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工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群体,对"三化"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交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随经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力量。结合这一群体具有的代际特征,本文分析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就业歧视和低层次就业等问题。现存就业保障措施无法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国家、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应承担其各自责任,合力构建就业导向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贾淑红 《科技信息》2013,(14):24-24
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困境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原因,并对解决农民工就业困境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现在,也昭示着工人阶级的未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温州市有新生代农民工116万人,占省外流入人口的4 2.6%.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的温州为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管理工作,以高职院校为载体,试图探索“订单式”为特色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模式.以期解决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出现的职业技能不足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由劳动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化、推进城市化和产业技术结构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课题以浙江省湖州市农民工聚集区为调研区域,展开就业问题相关调研。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与第一代农民工存在的就业异同点,认为就业动机与影响就业因素是两代农民工群体在就业问题上的最大差异,此外,在就业行业、就业渠道上也存在若干差别。  相似文献   

6.
以南宁市为调查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问题及所面临的障碍展开调研,从社会组织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与建议。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方面,需要社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社会组织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依靠,应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中建立健全正式组织,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其政治、社区事务等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促进其稳定生活、就业于城市,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农民工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年纪普遍较轻,具有一定的上网能力。这也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现代远程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以萍乡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寻找萍乡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有效提高萍乡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的质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关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当前我国城乡融合与一体化进程。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和实际归宿的调查分析,尝试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细化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亚群体:落地生根型、落叶归根型、漂泊无根型,而三种不同归宿类型的内部又富有层次区分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是他们自己意愿的表达,更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抉择,是社会结构诸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看,被调查者对归宿仍处于不确定者居多,漂泊无根型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前归宿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武陵山区农民工大军中的主体。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武陵山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依然异常严峻。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从身份认同、文化特征、就业状况、生活期望、娱乐活动等6个方面对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民工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相应的提出4种发展模式,即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新型单位体育模式、企业联合型体育发展模式、工业区体育发展模式,为陕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作为未来就业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也更倾向于本地就业。以贵州省桐梓县为例,梳理其促进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本地就业的实践经验,从内部动力和外部支持的视角总结出桐梓县政府促进该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本地就业的模式。研究发现,此模式为基层政府促进本地就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普遍拥有"三高一低"特征的1980年以后出生的特殊劳动力群体。重庆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就业规模大,受教育层次低,就业行业多为加工制造业、服务型行业和建筑业,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住条件差等特点。作者对此提出了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贯彻完善户籍制度改革,跟进落实和完善公租房建设计划,鼓励自主创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还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消费方式单一、文化活动内容较少、文化认同出现危机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通过搭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平台、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的合力、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的权利、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文化等途径,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兴力量.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却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以杭州市下沙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探讨改善其学习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当代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立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服务保障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当代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新生代农民工阅读现状为例,从更新观念、政策保障、企业培训、机构服务、社会关爱等方面,阐述了加快建立我国当代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服务与保障机制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到制度、高昂的融入成本、城乡隔膜和自身素质等障碍的制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对于其生存状态的调查也引起各方关注。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不幸福的生存状态入手,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不幸福的原因,能够明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正处在代际更替的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其收入提高与消费行为转变更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选取郑州市作为样本地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Logist模型分析其收入状况、消费观念对其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最后,从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人力资本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引导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中小企业的就业主体,但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频繁离职,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必须在招聘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工作环境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当今农民工的主体。虽然社会政策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农民工利益,但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来说,他们的利益诉求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飞速进步也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社会政策范式的转变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