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3.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5.
哈勃和他的天文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1):74-79,60
艾德温·哈勃 (EdwinP .Hubble)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结构的知识革命。哈勃在天文学中的贡献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 )他在现代银河系外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关于宇宙基本结构的最关键的贡献 ;2 )他也是第一个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观察证据的人。可以说 ,他是当代天文学范式的奠基人。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 (CaseStudy)方法 ,首先对他在天文学中的工作 ,尤其是第一方面关于银河系外星云的工作 ,作一个历史的论述 ;然后我将试图用该历史案例来检验科学哲学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有关哲学结论的恰当性  相似文献   

6.
吴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19-23,18,126
分析了库恩在科学实践哲学上的影响:第一,范式的核心内容是实践范例的思想影响;第二,常规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最基本和最重要活动的思想影响;第三,解释学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7.
库恩直解     
通过回顾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考察探索库恩的本意.库恩最初注意到自然科学的成长和人文学科不同,而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自然科学研究的排他性,即存在一种模式,不符合这种模式的研究和研究者必被主流所拒绝.这种模式和贯彻这种模式的研究者互为表里,形成了所谓的规范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模式的改变就是科学革命.库恩的理论源于他对科学史的研究,但是后来的历史研究却又揭示出和库恩当年所援用的不同的图景.本文重新审视了这一问题,并利用范式理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对库恩的两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所谓“后库恩”的科学论基上都是从解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发衍生出来的。在晚期,库恩本人也尝试着重新解读自己。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库恩并未套用而紧自己的方式达到了解释学的观念。本文赞同J.劳斯对对库恩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库恩”实际上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其中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9.
P.K.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1994)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他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科学哲学四大巨头”。他的哲学受到罗蒂等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拉卡托斯、劳丹等人的激烈的批评。你可以批评他,但不能绕过他,他的哲学在我国哲学界的影响也很大,今年是他诞辰80周年、逝世10周年,下面发表的一组文章既是对他的纪念,也是国内哲学界研究费耶阿本德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实验有其自身的生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和数学是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哲学家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冷落了对实验的哲学研究,他们通常更偏爱对理论和实在表象的哲学探索,而很少关注实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知识去改造世界这类操作性问题。对理论和现象问题的嗜好和对操作问题的轻薄,使得象迪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这样一些当代颇有声望的科学哲学家也不能对实验作出令人特别是令科学家们信服的某种真知灼见般的评判。若概观上述学者关于实验的形形色色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心思想总徘徊在这样一种主张附近:理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集体意向性理论的视角考察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利用"范式"这一概念描述科学共同体的工作模式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但在"科学共同体"和"范式"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上却陷入了循环定义的困境。而采用整体视角审视范式转换也使得库恩笔下的科学发展具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科学共同体作为集体的一种,能自然进入集体意向性理论的考察范围。实际上,图梅勒和塞尔的工作能给出一个全新的微观视角,以规避库恩的描述所产生的问题。借助于集体意向性理论,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可以被非循环定义的方式描述,而范式转换也并非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物种概念是系统生物学即常说的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关于物种概念,存在着长期而频繁的争论,不仅受到生物学者的关注,也引起哲学家的兴趣,因为它与哲学和逻辑密切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哲学上称为本体。物种在哲学本体上是什么? 这涉及生物种概念的阐明。世界上有两种本体,一是个体,一是类。物种究竟在哲学本体论上是个体还是类呢?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物种是类,把认识物种和物种组群的科学研究称为分类学或分类。Mayr(1982)坦率地承认,他本人就曾长期对种阶元和种类元混淆不清,他把这种混淆的澄清归功于Ghiselin(1974),Hull(1975)等从哲学和逻辑学上对物种本体和概念的论述,他们论述了物种本体不是类而是个体。进化支序学者Wiley(1981)和进化系统学者Mayr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中的中间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S.库恩提出了以范式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理论,相对于以往的科学哲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库恩(包括后来一些试图修改其理论的学)对科学革命的过程缺乏实际的分析,导致其结构在很多方面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本认为,对库恩范式理论进行改造的突破口在于实际地分析范式转换的过程。为此,本提出了中间范式的概念。中间范式处于旧、新范式转换的过渡时期,它能够为范式转换的过程和必然性提供合理的说明,也能够为新旧范式的比较提供基础。中间范式具有二元性,拼合性,矛盾性和不完备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104-108
库恩的"范式"无疑是20世纪科学哲学中最具创见性、也最具争议的哲学概念之一。库恩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该概念的。一种意义是将"范式"作为科学共同体从事高度收敛的常规科学活动的精神定向工具;另一个更具本质性的意义是将"范式"作为共同体成员共有的解题范例,即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库恩的"范式"及其认识论意蕴是对传统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历史主义超越,澄清"范式"的认识论本质对于理解科学的本质及科学发展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编史学视野中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目前,当人们谈及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成就时,不论是在科学哲学家还是在科学史家,乃至一般公众中,“科学革命”已成为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在我国,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库恩(T.S.Kuhn)的科学哲学理论被译介之后,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或按西方常用的术语,作为科学哲学或科学史中的一个常用的“隐喻”)更是有口皆碑。然而,当人们广泛地使用这一概念时,并不一定总是对此概念作了明确的限定,使之具有前后一贯并且为  相似文献   

17.
库恩的科学社会学思想目前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人们不再将库恩理论仅仅理解为一种科学哲学了。本文以文化和社会群体两个角度为社会学视野,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地透视库恩的科学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性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经常被视为人类合理性的典范,但随着库恩的历史主义的兴起,这一观点受到了颇多挑战。论文分析了逻辑实证论、波普、牛顿一史密斯以及劳丹等人的合理性概念,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作者试图寻找波普“批判理性主义”中更为根本的精神,最终将合理性分析为批判性。科学是理性的,因为科学共同体对自己的价值观、方法论、理论都持批判的态度。对“批判”概念的进一步哲学探讨,将最终揭示合理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以库恩为代表的社会历史学派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范式等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而不同研究传统下的俄(苏)科学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也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科学世界图景。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都具有前提性知识的地位。在方法论层面,它们都作为解释科学革命的核心概念。二者的"同中之异"表现在结构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中,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发生学的层面,在于概念提出的语境根源。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展现出的结构学、动力学和解释功能上的差异,揭示出科学知识结构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语境——哲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20.
范岱年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34-37,49,126,127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库恩的科学哲学在中国科学哲学界传播、研究、探讨的历史.最后,作者指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学习库恩、超越库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