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由第二线转到第一线,美、德都要争夺主导权,法国要突出自己的独特作用。近来,随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局势的不断恶化,西方对新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的态度趋于强硬。前一时期西方国家认为波黑境内的冲突三方,即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居民,都对波黑局势恶化负有责任,但近来态度明显转变,认为塞尔维亚族在波黑冲突中负有主要责任,并将进入波黑境内支持塞族的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武装人员称为“侵略者”,声言要使“侵略者”付出代价。制裁迅速升级为了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5月11日,欧共体12国率先决定召回驻南斯拉夫大使,并主张暂时冻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11,(12):16-16
塞尔维亚政府5月26日确认,受战争罪指控、潜逃16年之久的前波黑塞尔维亚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被捕。自此,曾经纵横巴尔干半岛的前南塞族"三奇"——米洛舍维奇、前波黑塞族总统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悉数落网。姆拉迪奇现年69岁,1992年5月加入波黑塞族军队,担任总司令。此后的两年中,姆拉迪奇率领8万塞族军队,占领了70%以上的波黑地区。1995年7月,波黑塞族军警进入当时处于联合国保护下的东部城市斯雷布雷尼察,杀害7000余名穆族男子,成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1996年,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通缉姆拉迪奇,指控他犯下战争罪,是这场大屠杀的指挥官。许多支持狭隘民族主义的波黑塞族人认为,姆拉迪奇是建国的"民族英雄"。实际上,"三奇"都曾靠煽动狭隘民族主义起家,  相似文献   

3.
<正>5月28日清晨,科索沃警方以打击贪污腐败和有组织犯罪为名,在塞尔维亚族聚居地北米特罗维察展开"执法行动",逮捕并扣押塞族、波黑公民及俄罗斯公民等20余人,造成多名警察、记者和联合国官员受伤。该事件引发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命令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执法行动"事件后,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4.
与塞族同为一个民族,今日却成仇人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发生的内战已途半年,冲突的一方是穆斯林及其盟友克罗地亚族,另一方是塞尔维亚族。波黑的穆斯林占全境人口的417%,克罗地亚族占17.3%,  相似文献   

5.
半月新闻     
16日波黑穆斯林难民在斯托拉茨市遭克族人袭击,伤3人。20日,多国稳定部队和国际警察部队应波黑总统普拉夫希奇请求用武力强占巴尼亚卢卡警察局。23日,波黑塞族政府宣布断绝与总统关系。26日,波黑塞族议会宣布不批准总统就波黑军政机构的人事变动问题所作的任何决定。28日,多国部队在波黑布尔奇科等地对塞族采取军事行动,至少造成四人受伤。波黑塞族总统成立新党  相似文献   

6.
不利于实施代顿协议和巩固波黑和平,也有损塞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波黑塞族领导层内部一直风波迭起,并且愈演愈烈。7月19日晚。塞族执政党塞尔维亚民主党总部召开会议,决定将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普拉夫希奇开除出党,并再次要求她辞去总统职务。会议指责普拉夫希奇“违反宪法和法律”、“背叛执政党和国家政权机构”、“诋毁塞族党政领导人”。这次会议表明,波黑塞族领导层的矛盾斗争终于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众所周知,普拉夫希奇曾经是波黑塞族领导层中的强硬派,素有波黑“铁娘子”之称。她是作为塞尔维  相似文献   

7.
世人在焦虑中等待这一天。8月30日晚,波黑塞族全民公决委员会主席钱恰尔宣布,波黑塞族于8月27-28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表明,波黑塞族不接受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版图划分方案。虽然这一结果并不出乎预料,但事前人们总还抱有一线希望,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     
1995年9月1—15日1日北约暂停对波黑塞族的空袭。3日北约和联合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波黑塞族于4日23时前将部署在萨拉热窝周围的重型武器后撤。5日北约恢复对萨拉热窝地区塞族目标的空袭。8日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三国外长在日内瓦就波黑宪法原则达成协议。10日北约首  相似文献   

9.
联盟总理帕尼奇说:“我愿迎战!”他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着“实力相当”的斗争。前南斯拉夫分裂后,于4月宣布独立的南斯拉夫联盟(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情况况一直是国际新闻媒介报道的重点之一。这不仅因为西方一直认为南斯拉夫联盟(简称南联盟)实际上是由共产党掌权的,认为它支持波黑的塞族,致使波黑内战难以止息,而且还因为南斯  相似文献   

10.
外交斡旋艰难,军事威胁更难奏效——近四百维和人员成了人质,北约空袭效果堪忧; 5月25—26日,北约飞机接连三次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中打击。波黑冲突急剧升温。受到打击的塞族采取强烈报复措施,扣压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人员作为人质,要挟北约停止空袭。塞族武装的这一举动使近24000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直接插手和动用武力,使局势急转直下;联合国深深卷入冲突,西欧不甘当“配角”,俄罗斯何去何从引人注目。在4月10日至11日的不到24小时之内,北约所属的美国战斗机两次袭击波黑戈拉日代周围的塞族武装阵地。波黑局势急转直下。塞族领导人扬言要对这次空袭进行报复的声音刚落,一架法国侦察机和一架英国鹞式战斗机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戈拉日代上空被塞族武装击伤和击落。与此同时,波黑塞族军队再次从南北两方攻占了戈拉日代的几乎所有战略要地,整座城市实际上已被塞族武装控制。所有情况表明,波黑局势进入了—个更加错  相似文献   

12.
进入5月下旬,波黑局势急剧恶化。北约空袭塞族军事目标,本想起到威慑作用,不料适得其反,塞族扣押近4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作为人质,一时西方舆论大哗。联合国维和部队陷入困境,不仅不能履行应有的维和任务,连自身安全都成了问题。在此情况下,法国总理阿兰·朱  相似文献   

13.
在波黑穆斯林政府军向塞族军队控制的萨拉热窝区发动猛烈炮击而遭到强烈反击的情况下,5月25、26两日,北约连续对波黑塞族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这是北约自1993年4月在波黑上空实施武力禁飞以来的第四次军事行动。从北约这几次行动看,除第一次发出最后通牒后未予实施空袭外,其余三次都是虎头蛇尾,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对波黑内战负有主要责任”为由,曾先后在1992年5月30日、8月13日和1993年4月17日作出决定,对南联盟实行经济和外交制裁,特别是经济制裁一次比一次更严厉更全面。如除食品和医疗用品外,禁止把任何商品运进南斯拉夫,冻结南联盟在国外  相似文献   

15.
温和派终于胜出。强硬派逐渐失势; 自去年7月波黑塞族领导层发生内讧以来,两派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直到今年1月31日,以温和派米·多迪克为总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职,新议会决定把政府所在地从强硬派权力中心帕莱镇迁到温和派掌握的巴尼亚卢卡市,温和派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标志着波黑塞族领导集团内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可能对波黑和平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时近四年的波黑冲突终于在1995年底通过代顿协议和巴黎正式协议而暂告终结。这场具有冷战后特点的冲突在1995年经历了几个转折性变化的阶段。回顾起来颇耐寻味。第一阶段(5-7月):北约炸塞族,发生“人质危机”一、穆斯林发动攻势。塞族反攻,北约发动空袭。5月,穆斯林军队在波黑北部、东部和中部频频向塞族发动进攻,塞族凭借军事优势,不断发动反击,特别是加  相似文献   

17.
塞族全民公决拒绝万斯一欧文计划后,波黑局势十分险恶。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在波黑设立安全区的836号决议,并授权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这些地区遭到袭击时可使用武力,还准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维持和平部队。这是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为避免波黑局势全面失控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应急措施。波黑塞族表示欢迎,穆斯林最初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天,波黑局势风云突变,塞族对波黑东部的穆斯林飞地即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发动凌厉攻势,7月11日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16日开始猛烈进攻泽帕,眼下,戈拉日代也面临战争。对此,联合国和西方大国一时茫然无策。波黑形势又面临着一次重大转折。人们不禁要问,塞族为什么会有这次行动?  相似文献   

19.
北约大打出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8月28日萨拉热窝发生炮击平民事件后,波黑局势急转直下……30日凌晨北约出动大批飞机对塞族目标发动全面空袭。此后对波黑塞控区不分昼夜地进行狂轰滥炸。这是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北约对塞族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也是北约成立46年来最大一次作战行动。世界为之震惊。9月14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塞尔维  相似文献   

20.
波黑战争中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事件一直影响塞尔维亚与国际社会、与波黑的关系。直到今年3月底,塞尔维亚才正式道歉。作者此时刚好在波黑,本文就是他访问斯雷布雷尼察后赶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