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就是力量》2011,(2):83-F0002
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1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走上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自己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  相似文献   

3.
第3届世界华人青年化学家学术大会圆满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2001,46(3):264-264
第3届世界华人青年化学家学术大会(CWCYC-3)已于2000年12月20-23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行. 本届大会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任大会主席.262位与会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等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支志明、李静海,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元壤,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圣贤, 和2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录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21,66(9):957-960
正朱作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 2003~2007年担任《科学通报》(中、英文刊)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5.
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鲜花如簇,气氛隆重而热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颁发奖励证书和500万元奖金,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这时大会堂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7,52(14):1614-1614
2006~2007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日前揭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孟杰教授的"原子核的手征双重带的研究"项目获得此奖项.吴有训院士(1897~1977)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7.
王永志档案盘点: 王永志,著名火箭技术专家,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被誉为"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的第一人".1932年11月出生于辽宁昌图,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任胜利 《科学通报》2022,(3):242-244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本文根据周忠和院士2021年9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十周年回顾暨新时代的科技出版"论坛上的相关报告整理,并经其本人审定.  相似文献   

9.
<正>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筹建,2009年通过验收,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黄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方精云院士。实验室紧密围绕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在植被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草业生态等领域开展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冯华 《科学之友》2022,(4):38-39
王大中,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2021年11月,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1.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科技界,作为中国核物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王淦昌教授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最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是1994年度第一届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四位著名科学家之一。在英才济济的世界物理学界,王淦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21,66(9):961-962
正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物理化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 2008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化学》编委, 2008~2014年担任《科学通报》编委, 2014年至今担任《科学通报》(中文版)副主编.2020年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韩布兴院士,请他分享在"两刊"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因病于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07,52(20):2455-2455
(中英文对照)编者: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出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定价:40.00元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合作主办,每年举行一次.2006年的年度主题为"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邀请了罗伯特A·蒙代尔、罗伯特·胡伯尔、哈特穆特·米歇尔、费里德·穆拉德、路易斯J·伊格纳罗、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意味着极高的荣誉,是国家和学术界、科学界对科研人员的最大肯定。在国人心中,两院院士是民族的脊梁,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3月出版了一套《共和国院士回忆录》,共2册,近70万字,由80多位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两院院士亲笔撰写。院士们以牢固的国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用朴实的文字诠释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就"三鹿奶粉"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事,提出要认真反思,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此,人们非常赞同.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08,53(1):35-35
2007年12月21~22日,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与界面论坛(China-Australia Symposiumon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Interfaces)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物理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学院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功能纳米材料中心联合承办.本次论坛是目前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纳米领域规格最高的多学科交叉盛会,与会代表包括澳大利亚联邦教授、院士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余名.  相似文献   

18.
正汪品先院士出生于1936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近年来,汪品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并大力推广"地球系统"概念.2018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还3次随"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深海,圆梦大洋探索.在2020年"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汪品先院士,回顾他与"两刊"20多年的情谊,也探讨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洪舒 《自然杂志》2005,27(5):307-309
编者按:200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1928-2003年)逝世2周年.马祖光同志作为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揩模,他的科学研究精神和"三让院士"的高尚品格让人敬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马祖光院士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了解他的家庭生活,现特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洪舒研究员撰写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 2003~2013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他积极倡导编委责任制,并以身作则将"科学家办刊"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多年的办刊经历使郑永飞院士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并对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办刊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期刊主编应"慧眼识珠",作优秀成果的"伯乐".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郑永飞院士,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