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红壤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此后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胁迫处理第30天不同胁迫处理间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胁迫处理第15天时其随胁迫梯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相似;但胁迫处理第30天两者均随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固氮菌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比固氮菌更容易适应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2.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O~15 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5 cm和15~30 cm土层微生物和酶活性各月差异显著(P<0.05),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硝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8月最高,而放线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细菌与嫌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6月最高,各微生物及酶活性均4月最低.底层(30~47 cm)土壤各微生物和酶活性总体上季节动态不明显.各季节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有机与无机磷分解菌是8种细菌生理类群中的优势菌群,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表明林线交错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干旱条件下三个不同种群羊草叶水势、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研究.各种群羊草的生长对轻度干旱胁迫不敏感,重度胁迫下羊草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群变化存在差异.重度胁迫下白音锡勒种群生物量显低于对照和轻度胁迫,而达里湖种群和嘎松山种群与对照、轻度胁迫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加大,达里湖种群和嗄松山种群地下部分投入比例增加,白音锡勒种群重度胁迫下地下生物量却显减少.三个种群羊草叶水势变化相似,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加大而下降,但轻度胁迫与对照差异不显,重度胁迫处理第6d迅速下降,第8d降到最低,复水后不同种群羊草水势恢复程度不同.三个种群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相似,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加,复水后逐渐恢复.嘎松山和白音锡勒种群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达里湖种群,胁迫条件下达里湖种群羊草叶片的MDA含量高于其它两个种群.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类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均为0~10cm层多于10-20cm层.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以及微生物总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春季,而放线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5.
磁处理土壤对油菜抗旱性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室外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土壤磁效应与生物磁效应相结合,研究了磁处理土壤对油菜抗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土壤增加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油菜根、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促使其叶片中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也相应增加,还提高了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水平,并使叶片相对电导率降低,从而增强了油菜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胁迫对圆叶决明叶片含水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86134与34721两个品系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梯度的增加.圆叶决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系间的比较显示.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圆叶决明34721比86134品系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抗旱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铅胁迫对不同水分生境条件下芦苇的不同克隆繁殖构件数量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从芽库和子株角度,采用盆栽实验模拟芦苇的水层和干旱生境,设置五个梯度的铅胁迫浓度处理(0、500、1500、3000和4500mg·kg~(-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节芽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均显著增加,在干旱生境中处理前、中、后期铅胁迫对分蘖节芽数无显著影响.根茎节芽、根茎顶芽和总芽数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分蘖节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无显著变化,在干旱生境中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根茎节子株不存在,根茎顶子株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总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中期显著减少,处理后期无显著变化,在干旱生境中处理中期和后期均显著减少,并且总芽数+总子株数在胁迫前期和中期随铅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减少.说明不同类型芽具有不同的抵御铅胁迫的策略,分蘖节芽采取了耐性策略而不受影响甚至增加,其他类型的芽采取了逃避策略数量减少;水生生境的芦苇具有逐步适应铅胁迫的能力,并出现了补偿生长效应,而干旱生境进一步加剧了铅胁迫的作用,铅胁迫和干旱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蚕豆(Vicia faba L.)叶片对土壤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在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的盆载试验结果表明,蚕豆对土壤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主要三种调节过程实现,即通过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的反馈控制实现的气孔运动的调节;通过K^ 、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积累实现的渗透调节;以及通过活性氧产生与清除而对自由基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区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草甸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主要为霉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重牧区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对照区、轻牧区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黑松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龄和生长代数的林地根际与林间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松林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树龄的增加,除氨化细菌外,林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头栽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磷细菌)都不同程度高于连栽林地,平均数量分别约是连栽林地的1.43倍、1.08倍、1.18倍及(1.37倍、1.94倍、1.45倍、1.31倍和1.24倍),但真菌平均数量(1.33×10^6个/g土)比连栽林地(1.48×10^6个/g土)的低11.3%.④除放线菌R/S值小于1.0外,土壤其余2大类和各生理类群的R/S值均在1.0以上,其中硝化细菌的R/S值最小,固氮菌的R/S值最高.⑤连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分别下降9.42%、14.3%、19.9%、14.7%、20.4%及7.3%.  相似文献   

11.
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积累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田不同连作类型黑杨人工林根际土壤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代、第二代连作I 69杨和I 69更替连作三代林林地土壤中均含有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酸、香草醛、阿魏酸、肉桂酸5种酚酸类物质;第二代和更替三代林土壤中酚酸总含量分别是第一代林的13787%和6418%,差异显著;5种酚酸物质中阿魏酸含量逐代降低,苯甲酸和肉桂酸含量则逐代增加,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含量则表现为更替三代林低于二代连作林。外源引入酚酸物质后,5种酚酸对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均有影响。微生物数量随不同酚酸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对羟基苯甲酸各浓度处理对真菌、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唯独对纤维素分解菌为刺激作用;香草醛各浓度对放线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阿魏酸和肉桂酸对纤维素分解菌均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刺槐苗水分运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植物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能力,以盆栽2年生刺槐苗木为材料,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干旱及复水处理条件下刺槐苗木体内水分运输过程参数。结果表明:1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间胁迫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从大到小呈现为:生长初期、生长旺期、生长末期的趋势。2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度变化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处理间恢复度均差异显著(P<0.05)。3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补偿效应且主要出现在苗木的生长旺期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补偿指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干旱胁迫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然而植物为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够启动一系列应激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且恢复程度与苗木生长时期及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明显补偿现象,这是生物保存自身的一种重要机制,弥补干旱胁迫对苗木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江苏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及其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营造防护林的林地,其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平均比对照滩涂高出100余倍,比农田高出20余倍,其中刺槐林、竹林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水杉林;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体,放线菌为次,真菌最少(细菌在每克干土中约900 ̄8000万,放线菌为200 ̄2400万,真菌为0.8 ̄1.7万);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层深度而递减,以0 ̄20cm范围内居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春季略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5.
分别测定了天津郭村蔬菜地土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小麦地土样(主要施用化学肥料)的pH、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蔬菜地土样除全氮含量比小麦地土样低33.23%外,其余所测指标均比小麦地土样高——含水率高18.46%,速效磷高0.0172g/kg,速效钾高0.054g/kg,有机质高30.89%;蔬菜地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溶磷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都高于小麦地,说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溶磷细菌、固氮菌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3种不同来源的金线兰组培苗(种子苗、根状茎苗、地上茎苗)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土壤干旱梯度(9、13、17、21、25d),以0d为对照,研究金线兰组培苗渗透调节物质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糖随着时间的延长一直升高,3种苗变化规律比较一致;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差异较大,脯氨酸达到高峰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量锌元素进入土壤系统,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会产生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吊兰进行锌胁迫下的盆栽实验,研究吊兰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以及空白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锌胁迫下培养54天的吊兰土壤中微生物的细菌数、放线菌数及真菌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培养36天时达到数量峰值;微生物的数量从高到底依次是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空白组土壤,培育后期微生物数目基本保持不变。在重金属锌的影响下,低浓度锌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春季和秋季〉夏季;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植物种类组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由少逐渐增多;库布齐固定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层垂直分布规律有其地域的独特性,在0.5~10cm和150~160cm土层中,无芽孢细菌,芽孢细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稻"II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以全生育期正常自然光为对照,研究花前光照亏缺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为光贫乏区土壤良性生态循环和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弱光胁迫条件下,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始穗期、灌浆期、收获期,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氯菌数量,增加了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含量减少,抑制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弱光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含量和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程度加重,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花前光照亏缺降低了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稻株生长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PEG处理对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和砂培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4个大豆品种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增加.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三种酶活性明显下降.根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说明:4个大豆品种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辽豆11、辽豆13、铁7555、凤交5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