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38-3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玉米病害对玉米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病是世界性玉米病害,在我国,该病毒目前已波及19个省,给我国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内在潜力大,发展的景十分广阔。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近1/4左右。2005年玉米播种面积273万公顷,总产1380万吨,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以上,最高达46%,可见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玉米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旱灾发生频率高,受害面积广,减产幅度大,特别是春旱、春夏连旱严重,致使玉米产量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当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原料,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对"承三交1号"玉米、"冀承单5号"玉米、"角质3号"(美国3号)玉米品种,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别就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角质3号"玉米籽实和秸秆产量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80万亩,平均亩产量380公斤,提高粮食总产量,玉米是关键之一。根据西安市玉米生产实际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提出以“四改一增一晚”(改软茬播种为免耕直播,改一次施肥为分次施肥,改大穗平展型品种为紧凑耐密型品种,改灌救命水为灌好关键水,合理增加密度,适时晚收)为核心的玉米生产技术,提高西安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24):F0003-F0003
我国甜糯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但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大多为抗病不优质或优质不抗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甜、糯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近年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良甜糯玉米新品种,其中“粤甜11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玉米的早期栽培与引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人对中国玉米栽培史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玉米是中国原生植物还是引种作物,基在本地栽培的历史或引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及途径等,至今还是未有公论、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该文系统述评前人研究所得出的诸多观点后,认为中国也是玉米原产地之一,而国外玉米的传入则是多渠道的。  相似文献   

7.
海南的鲜食糯玉米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但由于鲜食糯玉米的适口性好、风味独特而备受各个阶层广大消费者欢迎,加之生产周期短,种植效益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种植面积已由起步初期的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万亩。海南是我国唯一可以一年四季种植鲜食玉米的省份,尤其是春、秋、冬三个季节生产的鲜食玉米产量高、病虫害轻、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2-5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是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5%,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区玉米生产发展.品种是玉米生产的核心.为了解决该地区玉米高产与抗逆的矛盾,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玉米科研优势,与其它单位协作,以求实现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抗逆育种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48-48
在玉米工业加工、畜牧业发展等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玉米需求量近年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每年刚性增长3%~5%。为解决制约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恢复和提升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水平的需要,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着重围绕解决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力度不到位、技术应用与组装不到位、机械化程度低、阶段性干旱造成出苗率低苗情差、阶段性低温冷害和早霜、玉米病虫草害防控体系不健全、耕作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开展攻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3):8-8,10
2008年,本课题围绕辽宁玉米种植主产区增密防倒防衰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深入开展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双行双株定向栽培综合技术及配套机械、防早衰高产技术、抗旱节水及深松免耕高产高效技术、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特用玉米生产加工与开发等七项关键技术研究;完善配套技术,辅以常规技术,形成了以比空种植、合理增密和增钾施肥为主的辽南模式,以轮耕深松、调整品种和肥水运筹为主的辽中北模式和以抗旱保苗、中耕深松和提高“三水”利用为主的辽西模式,并通过三区建设,大规模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1.
1课题介绍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小麦-玉米轮作是其主要的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470万公顷和200万公顷以上,占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当前,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中存在几个问题,包括:①缺乏对不同产量条件下作物需肥特性的了解和针对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高温干旱、花期阴雨、病虫害和遗传基础狭窄、丰产稳定性差等导致单产增长缓慢的因素,经过19个年头的反复实验、南繁北育,研究育成“浚9058”和“浚92—8”两个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正>5000多年前,古老的"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发源兴盛。如今,当地玉米的基因多样性正遭受来自全球化与转基因技术的威胁。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物种抵抗运动"逐渐在这片土地上铺展开来。人们依靠尖端科技和农学家的帮助,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3):61-61
石彩糯1号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成的彩色糯质玉米杂交种。2002-2003年在国家鲜食玉米区试中表现出优秀品质:抗病、抗虫性较强,果穗均匀,结实性好,鲜食口感细腻,甜、粘、清香,商品价值高。经专家品质评价,两年均居参试品种前列。2004年通过了国家审定。2005年被列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目前产品已在国内大中城市销售,速冻果穗已出口韩国等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叙了麦克林托克对玉米遗传学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其中重点叙述了麦克林托克建立转座理论的具体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麦克林托克的理论长期不被接受的原因;由此引伸出经典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在思想及方法上的不同;并且对麦克林托克本人的思维特点及研究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一种支撑生命的粮食,是承载金色梦想的希望。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一位与玉米相伴一生的育种专家,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从中原大地到天涯海角,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几千公里的空间跨度,程相文始终与玉米相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菜生产面积一直徘徊不前,产量亦如此。以江西为例,这几年一直不能超越1995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86万公顷的顶线。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油菜产业的发展与生产机械化程度紧密相联。在目前状态下,要发展油菜产业,其根本出路在于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3):25-25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从1977~200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1967万公顷增加到3103万公顷,总产量从0.49亿吨增加到1.63亿吨,跃居粮食作物的第一位,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导作物。但我国玉米育种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科研资金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行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国家对整个行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玉米这种作物,是一种支撑生命千年万代的粮食,是一种在土壤中发芽,在季节中放飞金色梦想的庄稼。玉米总是在乡村的田园葳蕤着自己的风景:与风作伴、与雨共生、与日月同舞。  相似文献   

20.
玉米这种植物,是一种支撑生命千年万代的粮食;是一种在土壤中发芽,在季节中放飞金色梦想的庄稼。玉米喜光喜热,与风作伴,与雨共生,与日月同舞。七彩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风景秀丽,资源富饶,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缺乏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成为困扰云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