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骨梗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累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胫骨粗隆.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 X线平片椎体关节面硬化凹陷的病理改变及临床 X线意义。提高 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病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1 5 0例摄有腰椎 X线平片与 CT、MRI分析 ,其中 CT对照分析 1 5 0例 ,MRI对照分析 5 0例 ,观察腰椎椎体关节面硬化凹陷的改变 ,测量凹陷最低点后移位置。结果 :1 5 0例有关节面硬化凹陷的患者中 ,L3- L4有 1 1例 ,占总数的 7.33% ;L4一 L5有 98例 ,占总数的 65 .33% ;L5 - S1有 41例 ,占总数的 2 7.33%。通过 CT、MRI发现 ,椎间盘突出有 1 38例 ,占总数的 92 % ,两者之间差异甚小。结论 :腰椎关节面硬化凹陷对 X线平片诊断椎间盘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复杂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对 5 0例复杂骨关节损伤病人CT片进行分析。其中 31例同时做了X线平片和CT检查。将CT片与平片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 0例病人 ,CT显示骨折 15 2处 ,关节脱位 2 5个 ,椎管狭窄 13例 ,脊髓损伤 1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 ,胸水 4例 ,关节积液 6例 ,上颌窦积血 6处 ,鼓窦、乳突积血 4处 ,软组织损伤 10例。31例中CT显示骨折10 4处 ,平片显示 46处 ;CT显示关节损伤 2 1个 ,平片显示 9个 ;CT显示椎管狭窄 10例 ,脊髓损伤 9例 ,关节积液 5例 ,平片均未显示 ;CT显示椎弓畸形 1例、平片诊断椎弓骨折可能 ,经手术证实为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 1例 ,CT、平片均未显示。结论 :(1)螺旋CT能直观、准确判定骨折类型 ,骨折片大小、数目及位置 ;(2 )能充分显示骨折片移位对附近组织造成的损伤情况 ;(3)能充分显示关节损伤程度并判定其稳定性 ;(4 )对损伤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改变显示清晰 ,对复杂骨关节损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但对线性骨折显示欠佳 ,可造成漏诊 ,应采取其它检查方法避免  相似文献   

4.
张彦彩 《甘肃科技》2003,19(1):52-5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诊断方法--X线平片、CT、MRI、ECT各有优缺点。文章通过对该病病因病理和这四种方法的综述、比较与评价,提出对该病高危人群,应首选经济方便的X线平片筛查,对X线平片阴性者,宜直接做MRI定性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5.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彦彩 《甘肃科技》2010,26(5):157-158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后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本文对颈椎相关解剖、颈椎病临床表现作以复习,对X线平片、CT、MRI成像基本原理做一阐述,阐明X线平片、CT、MRI各自对颈椎病诊断价值,各自优势及不足,旨在合理使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诊断不同类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张玉屏 《甘肃科技》2003,19(1):51-51,73
目的:评价CT在髋臼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髋臼骨折的CT检查并与X线平片相比较。结果:CT检查在髋臼骨折分型诊断、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等方面优于X线平片。结论:CT是全面评价髋臼骨折的必要手段,其总体效能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郑跃成  王玉斌 《甘肃科技》2009,25(12):155-156
探讨颈部MRI与X线片对诊断Hangman骨折的优劣比较。13例病例给与颈椎正位,侧位X线检查,颈椎MRIT1WI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MRIT2WI采用矢状位检查;MRI所见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折线;7例Ⅰ度颈椎前脱位,8例脊髓挫裂伤有水肿,5例脊髓无明显损伤;X线片见13例第2颈椎椎弓根部均有明显骨折线,其中7例椎体有Ⅰ度移位,6例颈2椎管前后径变宽,2例颈2椎体下缘有小骨折片;在Hangman骨折中,颈椎X线片可清晰的显示骨折线,具有诊断价值;MRI对脊髓与周围软组织系统损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经临床或实验室证实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6 0例患者的胸部X线平片的分类表现 .结果表明 :胸部X线表现为 :6 0例均有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其中肺部粟粒状阴影 2 7例 ,肺部小片状阴影 11例 ,肺门增大 13例 ,水平叶间裂影 9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胸部平片X线表现多样 ,有典型与不典型之处 ,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极高。传统X线平片仅能显示椎体压缩变形及脱位,不能很好显示椎管破坏程度及脊髓损伤情况。CT、MRI检查不但能显示骨折损伤程度、种类、椎管受累情况,MRI检查还能显示脊髓损伤、椎体骨挫伤、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内血种等,CT、MRI联合应用是全面评价脊柱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1材料与方法1.1采集1995年5月~1998年5月三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随访追踪观察的脊椎外伤性骨折的病例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5岁。交通车祸20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水岭区脑梗死(CWSI)的临床与CT、MRI特点.方法:对16例CWSI患者进行临床及CT、MRI分析.结果:不同部位CWSI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头部CT、MRI是明确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早行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105例,全部病例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05例中,颅底区肿瘤36例,其中脊索瘤10例,转移瘤11例,三叉神经瘤5例,骨软骨瘤5例,骨软骨肉瘤2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颅底上区肿瘤46例,其中脑膜瘤23例,垂体瘤18例,胆脂瘤5例;颅底下区肿瘤23例,其中鼻咽癌16例,蝶窦癌4例,筛窦癌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瘤1例.CT和MRI表现各异,可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向周围的浸润程度,对颅底肿瘤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B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构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与CT比较,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分型认识以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x线平片、CT和MR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根据病变的范围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探讨其各自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单骨局灶型病变4例,均发生于股骨上段,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且伴有硬化边的囊状病变,病灶内密度高于肌肉,可见斑片状、条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单骨广泛型和多骨广泛型病变分别为6例和14例,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毛玻璃样密度,累及范围广泛,边界不清,无硬化边,在MRI上T1WI以等信号为主,脂肪抑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较明显强化;多骨广泛型病变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等临床表现即Albright综合症3例。结论不同类型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但均以病灶内出现条絮状骨化呈毛玻璃样密度为影像学诊断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CT和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分析CT和MRI在内耳成像特点及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对内耳的骨性结构、乳突的气化情况及面神经管形态方面,CT优于MRI;而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二者各有所长。将CT和MRI影像结合起来对内耳结构骨与软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可应用于梅尼埃病临床诊断。结论CT和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场强机MRI弥散加权像(DWI)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硬塞的价值。方法:8例发病时间在4-6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塞者接受了DWI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及病灶检出率,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CT平扫与MR常规序列检查,并此后3d-1周内完成复查,作为影像学对比。结果:8例中通过DWI检出发病4-6h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塞4例,右背侧后丘脑伴同侧枕叶梗塞1例,双枕顶叶深部梗塞1例,脑干梗塞1例,左侧小脑半球梗塞1例,并通过随诊检查得以证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期MRI常规序列检出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1例,另有1例不能确定诊断;同组中,CT未能检出该病灶。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超急性期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老年人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62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EEG、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结果: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常见的病因,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心血管及糖尿病。36例脑中风患者中,12例在中风后2周内有癫痫发作,24例在中风后2周后出现癫痫发作,5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起病24小时内出现癫痫发作。脑皮质梗塞和脑叶出血比皮层下和脑深部病变更易出现癫痫发作。对不同梗塞部位的观察发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后癫痫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塞。结论:对老年的癫痫病人应尽早做CT、MRI、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