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纳他人建议,商量如何修改文章,宋代大诗人欧阳修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我们来看看吧!别忘了从中可要学到奥妙哟!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章家。他的文运比韩柳要好,当时就被公认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代文章宗师。时至今日,此论仍很公允。他一生文章著述数百万言,文备众体。1986年中国书店出版的《欧阳修全集》(以下所引欧文出自此集)载他的文章2651篇(则),占全集的72.3%。另外,还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75卷,《诗本义》14卷。他的文章卓然自成一  相似文献   

3.
青州一任,欧阳修始终欲求致仕而不可得,而青州的静美山水、淳厚民风却让欧阳修的致仕归隐心态得到了极大满足,使他在仕与隐之间乐得徘徊.欧阳修在青州宽简爱民、求是务实的为政策略,印证了欧阳修虽归思难禁,却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作为有宋一代的文章宗师,他的记体文是写得极其出色的。但历来对于他文章成就的评价,比较多的是注意到他的书信体杂文或传记文,对记终文却评述较少,即使评述,也多注意《醉翁亭记》一篇,实在是不合理的。本文不揣浅陋,希望能对他记体文的思想和艺术作一些评价,很不成熟,有待于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宋仁宗景■三年,欧阳修被降为峡州夷陵令。这是他仕途中的第一次遭贬,也是他在政治与心灵上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就欧阳修对这次贬谪的认识、在贬所的生活状况及心态情趣等作了较全面具体的探讨并认为,这样的研究,对正确理解与把握欧阳修的再贬滁州、他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大学语文》等教材中有不同的解释,欧阳修在自己的著述中也有不同之说。本文从古人称籍贯与今人称籍贯之不同。从欧阳修的郡望、祖籍、贯的研究入手,认为欧阳修的籍贯应为“宋代吉州永丰县”。  相似文献   

9.
<正>"三上"法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写出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等作品。他在《归田录》中记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欧阳修平生作文章多半在"三上"完成,"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后来,人们提倡"三上"法。如今,从健康和卫生的角度来看,"三上"法已不适合提倡。但是,其中的可贵精神仍给人们启示:没有利用不了的时间,只有不被利用的时间,我们应该善用零碎时间。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革新的领袖,他的文学主张和美学思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倾向。他关于“古画画意不画形”的理论,关于“超迈横绝”与“深远闲淡”两种风格的探讨,关于“学书静中至乐”的审美心胸的理论以及关于“吏部文章二百年”的对韩愈的充分肯定,使得北宋前期的美学思潮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偁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有自己的散文理论。他的文论以道为基,以文为体,以言为饰,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完整的理论架构。在道、文、言诸方面,欧阳修在继承韩愈文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散文理论,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旗帜。宋代古文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和旗帜的引导下,较唐代取得了更为彻底而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1.从欧阳修碑志文看宋初士人的"言事"热情/王永//北方论丛1期 2.试论欧阳修词的乐观风格/曹艳春//江西社会科学1期 3."文章太守"欧阳修与扬州/万平,许建中//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期 4.欧阳修是如何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兼谈欧公散文对风貌通讯写作的启示/邓涛//宿州学院学报1期  相似文献   

14.
北宋庆历三、四年(1043——1044年)间,进行了有宋一朝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以下称“新政”)。当时年仅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欧阳修(1007——1072)是推行“新政”的重要成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显示出思想家、政治家的才华。这段历史,可说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一)欧阳修登第不久,就和日后主持“新政”的范仲淹(989—1052)建立了友谊。他前期的政治活动、文学活动都受到范仲淹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鲁迅是文章大家,他如此谈,固然与他的谦逊,不好为人师有关,然而他关于文章修改的说法、做法--即"文  相似文献   

16.
刚进而立之年的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令。当他处理查询档案、处理政务时,发现枉直乖错、违法徇私、灭亲害义之事,不可胜数。于是他决定整顿吏治、兴除弊端,当好夷陵父母官,并针对县衙档案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敕书楼、订立各项规章制度、清理陈年文牍案卷、加强各类档案资料收集。欧阳修在夷陵的诗文不仅是文学珍品,也是夷陵珍贵历史档案。欧阳修重视档案工作有着时代、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今年适逢他诞辰990周年、逝辰925周年,为纪念这位先贤,促进“欧学”研究,10月28日至30日,7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在欧阳修的故乡江西吉安,就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开幕式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吉安师专校长钟没权、吉安行署及永丰县政府的领导、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厚示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评价欧阳修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纪念欧阳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相似文献   

18.
<正>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大师。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一生著述很多,在史学方面有《新唐书》(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其中尤以《新五代史》最著名,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词作,饱含幽情与艳色,这同他的诗歌散文的书写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差.“六一词”的写作与欧阳修的情感生活是同一的,这种生活情趣与创作冲动有违于儒家“止乎礼义”清规戒律,反映出古代文人学士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夷陵“绛雪堂”是为纪念欧阳修而建,它得名于其《千叶红梨花》诗“风轻绛雪樽前舞”一句。绛雪堂始建于宋,在元、明、清被屡加修葺、重建。清代尤得到重视,葺治至少六次。乾隆、同治年间,知县林有席、金大镛又先后在堂侧补植了红梨花树。从文化地理学人文景观视角看,“绛雪堂”折射了欧阳修的诗情与人格,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它的重建寄托了后世夷陵守吏对欧阳修的缅怀与追慕,追慕他“勤官”、“不忽吏事”的为吏态度和诗酒风雅的为政风流。红梨花也成了甘棠遗爱,寄托了人们对欧阳修的热爱与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