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导敛爱滋病(AIDS)的元凶。大约一个世纪前,猿免疫缺陷病毒(SIV)从黑猩猩传播到人,从而引发了HIV/AIDS的大流行。这是在逆转录病毒和其宿主之间长期共同进化斗争中所发生的最近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Connor  S  程琮 《世界科学》1989,11(3):42-44
当温莎公爵夫人去世时,大众新闻的大标题这样来描述巴斯德研究所:“公爵夫人把珠宝献给了爱滋病研究室。”在这之前,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已领导巴斯德研究所走在了与爱滋病进行斗争的最前列。赫德森患有爱滋病,他仅在去世前才去过巴黎的“爱滋病实验室”。实际上,爱滋病的研究只是巴斯德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有2000多人在巴黎这个研究所工作。这包括800名科学家,其中的一半是访问学者。研究所有九个部系和七十多个科研小组。它们分别从事研究细菌学,真菌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免疫学以及实验生理病理学。另外,还有病毒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使得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引起爱滋病的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3.
光子晶体简介顾国昌,陈鸿(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人类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发展,电子学进人到微电子学阶段.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子学的工作载体是电子,由于电子具有静止质量以及电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力,近代微电子技...  相似文献   

4.
古海洋学中锶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海洋学中锶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博士后董军社古海洋学处于整个地球科学的前沿阵地,其发展之迅速,不但在地学界堪称绝无仅有,即使在当代自然科学领域中亦属罕见(汪品先,1989)。古海洋学当前以“全球变化”为主题,以“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希望,大规模地对基因组学的投入将有助于战胜疾病、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开发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CAS)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声称:到本月底,由他主持的研究中心将会有足够的DNA测序仪,一天可以设取15to万个碱基序列。他自豪地说:“我们将具备独自对某种生物进行测序的能力。”作为参与人类基因组学这一革命性工作的后来者,并作为全球的一个主要的参与者——中国正在努力赶上。去年中国加入了从事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际联盟,该组织将人类基因全部序列(30亿个碱基对)的1%交给中国进行破译。如…  相似文献   

6.
问与答     
问:艾滋病是谁传播给人类的?艾滋病,医学上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医学界尚对它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绝症之一,也是当今医学家们最渴望攻克的难题之一。艾滋病的起源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7.
我国6个单位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医科院肿瘤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遗传学家大力协作,利用高度多态性的遗传学标志对中国各民族的源流关系及其与世界各民族的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是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的一个重大成果,不仅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上,赢得了世界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的权威Cavalli-Sforza和Riazza分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和《自然》(Nature)上撰文评述,而且还入选了…  相似文献   

8.
近20年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之争在今天有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一个研究中的意外事故造成了对美国科学家盖洛(Gallo RC)的冤枉,此前,世人一直认为是他剽窃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特尼尔(Luc Montagnier)发现的HIV。  相似文献   

9.
细胞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底,法国科学家说他们已经(至少是暂时)治愈了两名婴儿的致命性免疫缺陷,此病全名叫“严重合并性免疫缺陷症(SCID)”,但更普遍的叫法是“泡沫儿”病。SCID使病人容易受到致命性感染,一些患儿为防止感染而不得不生活在塑料泡里。法国医生先是把健康免疫系基因注入成血干细胞内,然后将这些于细胞植入病孩的骨髓,使他们能够生产出自己的免疫细胞。 这项治疗学成就是多年大肆宣扬要通过更换受损基因或缺失基因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的设想的第一次成功。不过,在这里,干细胞的成功应用对于一场新的治疗技术浪潮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在下一个时代里,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建立在综观科学历程基础上的对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的合理推测。在即将跨进新千年之际,这个预测似乎已经悄悄地在向现实靠近。今年的2月27日,英国的《自然》杂志报道了首例无性繁殖的克隆绵羊“多利”由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博士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培植成功。一时在世界各地激起了激烈的反响,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学界,而且扩展到了社会各界。克隆绵羊对社会的冲击不只是由于这项技术本…  相似文献   

11.
阿碧 《世界科学》2009,(2):14-15
据美国能源部(DOE)国家核安全局(NNSA)网站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开展2009年完成NIF点火的筹备工作——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聚变点火(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2.
汽车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大的威胁之一,尽管这种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工程学教授、该校交通研究所首任所长丹尼尔·斯珀林(Danjel SPerljng)在与政策评论家德博拉·戈登(Deborah Gordon)合著的《20亿辆汽车》一书中指出,新技术、燃料、石油和汽车工业的改革以及最新形成的汽车文化,能够造就一个内含集成交通系统的安全、繁荣而有效率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今天的设想会成为明天的现实的话,那么将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会设计出一群长相奇特的“机器动物”,这些机器动物将会以人类所无法比拟的方式去探索其他星球和宇宙空间。 奇思妙想 上述这些设想都是NASA“前卫概念研究所(NI-AC)”提出来的,该研究所资助了一些大学和思想库,让他们对在未来10~40年里如何更好的探索宇宙进行自由的想象。本周,在马里兰州格林贝尔德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召开了NIAC的年会,在会上,与会者提出了几十种设想。例如,首先在火星上飞行的机器的形状可能并不像飞…  相似文献   

14.
<正>尼纳·诺特曼采访了助推人类重返月球的科学家——这一次,他们决定去了就不回来了。“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时说出了这句名言。自那之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还送了5次宇航员去月球。1972年12月,尤金·塞尔南(Gene Cernan)和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成了目前而言最后一批登上月球的人类。从那时算起,人类已经50多年没去过月球了。  相似文献   

15.
万元熙 《科学通报》2007,52(4):387-387
近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是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它是专家们经过数年评审和论证,在上百个重大建议项目中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经艰辛和竞争,终于在10年后传出特大喜讯。参加该项目的各国科学家今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由30亿个“字母”(碱基对)组成的生命天书,那么,这本天书由23章组成,每一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的30亿个“字母”的顺序,然后去读懂“故事”。6月2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包含人体90%以上的“字母”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  相似文献   

17.
海青 《科学之友》2005,(5):27-27
科学家们已经破解了300多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女性X染色体的基因密码,它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女差别如此之大。X染色体拥有1100个基因,占人类基因组的大约5%。它还包含了可能有助于血友病、失明、孤独症、肥胖和白血病等疾病诊断的信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女性远比人们过去所认为的要“多变”,而且女性的基因比男性更复杂。此项研究是由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领导的。该研究所的马克·罗斯博士说:“从它的遗传模式、独一无二的生理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联系来看,X染色体绝对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不同寻常的。”发表…  相似文献   

18.
筱薇 《科学》2007,59(5):45-45
最近,一项以动物为模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标志性实验成果。即“移植的人类菌群”对小鼠代谢的影响及小鼠对植入菌群的作用,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尼考森(J.Nicholson)、瑞士雀巢研究中心的马丁(F.J.Martin)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惠儒等的研究组合作完成,并发表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上。  相似文献   

19.
当玛丽莎·戈登(Marisa Goulden)来到乌干达基奥加(kyoga)湖畔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时发现,该如何向当地村民解释其所做的工作令她颇费心思。“我是第一个到村庄来的西方人,”她说:“他们都很欢迎我,但他们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 生命科学的核心是基因及其表达的调节控制。通俗地说,就是要弄清楚哪种性状是由哪种基因控制的,以及是如何控制的。因此,生命奥秘的探索应从基因开始。 早先,我们对基因的研究是一个一个进行的。当我们观察到生物体的某一种变异,或者发现人类的某一种疾病,我们便寻找引起这种变异或疾病的基因,进而研究这种基因的结构 (DNA序列)和功能。但是,人类的基因有5万种,按照这种传统办法来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基因,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生命科学探索的追求。科学家希望改变过去那种逐一分析的做法,而是一下子把构成人类所有基因(称为基因组)的全部共30亿个核苷酸序列都测定出来,然后从中寻找出人类的各种基因。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一设想,这就是计划利用15年时间投资30亿美元来研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改变了传统的基因分析方法,它着眼于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用整体的观念来研究人类基因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最伟大的计划。有人把这个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事实上,无论从计划的深度、广度以及它对人类未来的深远影响来考虑,该计划都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人类基回组计划的伟大设想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