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  相似文献   

2.
冻土最上面的一层会在暖季融化,在寒季冻结,被称为"季节融化层",它的厚度一般在1.5~4米,就像一层松软的"新棉被",是多年冻土的保温层.尽管它自身会不断发生冻融,但总的说来起到了一种保温作用.在这层"新棉被"的保护下,多年冻土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流火 《科学之友》2020,(5):42-43
正在大自然中,有不少学名里就带有"毒"字的植物。这些"毒字辈"的植物不仅名字里带"毒",而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由于与其他植物在外形上的相似性,人们往往难以分辨,防不胜防。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毒字辈"植物。毒芹毒芹是伞形科毒芹属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度可达一米以上,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各地。毒芹和水芹  相似文献   

4.
杨斧 《科学之友》2011,(1):54-55
恐惧的"断肠草"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自古就有在农历4月采摘乌饭树叶做乌饭食用的习俗.20世纪60年代,我国南方某地发生了一桩命案,开始时以为是他人投毒,后经植物分类学家鉴定查明,"元凶"其实是一种有毒植物--雷公藤,食用者自己误食了混有雷公藤叶片的乌饭.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病了又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不过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有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20,(3):68-71
正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相由心生,疾病同样也会在脸上不同的对应区表现出来,当我们说一个人红光满面或面黄肌瘦时,也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况,脸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许就预示着疾病征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其实是有助于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细心留意,它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7.
提起美酒,相信许多嗜酒者都会垂涎欲滴,而至于植物界的"酒徒",或许你还不知道吧. 在植物界,有些植物被酒诱惑而去"偷"尝其味,还有一些植物,"喝"酒居然上瘾,说它们是植物酒徒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8.
在北美洲东部,居住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们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点是鼻子长在头部,在鼻子周围还环绕着11对粉红色的肉质"触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这种动物在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这种动物的鼻子更像一颗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称它们为星鼻鼹.那么,星鼻鼹究竟是如何靠鼻子探路、谋生的呢?科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致幻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国外,对致幻植物也有不少奇特的传说. 我国云南的小美肝蕈和华丽牛肝蕈,如被人误食后就会中毒,使食者觉得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接着便不知不觉地不停奔跑,然后呆立发痴,形若木鸡,这在医学上称为"木僵",酷似电影<追捕>中服用了致幻剂的人.食者往往还有一种反应:白天只觉得头昏眼花,一到夜晚便会看到有一群穿红戴绿不足一尺高的陌生小矮人向他走来,嬉戏打闹,医学上又将其称为"小人国视幻觉症".在视幻人眼中,"小人"霎时会变成"巨人",高达数丈,顶天立地,压将下来,使视幻人大受惊骇.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时代正扑面而来--众多电脑用户的"头顶"上都将飘着朵朵"白云",这些"云"就是分布各地、连网成片的计算节点,随时通过一条条网线为用户提供速算、精算服务.业内普遍认为,不久后,个人计算机就会相当于水龙头、电开关,一打开电脑便与高速计算网络连为一片,用户就像使用自来水、电力一样,方便享用后台的超级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要想保持面部皮肤的长久魅力并不十分困难,只要遵循以下"三字诀",就会有惊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恐 龙 时 代 的 生 物 群 如果你想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你可能就会联想到恐龙!没错,那个时代,即2.52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是恐龙进化、繁衍和遭遇灭绝的时代.但如果你只想到恐龙,你会错过很多其他神奇的生物,尤其是其他爬行动物,因为恐龙只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一种.在当时,地球上的其他"居民"还有不少,包括现代鳄鱼的祖先.与此同时,翼龙"统治"着天空.虽然翼龙经常被称作"恐龙",但它们只是恐龙的"亲戚".  相似文献   

13.
植物能"看"     
说起动物,大家已经知道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那么植物呢?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已经接近死亡的人称为"植物人"。其实,植物远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无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相似文献   

14.
<正>对动物来说,睡眠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以人类为例,一生中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睡眠不足,则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看似平静的植物也会睡觉吗?所谓植物"犯困",其实就是植物睡眠。这种奇妙的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就眠运动"。这既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科学家数十年来认真探索、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未解决的科学之谜。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或是繁星闪烁之时,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些植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比如人们常见的合欢树,它的由许多小羽片  相似文献   

15.
从古人给合欢、睡莲等植物起名时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传说:合欢的叶片到夜晚会合拢起来,睡莲晚上要"睡觉".然而遍查图书并进行网络搜索,却不见任何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这些植物昼夜的变化确实是真的吗?你在夜晚观察过合欢、睡莲吗?植物的"睡眠"现象是合欢、睡莲这两种植物独有的吗?还有哪些植物也在晚上"睡觉"?除了晚上,从清凉的早晨到烈日炎炎的中午,植物在白天又有哪些变化昵?我们人类通常中午还要午休一会儿,植物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一番植物的昼夜之旅,穿梭于白天与黑夜之间,观察植物的姿态差异,感受灵性的植物之美吧!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有"初级的神经系统",有"情感",有不同的性格,因而它们在相处中也有复杂的"邻里关系"。栽培时如能照顾这种关系,合理搭配和布局,就能相互受益,减轻疾病,提高产量和品质。如马铃薯与大麦间作,马铃薯会分泌一种刺激大麦生长的物质,使大麦增产。马铃薯与西红柿套种,二者均受益。有些植物具有改良环境的本领,因而与其他植物相处时,会促进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佐治亚州大学植物学家鲍德恩等人,在英国西南部干燥的平原发现了一种十分专横跋扈的山艾树,在其生长的地盘内,"不许可"任何别的植物存在,连一根杂草也不得共存.这些学者曾在其地盘内种植了一些其他植物,但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鲍德恩分析,这是因为山艾树会分泌出一种将其他植物置于死地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课程改革激活了青年教师教学思维,课堂注重了"新理念,新形式,新的设计,新行为",这是可喜的,但青年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如果只追求"形"的东西,不研究"质"的内容,就会严重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昆虫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对此,昆虫学家诙谐地称之为"小夜曲".现在人们已掌握了7种"小夜曲",这只是昆虫世界纷繁复杂的歌调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当雄蟋蟀或蚱蜢唱出自成一格的情歌时,蝗亚目的雌虫就会发出可以听到的答歌.  相似文献   

20.
叶雷 《科学之友》2008,(1):87-87
"×××到此一游",不能简单斥责为"素质不高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正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刻上这几个字就是素质差,反而会为之感到自豪.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对已经在民族文化上打上烙印的东西,要改变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