP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集成了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服务器,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系统信令损耗;同时,该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应用采取不同的移动切换流程,从而缩短了平均切换延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信令损耗和终端切换延时方面优于已有的移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移动MPLS是将移动IP与MPLS协议相结合以支持MPLS移动性的管理方案,但它只适合于宏移动而不 能有效地运用于微移动,因为微蜂窝的应用导致了移动节点(MH)的切换率剧烈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MPLS基 于普通的移动IP就不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分级移动MPLS(H-MPLS)克服了移动MPLS的局限性,在相当的程 度上减少了MH 在切换过程中的延时.介绍了另一种支持微移动MPLS的方案:微蜂窝移动MPLS(MM-MPLS), 它是一种融合了MPLS转发、定位信令以及软状态定位的管理方案。相比于H-MPL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传统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中,每次切换都需要交互大量信令,增加了切换延时的问题,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框架,提出一种新的QoS上下文转移解决方案.它在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同时为实时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减少了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特别是在移动节点进行乒乓(ping-pong)切换时有较好的表现,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4.
一种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弥补了上下文转移协议中上下文仅在移动节点切换前的接入路由器和切换后的接入路由器间转移不能满足端到端的QoS机制需求的不足.采用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法,减少了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使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最小.采用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框架,能提供无缝的切换并能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信令开销和切换延时.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的仿真实验比较了本方法与重新发起RSVP信令建立QoS状态的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  相似文献   

5.
李传杨  粟欣  曾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248-3251
研究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UMTS)/无线局域网络(Wieless Local Areia Networks,WLAN)网络间分别基于多信息平台(Multi Information Platform,MIP)、知网空间(mSCTP)、移动应用层控制协议(SIP)三种协议进行垂直切换的方法。分析三种垂直切换方法所产生的延迟,特别是由于切换控制信令在无线链路中传输所造成的无线传输延迟。藉此提出垂直切换的改进方案。通过降低无线传输延迟来降低切换延迟,达到提高切换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单介绍了一种扩展的层次移动IP协议(eHMIP).在此基础上,以注册信令开销、切换分组丢失延迟以及分组传输延迟为性能评价指标,分别对移动IP和基于eHMIP协议的移动管理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移动管理协议的性能与移动主机到家乡网络的距离及微观移动域的范围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管理方案,在满足应用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改进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移动切换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移动IPv6和HIP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在双方同时移动时无法实现无缝切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缝切换方案SH-HIP。该方案利用RVS服务器作为锚点,维持主机标识与当前IP地址的映射关系,并且转发更新数据包,有效地解决双方同时移动时连接丢失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在双方同时移动时可大大减小切换延时和丢包率,而且保持了HIP的安全性,能有效抵御拒绝服务攻击以及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移动设备远程控制方案在覆盖范围、网络承载能力和控制信令标准化方面的不足,结合P2P网络高数据承载能力和SIP协议在3G网络标准化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IP和P2P的层叠网络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移动设备远程控制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了一个简单但完整的原型系统.该方案具有覆盖范围广、承载能力高和标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是下一代网络(NGN)中的关键设备,其开发所采用的SIP协议栈将直接影响其设备性能.本文从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一种由C 编写的、稳定性强的开源SIP协议栈--ReSIProcate的架构及其使用方法,论述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开发平台,利用ReSIProcate协议栈实现SIP服务器系统的程序设计,并对该系统信令模块中的注册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实验证明,该设计系统稳定性好,扩展性强,符合RFC3261规范,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际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IP协议功能及特性的研究,将SIP协议应用到传统的小区楼宇对讲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SIP协议的小区楼宇对讲系统解决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案的许多不足,解决了楼宇对讲网络与因特网、通信网的无缝融合,可实现家居门禁移动对讲,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设计一个嵌入式终端SIP协议栈,完成基于该协议栈的楼宇对讲系统终端的实现,并搭建一个小型的楼宇对讲系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具备了较好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新型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而主机标识符协议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和移动性支持。将SIP协议和HIP协议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语音业务,设计了一种基于HIP的SIP电话协议流程,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实现SIP电话,同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和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新型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而主机标识符协议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和移动性支持。将SIP协议和HIP协议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语音业务,设计了一种基于HIP的SIP电话协议流程,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实现SIP电话,同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和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13.
IETF提出的SIP(会话发起协议)标准已被3GPP2采用作为无线Internet网络会话管理的基础,3GR5版本已经选择SIP作为3G移动通信多媒体领域的信令。概述了SIP协议后,详细描述了SIP在应用层上对无线Internet网络移动性的支持,并提出一个具体的无线Internet网络架构,用无线Internet网络实例分析SIP是如何支持无线Internet网络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4.
IETF提出的SIP(会话发起协议)标准已被3GPP2采用作为无线Internet网络会话管理的基础,3G R5版本已经选择SIP作为3G移动通信多媒体领域的信令。概述了SIP协议后,详细描述了SIP在应用层上对无线Internet网络移动性的支持,并提出一个具体的无线Internet网络架构,用无线Internet网络实例分析SIP是如何支持无线Internet网络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5.
SIP虽然被选定为IMS的核心呼叫/会话控制协议,但消息过长也成为了SIP在IMS无线环境下应用时的瓶颈.在SigComp框架下,通过对各种压缩算法的比较,结合SIP协议消息特点选择LZSS算法作为SIP信令压缩的基本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SIP协议消息的压缩比,提出了基于LZSS+Huffman的SigComp压缩算法,并对该算法的压缩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会话发起协议的实现中,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SIP(会话发起协议)的功能扩展,文中采用基于CSP(通信顺序进程)理论的协议组合模型将SIP协议分解成协议构件,准确地描述了SIP协议实体之间的交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以方便地、灵活地进行SIP功能扩展的SIP协议组合模型。这个组合模型首先将SIP协议分解为具有独立功能的构件协议,然后通过这些构件协议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SIP功能。这个模型解决了传统的SIP协议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进行功能扩展等缺点。同时,采用CSP对该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从而说明通过构件协议的组合可以实现SIP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mSCTP的传输层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TP进行动态地址重配置扩展后被称作移动SCTP,可以在传输层对Internet移动性进行支持,进行端到端的移动性管理,并且不需要网络路由器的支持。本文讨论了分别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实现Internet移动性的区别,分析了利用mSCTP实现平滑的移动切换的基本原理。为了实现对移动节点的定位,mSCTP需要和某种位置管理机制进行结合,这种机制既可以是移动IP,也可以是SIP。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高效的移动连接。让移动节点能够随时、随地保持业务的连续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IETF提出的SIP协议以其灵活、容易部署等特性较好地解决了移动节点的全局移动性问题。然而,在利用SIP实现移TCP应用过程中,频繁的切换过程将会导致TCP连接中断的发生。从而使得各种会话过程和预定业务不能正常进行。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IP_EYE agent与SIP INFO method实现TCP应用移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中的一种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软交换中的SIP协议没有定义自身的安全机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简单叙述了软交换中的SIP协议的功能,特点和工作机制,并指出SIP协议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详细分析原本为电子邮件明文的加密和签名设计的加密方法PGP(PrettyGoodPrivacy)的安全策略,加密过程,安全强度及其性能等·提出了将应用广泛、安全性高的安全策略PGP引入SIP协议中,以满足SIP消息传输中的安全要求·具体阐述了PGP在SIP协议中应用的实现方法,列举了经PGP加密的SIP邀请消息格式和用PGP数字签名的SIP消息格式·  相似文献   

20.
IP移动环境下的SIP号码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不足,给出了一种利用SIP协议支持IP移动性的实现方案,并详细分析了呼叫与通信过程中SIP支持IP移动性的实现流程,对SIP和移动IP混合支持IP移动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