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作为晚清外交官员,张荫桓对外交与内政的辨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内政影响外交,外交反过来也影响内政,他希望仿照西方改革中国的内政,在他的心目中,内政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此而付诸了很多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力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向东 《世界知识》2022,(11):27-29
<正>近期,越南外交颇显活跃。4月30日迎来了到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1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同日越南还开始高调举办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2021年2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越南外交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此后,越南通过研究制订至2035年的外交战略规划、对外交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加强外交干部队伍建设、召开全国外事与外交工作会议以及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4.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个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5.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6.
 从“为了外交的科学”“外交中的科学”和“为了科学的外交” 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科技活动。以色列通过“为了外交的科学”,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中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和提升了双边关系。通过“外交中的科学”,以色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当前,以色列加大在华吸引投资力度,进一步助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了“为了科学的外交”。  相似文献   

7.
1934年末,蒋介石开始了抗战前的政策调整,在他的政略中开始突出“攘外”的内容,并在对日外交态度上逐渐突出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由以前的外交重于军事转向外交与军事并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外交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泽民同志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国基于强大实力地位的霸权战略和安全目标,是其军事外交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其军事外交的规模和收益;美国军事外交充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特有的安全理念;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的展开,既出于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又受霸权战略本身的制约;美国军事外交深受世界军事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国之初,新中国为实行独立自主外交而建立全新的外交队伍,从党和军队领导干部中选派了首批驻外使节。这些使节被选派是由于符合中央的政治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外交潜能。其外交实践也证明他们能够胜任工作。但从外交专业化的趋势来看,新中国选派首批驻外使节的做法只能是一临时性的,外交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还是在于培养训练专门人才。笔者即试图利用现有资料,对此问题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外交思维·“冷战思维”·“帝国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想活动。在诸多的思维中,外交思维可能归属最关紧要的一类。外交思维滋生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正确的外交思维,治国利天下,而谬误的外交思想,则误国祸天下。对此,外交家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其外交思维甚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我们研究美国外交,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是研究美国和外交思维。笔者曾在美国工作过几年,深感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我们大不一样,他们最不讲辩证法,同美国人奢谈辩证法是要闹笑话的。由此想起上个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外交思维。这就是人们通常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年代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通过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比较.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宋徽宗执政25年间,其外交思想有着巨大的变化。宋徽宗在执政前期,崇尚熙宁外交,开疆拓土,希望能够重树宋王朝的大国地位,在对夏战争胜利之后,联金攻辽,想兵不血刃和平收复燕云,对外思想中充斥着理想主义。当金兵南下,强攻宋朝时,徽宗一味妥协,其外交思想充斥了投降主义,这种投降主义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直接导致了宋朝的覆灭与两帝“北狩”。  相似文献   

14.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外交家顾维钧,在外交上奉行“依美制日”的外交思想,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我们对顾维钧及其外交思想应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6.
周新 《世界知识》2023,(3):26-27
<正>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勇毅前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昂扬奋进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真理光芒和时代意涵指引着中国外交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周边外交集中体现中国外交的担当和品格,在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长卷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独特华章。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能源外交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外交是俄罗斯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独立以后,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维护地缘政治的影响、改善国际环境,依靠其能源大国雄厚的能源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及时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对独联体、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开展了全面积极的能源外交。国际能源安全格局的严峻现实使得俄罗斯在实施其能源外交战略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9.
从“孔子学院”看中国的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独特作用。备受关注的“孔子学院”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但同时也应看到其中潜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在收集的大量外交语言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语言中的应用,并由此得出外交语言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