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09年12月24日,由国家民委和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莅临我校,对依托我校建设的国家民委一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项目进行验收。专家们在听取了汇报和实地考察后,认为该实验室达到了国家民委一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省科技厅传来好消息,我校的“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实验室”获准2007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这是继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之后我校第二个省部共建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1):16-16
2003年12月2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批准“粒子与辐射成像”等4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03】57号),批准我校宇宙线开放实验室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宇宙线开放实验室是西藏大学乃至于西藏高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要求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各研究所的建设,使实验室和研究所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建设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而努力。西藏大学“宇宙线开放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8日,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同组织专家组,在我校召开了“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现场论证会。参加论证会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苏志国研究员、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曲音波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邓克俭教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熊巨华博士、国家民委教科司科技处王守利副处长。我校党委书记黎树斌、院长蔡明德、副院长范圣第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3日上午,国家民委、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在中央民族大学对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6.
正"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8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08]153号)批准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是在整合野生动植物生态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依托于生态学、环境科学2个广西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7.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教育部2007年首批委部共建的7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10年11月国家民委领导到重点实验室举行了"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学推荐申报的“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实验室”正式被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家科技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3】720号),批准依托我校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实现了我校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零的突破,填补了福建省地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相似文献   

10.
制度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出台了《辽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辽宁师范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等52个文件,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我校已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其中,2002年,"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成为我省首批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10年"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科研立项:"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主持及完成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科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成立.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立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先后被批准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009年3月正式被批准为“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本学科教育部唯一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为广东省、广州市共建的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隔震减震产品检测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6年10月批准筹建的首批委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也是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民委和教育部专家组的共建评价验收,正式挂牌运行。2016年11月,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等次。实验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2006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正式批复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我校申报的“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根据教育部年初发布的申报工程研究中心通知的要求,我校科研处和信电学院组织申报了“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拨出专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山东省有关部门和领导也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协助。”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成功,是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根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期为二年。建设任务完成后,教育部将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教育部将正式授牌。今后两年将是我校“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经第十一届中韩基础科学研究联合委员会批准,大连民族学院刘秋教授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与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合作研究项目“新型聚酮类化合物的筛选及其KS基因的克隆”,获得基金委国际合作局立项资助,资助经费10万元。该项目依托于学校国家民委一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与韩国忠南大学校的专家开展新型聚酮类化合物的筛选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研究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是2004年在国家“985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托少数民族健康与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研究领域创建的,是专门从事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卫生、健康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机构.2006年10月,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批准立项成为第一批国家民委一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的研究领域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学属于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目前拥有民族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医疗技法的传承;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医学人类学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药物资源应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群疾病防治;少数民族医药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医药政策与法规研究。  相似文献   

17.
6月 1日 ,我校拟建“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论证会在化学系多媒体教室举行。在认真审核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报告、听取了实验负责人所作的立项报告并亲自赴实验室考察后 ,论证委员会一致建议省上对两个实验室进行立项建设。论证会由省教委科技处处长刘德文同志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李军锋、副校长孙勇及相关处 (室 )、院系负责人出席了论证会。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化学系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申请拟建的。该研究所成立于 1 996年 ,是国内迄今惟一的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机构。论证…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科研团队主要依托于我校第一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8年被学校批准为重点建设科研团队。团队首席专家为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周介铭  相似文献   

19.
5年来,我校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与1998年相比,我校相继实现了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项基地指标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实验室从1998年的5个增至7个。目前,我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这些重点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lO月23日,由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申报的山西省“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汇报,考察了实验室现有设施和条件,通过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我校申报的“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符合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与要求,建议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