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量子密码和Grover搜索的数据中心安全认证方案.首先,构建一个多层安全管理模型,在用户读取数据时,将数据进行分组加密.然后,基于量子密码构建一种用户和数据中心之间的安全认证协议,保证两者之间的通信安全.利用量子Grover搜索算法来寻找密钥处理过程的最优参数,以最小化整个密钥管理的计算复杂度.分析表明,提出的安全认证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较高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当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时,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成为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密码协议是建立在密码体制基础上的交互通信协议,利用密码协议可实现密钥的分配和交换、身份认证等。它与普通通信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了密码技术。密码协议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信息的加密传输,更主要的是解决通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一个不同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匙传输协议的安全性。尽管从理论上看这个协议给密匙传送带来了1/4的冗余编码,从而导致传输效率变低,但它依然简单,而且在对抗PNS(Photon Number Splitting)攻击的过程中,比BB84更安全。然而,研究发现这一新的量子密码协议仍然有漏洞可以利用,使窃听者获得有用的信息。作为应用结果,还讨论了使用这个协议传递密匙的一次性便笺(vernam cipher)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苌进 《河南科技》2010,(5):52-53
一、引言 当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时,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成为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密码协议是建立在密码体制基础上的交互通信协议,利用密码协议可实现密钥的分配和交换、身份认证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难题的公钥密码体制,以及安全性基于大整数分解难题的签名方案.与RSA体制和ELGAMAL体制相比,该密码体制能抵抗通过将一个密文表示成其他已知明文的密文的幂乘来求得该密文所对应的明文的攻击,该签名方案能抵抗通过已知的消息-签名对相除得到某些消息的签名的攻击,同时该密码体制和签名方案不需要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加密参数,也不需要避免该参数的重复使用.在对该密码体制和签名方案进行分析后,得出该密码体制和签名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加密算法由于计算复杂、能耗过高已不能适用于资源受限环境中的安全应用,设计轻量级的分组密码算法成为近几年来密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现有分组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通过对现有算法的安全性分析,对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MANET路由协议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strand space和BAN逻辑,分析MANET安全路由协议的plausible route属性.分析结果表明MANET路由协议的安全性本质上是建立在网络中可信节点之间实体认证和消息完整性认证机制的基础上;传统的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适用于MANET安全路由协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Cichoń,Klonowski和Kutylowski提出的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发现该协议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进而提出了两个攻击算法,包括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算法以协议中的置换为目标,试图从特殊的置换入手,逐步找出协议中所使用的特定置换,进而成功的对协议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ash函数和排列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利用Hash函数的单向性解决RFID的安全隐私问题,使用一种称为排列的操作算子,结合XOR操作和密钥备份技术来提高协议的安全性能.通过简单进程元语言解释器(SPIN)工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地抵御去同步、泄漏、追踪和重放攻击,且没有明显增加计算量.能够弥补已有基于Hash函数的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更适合低成本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椭圆曲线提出一个向量空间秘密共享方案.方案中将共享的秘密由有限域拓展到椭圆曲线上.利用椭圆曲线上的ElGamal密码体制加密子秘密,使得秘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其安全性是基于椭圆曲线上的ElGamal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及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难解性.与同类方案相比,该方案不需要安全信道发送秘密,且花费较小的通信代价,安全性高,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是建立在密码学及网络安全协议基础之上的技术.密码学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对数据完整性和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和验证,比传统的简单存取控制和授权等技术更为可靠.在技术上讲,网络安全是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和安全扫描等安全组件构成的.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的,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适合远程用户的口令认证和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在不信任网络中运行,无需认证表和交换密钥. 新的协议可抵抗被动或主动入侵,甚至内部攻击者的字典攻击,即使弱的口令也可以安全地使用. 协议还满足完备的前向安全性,在当前口令泄露后不影响以前会话的安全性. 在所提协议中,用户口令并不是以明文的形式储 存,因此当攻击者获取智能卡后,并不能直接登录到主机. 文中协议高效且安全,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口令认证的环境. 同以往工作相比,所提协议对分布式或便携式设备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安全性和非安全性两种.安全性应用主要处理紧急路况等问题,对通信的时延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信道协同合作的需求感知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该协议由路边单元广播安全询问数据包以提前预约控制时隙,实现车辆节点无碰撞地发送紧急信息的目的,并根据安全数据的需求量动态划分控制时隙和服务时隙,促使每一个节点都能通过路边单元动态调度的方式按序广播安全信息,降低了分组碰撞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介质访问控协议与传统的IEEE 802.11p协议相比,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云环境下的身份认证问题,解决云环境下用户与云端之间认证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采用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PKI技术)这一方案,已被公认为是身份最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式.着重从云计算、公钥密码体制、身份认证三个方面入手将PKI技术更好地应用到云计算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无证书密码体制(CL-PKC)是新近提出的一类新型公钥密码体制.它保持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D-PKC)不需要使用公钥证书的优点,又较好地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对无证书体制下安全高效的签名方案的研究是受到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用双线性对和零知识证明协议,构造了一种新的无证书不可否认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针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可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利用密码技术保障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匿名性、隐私和不可篡改性,而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计算效率成为阻碍其发展瓶颈之一,因此区块链硬件化成为趋势.然而,侧信道攻击已成为密码硬件设备主要攻击手段之一,区块链硬件设备将存在侧信道攻击安全威胁.该文针对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探讨椭圆曲线标量乘中倍点和倍加运算原子级实现算法,提出了标量乘原子操作运算的功耗特征模型;通过功耗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SPA攻击方法,采集一条标量乘功耗曲线可破解密钥;然后从原子级运算操作入手,分析倍点和倍加产生功耗差异本质原因,通过对倍点和倍加运算增加空操作,给出了原子操作级的等功耗防御方案,为区块链硬件设备提供抗侧信道攻击的安全密码技术;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将多重代理签名和最优盲签名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相关性能.本方案能更高效地实现多个原始签名人委托代理签名人参加匿名性的密码协议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多方量子签名协议可以满足两人或多人共同为同一消息进行签名,保证协议在量子计算攻击下的安全性。最近,Vandani等提出了一种新型量子签名协议,该协议需要用户和认证机构共同生成最终签名,且不需要纠缠资源。然而,通过分析发现,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具体地,签名操作设计的不对易性会导致签名验证出现错误,且签名协议无法抵御验证者的伪造攻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增加对易操作、引入可信任第三方Trent等方法,给出了改进后的协议。分析表明,新协议既保证了多方签名协议的功能性需求,同时也可以抵抗原协议存在的验证者伪造攻击。  相似文献   

20.
目前,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缺乏有效的形式化分析方法.通过添加基于图论的路由描述和分析方法,文章扩展了Meadows模型的分析能力.使用扩展后的Meadows模型对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Ariadne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riadne协议存在产生虚假路由的漏洞,从而也说明了扩展后的Meadows模型能够用于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